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腹地产业对宁波港口的支撑能力

提升腹地产业对宁波港口的支撑能力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腹地产业是港口的支持和保障,腹地产业为港口提供了发展方向。要从“重加工”向“重设计”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宁波服装行业的品牌影响力。要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推进绿色制造和智慧制造,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腹地产业是港口的支持和保障,腹地产业为港口提供了发展方向。港口在根本上是依附于生产制造及商贸业而存在的。因此,腹地产业的规模决定了港口的规模,腹地产业越发达,港口也就越繁荣;反之,如果腹地产业不能为港口提供支持和保障,港口就会逐渐衰落。所以,为了保障宁波港口的持续繁荣,必须做大做强腹地产业。

一、传统产业:加速集群化发展

服装、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在宁波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宁波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目前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任务,主要包括产品、企业、行业和块状经济等转型升级。

(一)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产业应以品牌化、个性化、国际化为目标,打造以高档服装及面料、功能性家纺产品和时装为主要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纺织服装研发、制造、贸易中心,实现技术高新化、产业集聚化和结构合理化。要加快自主创新,进一步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要从“重加工”向“重设计”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宁波服装行业的品牌影响力。要依托纺织服装业优势企业如雅戈尔、杉杉、维科、博洋等优势企业,健全家纺、服装的设计、营销、展示、教育产业体系,加快推广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营造国际营销网络,努力创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纺织行业要积极推广电子分色、数码印花、电子制版、电子配色、电子提花、超声波、无水染色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各类高端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特色家纺产品;针织行业要积极采用短流程前处理、节水染色、快速反应数码印花及易护理功能性整理技术,重点发展各类轻质高强的针织新产品;服装行业重点发展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和运动装,积极研究服装的特殊功能,开发包含特殊功能的功能性技术服装系统;围绕设计、品牌、营销三大环节,积极开拓研发设计、品牌运作、产品检测、展览展示、模特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扶植应用先进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纺织服装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上下游企业及产学研利益共同体。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向纺织服装下游拓展,进入终端消费领域,鼓励有强大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的企业,组织带动上下游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集群内的协同发展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深化国际市场的发展与开拓,鼓励企业成为全球重要服装采购商的主要供应商,更深入地嵌入国际服装产业价值链中。

(二)电工电器业

电工电器产业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提升宁波电子电器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力争成为全球智能家电产业发展高地,成为大型国际家电生产、装配、出口基地和国内领先的电工设备和电工器材生产基地。

要依托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电气设备领域重点发展五金工具、集成电路生产设备,专用试制测试设备,高压和超高压、环保、低耗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化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变频调速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工器材领域重点发展高压及超高压电线电缆变压器电力电容器、高压开关设备、液压元器件及其他高档电动工具等;仪器仪表领域重点发展精密、智能、数字化的高端仪器仪表;家用电器领域重点发展智能节能型电器,如智能变频分体机、直流变频空调及小型中央空调等空调产品,环保型灶具、整体厨房等厨房家电,全自动洗衣机、智能节能冰箱等家用电器等;依托制造业基础积极拓展系统集成、方案解决等生产性服务领域。

要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推进绿色制造和智慧制造,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振兴传统优势电工电器产品制造业,完善电工电器产业链,促进本地配套,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强势品牌。面向国内外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水平,加大采用嵌入式集成系统,开发智能型、信息化家电产品,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发展。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重点培育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显示器件、整机模组一体化、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家电等优势产业群,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实现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

(三)模具工业

模具产业要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升,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依托,以新一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市场,大力发展高档精密模具,逐步建成涵盖科研设计、人才培训和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完善、协作紧密的模具产业集聚区。

要鼓励相关行业的大资本参与高档模具企业的投资。由于模具行业投资大、回收期较长、技术难度大,因此要鼓励有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介入,选择高端技术的模具产品,在选择加工装备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积极开发高档模具技术,做大做强现有模具企业。

