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临港产业对宁波港口的支撑能力

提升临港产业对宁波港口的支撑能力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业与港口关系中,临港产业与港口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的,临港工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港口的兴衰。临港产业在宁波产业经济中地位显著,对宁波港口发展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在今后比较长的时期,临港产业特别是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传统工业仍将在宁波港口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产业与港口关系中,临港产业与港口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的,临港工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港口的兴衰。临港产业在宁波产业经济中地位显著,对宁波港口发展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在今后比较长的时期,临港产业特别是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传统工业仍将在宁波港口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宁波临港工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实现循环化发展,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临港工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临港大工业循环发展新优势;其次是走系统的安全生产之路,实施基地园区化监控生产和管网式一体化安全生产,通过走延伸发展的高增值之路提升临港工业价值链,为壮大宁波港口的实力提供更大支持。

一、石化工

石化产业要依托国内外市场,重点面向长三角市场,通过扩大炼油乙烯产能、做大做强乙烯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和新型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并全面提高油品质量,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业开发,实现技术产品高端化,鼓励上下游企业技术产品的有效对接。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积极培育引进一批下游生产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高附加值企业,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专用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要以“镇海炼化”等大型企业为核心,增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石化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化工园区建设必须按照具有国际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石化产业基地的总体定位,加快建立新型管理体制。依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专业化”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大型化工园区的成功经验,提高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分步实施、集约发展,落实园区内“公用工程岛”的建设,以及石化物流仓储中心的建立。同时,各大石化企业要加大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化工产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延长产业链。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深加工为特色的石化基地,形成大型合成树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园区建设思路,努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推广园区内循环经济模式,壮大产业基础扎实、资源优势突出的企业,分批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水耗大的落后产能石化生产企业,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实行更加严格的能效、环保和安全标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逐步建立石化产业准入社会责任要求和标准。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推进能源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发展,推动相关石化企业基础设施共享、产品互供,推进能源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新建或扩建的装置必须大力推广清洁工艺和绿色化学生产技术,采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型高效催化剂,优化和改进现有工艺过程,形成各层面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工产业和企业。通过集成化的系统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和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各产业循环组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化工园区建设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实现园区内部污染零排放。石化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

大力招揽和集聚高端石化人才,提升石化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大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营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专项资金,为高端人才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配备必要的科研助手,让人才早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促进石化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企业管理人才、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全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在甬大专院校的办学资源,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培育石化应用型人才,为宁波石化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技术难题攻关。

完善石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发展,依托现有的镇海液体化学品交易市场、余姚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等平台,进一步完善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石化物流仓储中心的服务功能。构筑高效的技术服务平台,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良好纽带,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和设计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高端石化产品生产技术国产化,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二、汽车工业

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是宁波“十二五”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之一。汽车产业要培育并掌握汽车整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零部件产业高端市场,基本建成产业链完整、产业布局合理、产品技术先进、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综合竞争优势的先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节能环保型乘用车生产基地以及中高档客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做大做强整车产业,继续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整车和零部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局面,积极发展高端配套和售后市场,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杭州湾新区和北仑开发区两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引领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随着两大整车项目龙头———上海大众一期年产30万辆、吉利年产22万辆整车项目的落户,杭州湾新区应积极制定汽车产业园发展规划,主要发展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加强与世界诸强的联合,大力引进包括韩国万都、法国弗吉亚、美国伟世通等一批高端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为配套的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新区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建设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新区汽车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建设,为打造汽车产业集聚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不断提升橡胶件、金属冲压件、汽车内外饰件产品品质和档次,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效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进项目,支持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合资合作、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变速箱系统、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等模块化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制。以北仑区乘用车及配套发动机、变速器生产基地、象山县的汽车内外饰件生产基地、宁海县的汽车橡胶件生产基地、江北区的汽车基础金属件生产基地、鄞州区的先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慈溪和余姚的汽车电器元件生产基地以及奉化的空压机生产基地为重点,通过加快行业技术升级,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生产,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步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形成具有基础优势的汽车内外饰件、汽车橡胶件、汽车通用金属件、汽车电器元件和汽车基础金属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基地。

加快行业技术升级,建立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流水线等先进加工装备,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不断完善试验、检测条件。大力发展高端车型的一级配套市场,发挥零部件产品优势,积极进入国内外售后市场,并通过在售后市场的发展,积极寻求进入主机厂配套市场的机会。完善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中心、国外中国采购中心宁波汽车零部件分中心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从信息、宣传、市场、组织协调、国际经贸合作等多个层面服务于宁波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企业提升形象、拓展市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空间和平台,促进行业内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有效推动宁波市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要抓住当前国家优化钢铁产业布局、调整钢铁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联合重组的契机,以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为导向,以宝钢重组宁波钢铁公司为契机,围绕满足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为指导思想,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加快发展模式转换和结构转型为重点,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充分利用宁波沿海对外开放、港口、交通等良好的区位条件、市场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产业重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质量,扩大特种钢、不锈钢等高性能钢材品种,促进全市钢铁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钢铁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提升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生态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促进集聚发展,推进循环发展,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确立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工业基地地位,成为国内领先的临港钢铁板材基地。目前,宁波钢铁产业发展重点主要是建设宁波霞浦和郭巨钢铁两大钢铁基地及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华光不锈钢三大龙头企业。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钢铁企业建设,进一步降低吨钢耗能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提高行业环保标准,增加对节能减排指标的要求,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要充分发挥现有功能区块条件和临港大工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基础、资源及创新要素集聚比较优势,加快钢铁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合理优化钢铁产业集群化发展区域布局。要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到行业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谨防因国际国内两个铁矿砂资源市场波动对宁波钢铁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境外矿产资源和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力度,建立健全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

