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宁波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宁波港发展蒸蒸日上。宁波港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海上原油中转港之一。与此同时,宁波港口集装箱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马士基“天天班”和1.8万TEU集装箱船作业效率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升至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十五”期间,又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构建完善对外通道,扶持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

宁波,简称甬,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一、宁波港发展现状

宁波港是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目前已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深水泊位群,港口设施先进,装卸高效,集疏运便捷,口岸通畅,服务完善,已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一)宁波港口发展演进的历史

宁波港起源于古老的河姆渡,有1200多年历史。公元752年唐天宝年间宁波港正式开埠。新中国成立后,宁波港发展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宁波港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至2003年,全港货物吞吐量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7.2万标准箱。是全国大陆港口中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又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到201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96亿吨,同比增长9.5% ,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世界前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7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 ,箱量排名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强。

(二)宁波港口发展现状

宁波港现有生产性泊位315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4座,5万吨级以上至30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就有33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宁波港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海上原油中转港之一。

1.港口基础设施

(1)码头

2005年宁波港共有经营性泊位2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43个(内含万吨级至25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29个)。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至2012年,港口已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92个,1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23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达45万吨级。梅山国际集装箱码头几大泊位项目陆续完工,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180万标箱。

(2)航线

至2012年,宁波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20条,近洋支线63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内支线箱量首破百万标箱,达100.6万标箱,增长83.9% 。宁波港2013年增开三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全年铁水联运箱量首次突破1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6.6% 。与此同时,宁波港口集装箱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马士基“天天班”和1.8万TEU集装箱船作业效率位居全球第一。

2.港口规划布局

宁波港口由老港区、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穿山北港区等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大港。

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宁波老港区位于市老三区甬江沿岸,主要为内河散货和沿海通岛短途客运;北仑港区的深水岸线包括大榭岛、梅山岛和穿山半岛,达121公里,是多元化的大型综合性深水港区;镇海港区主要功能为浙江省煤炭、全国液化品、宁波及周边地区散杂货中转基地,近期仍是宁波港的内贸集装箱基地;大榭港区现已建成原油、液化码头,将来将建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港区;穿山北港区主要承担远洋和沿海集装箱的运输中转任务。

3.港口腹地

根据经济地理学的划分方法,宁波港腹地的内层圈为宁波大市。中层圈以宁波港为中心,涵盖宁波、台州和温州三市所辖的经济带及舟山、绍兴、金华、丽水和杭州八个小经济体,囊括了浙江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外层圈包括浙江内陆边远地区、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实际上主要是浙江部分边远地区和安徽、江西两省。

4.集疏运情况

(1)水路: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通过江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武汉、重庆,并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

(2)公路:宁波市公路网四通八达,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便捷的门到门服务。杭州湾环线高速、沈海高速等构成了宁波高速公路网络的主骨架。通过“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建设,将实现以城区为中心的“213”高速交通圈,上海、杭州等城市将进入2小时交通圈,市域内实行1小时交通圈、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3)铁路:港区铁路直通码头前沿,接入全国干线网,已被铁道部列入50个铁路枢纽城市和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4)航空:栎社国际机场挂牌,使宁波机场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南京、杭州之后第四个国际机场。

5.吞吐量

从2006年到2011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由3.1亿吨增加到4.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由706万标准箱增加到1451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升至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历年数据见表5‐1、表5‐2。

表5‐1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5‐2 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标准箱)

资料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年鉴整理。

6.港口软实力

(1)宁波港口政策环境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宁波就提出了“以港口促工业、促内外贸易,以港口带动全市国民经济”的总体要求。90年代初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十五”期间,又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构建完善对外通道,扶持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中华纸业、镇海炼化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先后落户宁波,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主体、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格局,被业界称为港口民营化典范。30多年来,伴随一系列配套发展政策的相继推出,以港口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反哺港口增长,“港城共荣”的局面已经出现。

(2)宁波港口服务水平

2001年3月,宁波市在国内率先提出“大通关”的理念,重点抓好口岸通关环境建设,及时解决影响通关效率的有关问题。2003年,宁波成立电子口岸,推动了口岸通关的发展,也推动了宁波港口物流电子化进程。2009年,宁波市政府推动物流供应链的信息服务,建立了第四方物流市场。在几年的不断发展中,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已经成为宁波的一张名片

(3)宁波港信息化水平

1991年,宁波港二期码头生产作业软件上线应用,是最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项目。1995年,宁波港口EDI中心建成。2000年,宁波港3期码头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的里程碑,大幅度地提升了当时的管理水平。2007年,宁波港集团注资1000多万投资研发CBOS系统即生产业务协同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是宁波港集团迄今为止涉及面最广的信息系统,极大提升了各方的工作效率和集团对客户的服务水平。2008—2013年是宁波港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宁波港集团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通信与监控管理、信息服务和综合管理这五大信息系统建成。