加大技改投入,增加国际一流的数控加工设备,研究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模具。运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整合人才、技术和品牌资源。建立模具技术培训中心、模具加工研究中心。在重大设备引进上,通过联合招标,可大大降低采购价格。建立模具设计开发研究中心。鼓励规模较大的模具企业建立自己的设计研发机构,中小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组建虚拟模具设计研发中心,实行研发成果有偿转让。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高端人才和设备,提高技术含量,吸收消化世界先进技术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创新。建立和完善中高级技工的培训机制,强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不断拉长模具产业链,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快速原型生产中心,通过快速原型的制造促进商品模具的生产,为周边地区的模具企业服务。建立模具工序专业加工中心,在小模具企业集中的区域,鼓励兴办不同工序的模具加工小企业,逐步形成专业的加工中心,促进本地模具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模具材料、标准件市场,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大型模具材料销售中心,在保证本地模具企业采购到质优价低的配件的同时促进本地发展模具配件产业,拉长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财源。引导小企业走股份制合作制道路,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或由某一龙头企业主导下的合作,提高模具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提高高档进口设备的利用率,增强企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文具工业

文具产业要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形成具备高档文具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营销能力,打造高端文具的优势名牌,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具产业基地。实施以质取胜和产品差异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产业链。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制定行业相关规则,维护行业合理、有序竞争的环境;把握国内外文具发展趋势,制定文具产业发展的近期任务和长远战略,始终保持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了解熟悉国际文具市场规则,加强市场运作的指导,做好维权工作,保护企业利益;建立文具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宁波文具,及时为宁波文具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同时,为国内外文具经销商做好网上服务,让他们找得到、联得上,保证安全交易;经常性组织文具产业动态研讨会、大型博览会等活动,提高宁波文具行业国内国际知名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具之都。要鼓励创新创优,大力发展名牌产品,进一步培育文具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的升级。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改投入,着力提高文具设计、制造和装备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相关设计机构的合作,消化吸收国内外文具先进技术和工艺,研究开发电子、礼品、无纸化办公等高端文具。

着力培育形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稳固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文具产品的设计、用途和质感的国际化水平,寻求国际经销商的合作,利用合作、兼并或收购国外的销售企业,减少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做好营销增值服务,提高产业的增值功能。积极参与国际大型文具交易会、博览会,打造国际文具品牌。要通过市场机制和产业规划,加快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营造外资参与的环境。将同类型企业通过外部整合产生规模效应,以此弥补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的不足,并在双赢的市场模式上共享资源,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使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以文具产业基地为载体,以重点大型企业为骨干,推进文具产业链的配套衔接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重点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公共检测、人才培训、形象宣传和渠道共享等环节的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重点文具生产基地综合竞争力。

(五)现代农业

在现代产业格局中,农业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但其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的稳固。农业要在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前景,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的封闭分散经营、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发展目标,整合优化农业要素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农业功能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由以生产大宗低附加值农产品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生产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业转变,由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农经营模式向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逐步形成融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四大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行绿色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一代科技型、创业型农民。要充分利用宁波特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背部都市农业区、南部农业生态发展区、沿海渔业经济区。北部都市农业区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和观光农业;南部农业生态区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茶叶、竹笋、畜禽等优质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业;沿海渔业区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农业生产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设施装备化、手段科技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使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区域性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中心。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新兴产业是“宁波智造”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宁波的新兴产业还处在成长阶段,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规模化发展。

(一)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是宁波市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的首要领域,宁波在新材料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是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之一,技术水平与产品档次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区域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宁波新材料产业应立足宁波材料产业的优势方向,结合我市新材料产业的现有基础、特色和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以产业化为目标,确定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三大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专有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示范意义的、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材料制造和性能检测装备,提升传统材料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材料附加值,进一步推进我市新材料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把宁波市建成国内先进的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国内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改性工程塑料基地,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新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继续保持在新材料产业的领先地位。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要积极加快基础研究,重点发展铁素体不锈钢、高硼耐磨合金等新型钢铁材料,高品质铜合金铝合金材料,新型铜钢复合材料,高性能钨基粉末冶金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异戊橡胶等合成橡胶材料,聚氨酯弹性体等高性能树脂和弹性材料,特种环氧树脂等新型硅氟材料,碳纤维、光盘级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等工程塑料;磁性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晶软磁材料、纳米晶钕铁硼辐射取向环形磁体、新型巨磁阻抗传感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硅基纳米材料、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半导体硅材料、LED用蓝宝石晶体材料、LED‐LCD背光材料等;纺织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芳纶等特种合成纤维材料,超细旦仿羊绒纤维等特种纤维面料,聚烯烃功能膜、高模低收缩涤纶帘子布等新型纺织材料。