为此,要突出发展家电板、汽车板、高档建材板、电工钢板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附加值品种,重点发展造船板、管线板、高强度结构板,提高本地钢材的自给率,减少或替代进口钢材,着力构建钢铁、修造船、石化、汽车、集装箱、家电等钢材制品、水泥、热电等与产业间协同生产运行的横向生态工业带。积极构建钢铁生产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共赢的发展模式,引进大型机械加工中心、专业“三废”处理企业等专业化配套型企业,积极建造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主导的钢铁城工业园。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实现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和高效化。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料、节水,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同时对排放的废气、废弃物和钢渣、转炉泥、瓦斯泥等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

四、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要以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增强修造船配套能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为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洋工程造船基地。要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制造能力、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大力拓展修船业务和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合理确定船舶工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构筑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的船舶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与船舶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船舶配套工业和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面向全国的船舶和船用设备展示、采购和交易中心,基本确立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地位,将船舶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船舶,加快新型船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开发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扶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支持填补国内产品和技术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鼓励船用配套设备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修船技术研究,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支持以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主体的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造船能力。到2015年,年造船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以上,形成以8万吨级以上船舶为主要产品的发展格局;船舶修理水平大幅提高,能够承担大中型、多品种船舶的修理任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和拓展,重点开发建设高塘岛北岸林门口以西岸段,三大船舶修造区功能渐趋完善;船舶交易市场功能进一步提升,船用设备展示、展销和国际采购功能齐备。

要充分保护和发挥深水岸线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跨区域统一开发与协调发展,优先开发中深水以下岸线。布局要综合考虑岸线水深、后方陆域纵深、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三大船舶修造区。北仑区船舶工业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重点依托恒富造船有限公司和三星重工等优势企业,优先发展5万吨级以上成品油船、液化气船(LPG)、化学品船等修造船设施建设,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我市船舶工业技术高地,带动全市船舶工业技术升级。象山港区域要加快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内外优势船舶建造企业,重点推进主力船舶大型化,兼顾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建造。石浦港区域要突出对现有企业的集聚发展,鼓励现有小规模企业加强联合,使该区域修造船布点更加合理,为将来开发更高级别的岸线打好基础。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建设配套园相应的船舶设计和研发园区、船舶配套工业园区、船舶交易市场和船用设备交易市场。象山县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可建设船舶配套工业园区。位于象山鹤浦镇,应积极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经营、多功能服务、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船舶交易市场。加快筹备建设宁波市梅山船用设备交易市场,依托梅山岛的区位优势和宁波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主要定位为集船用设备展示、展销和国际采购及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交易平台。同时,该市场也兼顾服务于舟山船舶工业的发展。

加强规划,引导船舶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大中小相配套的区域性船舶修造基地。同时船舶企业布点要注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严格禁止拆船、洗船行业,有选择地发展修船行业,扶持和鼓励发展高技术造船行业,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新建、改扩建修造船设施项目,必须努力提高岸线使用效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现行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船舶工业专项扶持政策,引导船舶工业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生产组织规模化,努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船舶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临港服务业

发展临港服务业不但可以促进临港工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在港口功能开发高级阶段,临港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现代诸多国际大港的发展表明,港口发展与临港服务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要充分发挥国际一流港口的优势,必须把港口功能开发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临港服务业与临港工业有机融合,使港口与产业的互动更加紧密更有成效,发挥出宁波港口的最大优势。

已获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经明确,将宁波—舟山港及其依托的城市打造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按照这一定位,宁波要围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以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服务支撑系统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为浙江、华东乃至全国经济建设服务。

按照构建我国区域性资源交易配置中心的战略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钢材、木材、塑料、粮油、镍、铜等为重点,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力争形成若干个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在北仑、镇海、大榭等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宗散货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储运能力。培育引进一批中转、运输、配送等物流企业。

以保税港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物流园区等为依托,出台政策、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大力发展智慧物流,鼓励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分拨、出口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支持拓展保税仓储、加工组装及配套增值服务,推进港口物流向价值链高端转变。鼓励航运金融创新,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培育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探索建立宁波船舶交易市场,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租赁等业务。鼓励船务服务、港航培训等行业发展,完善港航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宁波航运金融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扩大投融资业务和渠道,研究设立与航运相关的创投引导基金或公司。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港口航运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完善电子口岸、智慧物流等平台,扩大物流公共信息互联互通范围。推进航运物流企业信息示范工程建设。

在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物流如港口吞吐量的基础上,根据宁波临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定位,在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同时,实现与上海相关产业的错位发展,从已有条件最充分、最容易突破的行业着手,发挥自身特点,稳步有序推进,驱动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逐步建立完善船舶拍卖机制,成为航运企业交流买船卖船的“无形集市”。航运人才服务市场要以打造宁波乃至华东地区一流的航运人才服务平台为目标,为宁波航运企业和人才提供船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服务,为宁波率先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服务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