2011年,宁波港成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首批试点港口。2012年7月,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又成为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目前,宁波港的信息化水平已处于国内沿海港口领先,达到国际港口先进水平。

二、宁波港临港产业发展现状

从行业分布来看,宁波港已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机械设备、造纸、汽配及修造船、能源六大行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涉及造纸、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十二大产业门类。产业区对外影响力日趋增强,“临港制造”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呈现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宁波临港产业布局情况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政府推行大港向强港转变战略,确定了宁波“一核十区”临港产业空间功能布局框架。

一核: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具体包括穿山半岛、梅山保税港区以及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十区:以培育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慈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大目湾海洋产业集聚区、环石浦港产业集聚区和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

(二)宁波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1.宁波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特点

(1)钢铁:拥有最大铁矿石中转港优势,生产能力逐渐扩大

“十一五”期间,宁波充分利用宁波港作为全国最大铁矿石中转港这一独特优势,通过项目合资合作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积极推进钢铁产业发展,产值累计达到5868.4亿元。2011年全年总产值为1512.4亿元,比2010年提高了3.73% 。宁波正不断地加大与上海宝钢和国外优质钢铁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宁波钢铁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到2015年,形成800万吨/年钢铁生产能力。

(2)石化产业: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产业集聚区形成

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依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下称镇海炼化),石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宁波石化企业生产的成品油、PTA等多种石化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49110人,石化产业总资产1211.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45.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0.7亿元、利润总额为156.5亿元。到2015年年末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使宁波成为国内最大、亚洲领先的石化产业基地。

(3)造纸产业:轻工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亚洲最大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

宁波造纸产业作为全市轻工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2002年年底,宁波市仅有造纸企业18家,总资产6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2亿元。而到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造纸企业190家,实现总产值14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 。到2011年,宁波市造纸业实现总产值156.78亿元。以宁波中华纸业为主要依托,宁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并由此带动了宁波印刷业制品、包装制品等产业的发展。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之一,发展势头良好

宁波市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共有671家,全部从业人员9850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8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6.3亿元。其中,乘用车产品以吉利汽车集团的基本型轿车为主,2010年产量为14.7万辆,完成工业产值76亿元。2011年宁波市汽车总产值511.73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41家,全市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2.16亿元,同比增长14.77%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90.98亿元。

(5)宁波修造船产业:产业集聚基地形成,配套园区及配套交易市场日趋完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的船舶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北仑、象山港与石浦港三大修造船产业集聚基地、两个船舶配套园区以及两个船舶配套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2007年年底,宁波造船企业和渔船修造企业65家,造船能力达到250万载重吨,建造万吨以上船舶的企业有20家。到2010年,宁波造船业产值达到112亿元,宁波已具备建造11.8万吨级船舶和4250箱集装箱船的能力。

2.宁波临港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1)宁波临港新兴工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制造业初具规模,增速居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经过多年发展,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截至2012年年底,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32家,实现产值153.3亿元,产值增幅达15% ,增速居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生物制药和医疗及健身器械产业增势迅猛,同比增幅均超过21% 。2013年9月,宁波市出台《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锁定生物制药、医疗及健身器械、健康食品和生物农业四大重点领域,力争到201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实现规模倍增。

②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如破竹。2012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313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1% 。从产业来看,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产值最高,分别超过1000亿元和800亿元,其次是新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增加值增速上看,生命健康、创意设计、新材料等产业增速较快。宁波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如破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市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174.19亿元。就光伏产业来说,宁波是我国重要的光伏生产基地,光伏设备制造产业链较为完整。当前,全市光伏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已达70亿元。

(2)宁波临港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

①物流产业高速发展,成为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宁波物流企业蓬勃发展,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和 Fed Ex、UPS、TNT、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2011年宁波市全社会物流增加值达到600多亿元,占宁波市GDP总量的10%左右。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1]

②航运金融业初具规模,发展规模与日俱增。宁波航运金融业已经初具规模,到2010年年底宁波航运业从银行融资总额已达150余亿元,是2008年的2.5倍。浙江金融租赁公司宁波分公司船舶融资租赁投放量已超过6亿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已占其全部业务规模50%以上。航运保险业务规模初步形成。目前,宁波市船舶险业务保费收入累计已超8亿元。