要围绕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材料、新型纺织材料重点领域,采取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式,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企业的聚集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新材料项目和企业向优势区位和工业园区集聚。建立起新材料集研发、生产和应用产业于一体的创新网络,形成有明显特色的、集聚程度高的特色新材料基地,构筑“两园、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加快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条件、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主体培育等四大支撑工程,促成一批与新材料相关的科研机构落户宁波市,打造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公共服务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新能源产业

宁波的新能源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光伏产业,形成了晶体硅材料、电池、组建和系统集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宁波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新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思路,对宁波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宁波成为国内先进的光伏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要加大技术攻关,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示范应用和市场推广力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光伏领域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及组件,光伏控制器、逆变器等并网设备,光伏电力系统,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光伏类装备;风电领域重点推进3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和产业化,积极推广600千瓦和1500千瓦及以上国产风力发电机组应用;核电领域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加快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和核级自主化仪表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另外,在新能源设备制造规模上要实现较大突破,太阳能利用设备制造产业形成实力较强、体系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小型风电设备系列化,大型风机配套零部件高端化;地源(空气源)热泵制造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行业的制造规模快速扩大。全市已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程度。建成一批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和示范项目,争取在海洋能等新能源开发薄弱环节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我市能源利用结构中的新能源比重。

(三)新装备产业

装备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特点,它对港口功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今后宁波新装备产业的发展要在巩固原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兴领域,突出发展重点领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化、信息化、成套化、集聚化、国际化,将宁波建设成为自主研发水平高、制造技术先进、系统成套能力强的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城市。

要以提高重大装备集成能力为主线,积极推进机械装备产业的信息化、成套化、集聚化、创新化、国际化发展,提升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装备产业产值占比,抢先占领装备制造业高端领域。着力通过产业链技改、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产业链整合与扩张、加强企业协同合作等举措,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机械装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

数控机床领域重点发展卧式或立式车铣复合加工机床、节能环保型数控机床及高级数控系统、高速精密主轴单元等关键配套部件;塑料机械领域重点发展精密、节能、智能、多功能型注塑机;船舶领域重点开发海洋钻井平台、工程船舶等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及船用大功率柴油机、船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轨道交通领域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动力、通信、控制装置及关键零部件及施工、养护装备;石化装备领域重点发展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天然气液化、储运、管道传输设备及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等;模具行业领域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要积极发展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与设备成套、物流与配送等生产性服务。

(四)新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具有创新活跃、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等特点,是引领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未来要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壮大软件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网络服务业,着力发展新兴电子产品制造业,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将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网络服务产业基地和新兴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要围绕重点和前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积极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宁波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物联网领域重点发展路由器及宽带接入产品、无线传感网络产品、物联网产品、网络安全识别和认证产品;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域重点研究新能源变电技术,重点开发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力高压设备监测及智能电网的整体解决方案;下一代通信网络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片式元器件、高频频率器件、高密度多层印制线路板等关键和核心器件及3G终端产品、宽带无线通信产品等;新型平板显示领域重点研究数控显示技术,重点发展电阻屏、LED和OLED显示屏;高端软件领域重点发展各类嵌入式软件,面向特定行业的行业性软件和面向现代物流等特定领域的软件,积极参与国际软件产业外包;信息服务领域重点发展数据库处理、数据安全、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大力发展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外包业务。

要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契机,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软件企业,加大宁波软件园建设力度,重点研发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系统软件,结合宁波“智慧制造”应用体系建设,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嵌入式软件等技术提升和改造现有制造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带宽水平和接入率,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大力推动国家电信、广电运营商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云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水平。优先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大力推广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多维条码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两化融合”需求,促进高端产业的集聚,加快新一代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和计算机产品、集成电路、信息家电、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

三、四大新兴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发展

(一)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要加快基地建设,建设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快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链基本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这一目标。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研究,实施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替代力度,使宁波成为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国内先进的LED新光源应用示范基地。

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替代力度,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节能产业领域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积极发展节能灯、高能效电器等新型节能产品,重点推进传统照明灯具的LED替换,加快低温低压余热发电、低温余热能量转换器等装备的自主研发,支持节能型工业炉窑与高效热交换设备、节能调速装置及MOCVD等节能装备的生产,积极推广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环保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工矿企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除尘脱硫、有毒有害气体净化、流态化燃烧技术与设备,大力发展净化回收成套装置、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积极开发城市垃圾处理、新型高效塑料裂解技术设备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离、分选、预处理技术设备。

为此,要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加强新能源光伏产业、LED绿色照明产业、节能机械装备基地、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节能环保产业的要素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着力培育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以工业节能、绿色照明、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清洁生产示范、水气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为重点,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全社会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节能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研究;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四是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中介机构,扩大节能环保融资和服务范围,构建节能环保交易信息平台,推进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化运作力度。

(二)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食品健康等重点产业,实现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大幅增加,科技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优势领域塑造差别竞争力。生命健康行业要重点发展防治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化学药、植物药、生物制品、基因干涉药等,积极推进抗体类药物研究与产业化;生物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重组药物,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等医用药品及疾病诊断防疫用的PCR、生物芯片等体外生物诊断检测产品,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等,积极攻关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工艺;医疗器械行业重点发展开放式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血液透析器、聚乳酸改性复合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的牙种植体、新型婴儿培养箱、社区医疗系统工程技术和装备、肿瘤异常蛋白检测系统以及DNA诊断仪器试剂,积极开发光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产权代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为此,要加大对外招商力度,重点瞄准国内外生命健康领域跨国公司、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型人才团队,积极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推进“孵化项目招商”方式引进项目,培育一批生命健康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通过市县两级财政资金配套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首仿药和创新药开发、新型医疗器械研制。密切跟踪国内外生命健康技术发展趋势,加大技术合作,通过举办技术论坛和人员交流等方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现宁波市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全市范围内确立若干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生命健康产业骨干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大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和整合作用,以产业链延伸、品牌联盟为纽带实施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三)海洋高技术产业

海洋高技术产业要以充分开发海洋资源为前提,加快研究一批海洋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一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初步形成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成为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撑。使宁波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先进的海洋装备产业基地。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要重点研究生物制品研发、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强沿岸污染源治理,加快环保基础建设,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注重对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建立海洋功能食品产业化基地,组织产品技术攻关研究具有宁波特色的海洋保健食品。开展海洋药用生物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大海洋生物制药的研发力度,开发一批海洋药物产品,逐步形成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与加工制造的产业体系。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海上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设备,海底资源环境监测、勘探装备,海洋条件下抗污染耐腐蚀专用设备,港口仓储及物流设备,渔业工程装备等;海水淡化领域重点研究多效蒸馏、压气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等海水淡化技术,加快新型热源利用等海水综合利用的技术的集成,重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培育发展海洋高技术企业,扶持形成若干家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力、核心竞争力、规模影响力的海洋高技术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切实加大政府对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投入,完善海洋高技术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扶持海洋高技术领域内创业。在高等院校基本建成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海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完善海洋主管单位网络平台建设;稳步加大对海洋信息中心的投入力度,实现我市海域使用管理、海域监控、海洋灾害预警和救助等服务超前发展;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相关监测和环保技术的研究,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环保服务水平。

(四)创意产业

创意设计产业要以设计能力、产业化和商业推广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快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积极营造产业发展氛围,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将宁波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设计之都。

工业设计领域重点发展家用电器、通信、数码、文具、注塑机、机械工具、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档服装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着重做好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能力的提升,提升宁波工业产品附加价值;创意产业领域要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园等创意载体建设,积极打造完整的创意产业链,重点发展动漫设计、广告策划、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及文化艺术创意、时尚消费创意、咨询策划创意等领域,积极推进时装、饰品、奢侈品等流行时尚产品的设计。

要重点发展和丰创意广场,积极完善其他产业园区,确定各自特色定位,形成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重点组织“和丰奖”工业设计大赛和产业对接活动,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扶持,以高校、科研院所、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商业推广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联接点,开展对接示范项目。搭建人才培育平台、网络信息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利用产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方式,建立并运营宁波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信息网,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做强设计研究、制造企业需求发布、设计成果交易和设计成果产业化。以高校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研发部门为设计主体,充分挖掘制造企业的设计创意需求,大力开展设计成果发布与交易活动,形成设计专利,鼓励设计成果拥有者,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交易企业的利润分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