③滨海旅游业快速增长,成为新兴临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依托象山、北仑、宁海、镇海等当地的海洋风光、海洋文化、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大力发展旅游业,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接待入境旅游者127.3万人次,增长9.3% ;旅游外汇收入7.96亿美元,增长8.2% ;接待国内旅游者6225.8万人次,增长8.3% ;国内旅游收入904.2亿元,增长10.8% 。旅游业已经成为宁波新兴临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三、宁波城市环境资源支撑

(一)城市环境

1.进出口总额

2013年全市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 211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浙江首个、长三角地区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2]

表5‐3 宁波市近年来(2006—2012年)进出口货物详细情况

资料来源: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

2.人才总量

至2013年宁波全市人才总量达1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2.2% 。院士工作站累计达69家;博士、博士后总数近380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3.4万人。

3.城市交通投入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综合交通实际完成投资1111.7亿元,较“十一五”规划投资增长10.6% 。2011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5.6亿元,同比增长6.8% ,2012年宁波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81.5亿元, 2013年,宁波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继续稳居全省第一,2014年宁波交通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1.8亿元。

4.铁路货运量

2006年货物周转量869.7亿吨。在“十一五”期间,宁波铁路货运量增长迅速,累计增长7320亿吨,和2006年相比增长了近9倍。近两年来除2012年略有回落,2013年仍保持迅猛增长势头,2013年铁路货物发送量2168.2万吨,增长13.6% 。历年宁波铁路货运量增长情况如表5‐4所示。

表5‐4 2005—2013年宁波铁路货运量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

(二)港口持续发展

1.宁波市近年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三次产业增长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31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046美元)。

表5‐5 宁波市近年来(2005—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资料统计来源: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

2.单位GDP能耗

GDP能耗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的简称。到2011年年初,宁波已经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和运行考核结果名列全省第一,同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1万吨,比2005年下降48% ,消减率居全国首位。2012年,宁波市单位GDP能耗下降6% ,能耗总量增长1.3%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计划将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8.5% ,到“十二五”末实现500万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总量。

3.港口科技投入

宁波港积极推进“科技强港”战略,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港、信息港和智能港。从2005年到2011年,宁波港累计投资近10.6亿元,新一代EDI系统、集装箱智能闸口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全面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生产管理协同作业的五大信息化体系。宁波港至2011年就已拥有软件著作版权10个,软件产品证书6个,并成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首批试点港口。

4.年度授权专利数量

宁波市非常重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科技能力一直在不断地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宁波市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其中一、二等奖15项,“HP2-52C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全年专利授权量5.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46件,比上年增长8.8% 。全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5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1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6家。

5.R&D投入

宁波“十一五”期间科技研发增长迅猛,R&D投入从2005年的19.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5.7亿元,2010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4倍。2011年宁波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R&D)总额达到115亿元,比2010年(85.7亿元)增长34.2% ,占GDP的比重达到1.85% 以上,比2010年(1.66% )提高0.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宁波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分析

宁波港口和产业互动发展历史悠久,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港口和产业的互动发展成效更加明显: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的传统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宁波又提出了“六个加快”的发展战略,其中重点强调港口和产业的互动发展,即“六个加快”中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一)宁波港口与产业发展数据预测

通过对宁波近几年的临港产业总产值和港口营业收入曲线做对比分析(见图5‐1),发现宁波近几年港口与产业发展不仅仅是正向拟合的,而且发展的趋势线也是吻合的,说明宁波港口和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在今后规划宁波港口与产业发展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港口和产业同步发展,制定利于港口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图5‐1 宁波港口营业收入与港口临港产业历年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历史数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宁波未来几年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做了科学的预测,具体的数值如表5‐6所示。

表5‐6 2013—2017年宁波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预测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波港口未来五年预期平均年营业收入为78.2亿元,年增长比例大约为5.61% ,发展势头强劲。临港传统工业比重依然最大,按未来五年累计额计算,临港传统工业约占98.25% ,新兴临港产业约占1.168% ,新兴临港服务业约占0.582% 。上述数据表明,宁波港传统临港工业的基础较好,可以大力提高科技手段,创新产业发展,加大宁波港口与产业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传统临港工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地发展新兴临港服务业,即宁波的港航服务体系建设,为宁波的港口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宁波港口与产业相关性分析

宁波港口近几年快速发展,从2005年以520万标箱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十五位,到2012年宁波—舟山港实现了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的骄人业绩。宁波港历年的吞吐量如图5‐2所示。

图5‐2 宁波港口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趋势

从图5‐3可以看出,宁波港近几年港口吞吐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在2008年到2012年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口吞吐量上升趋势平缓,2011年到2012年上升趋势有很大的提高,而集装箱吞吐量虽然在2008年、200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2010年后很快恢复上升趋势。

分析看出,2006年到2007年港口临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临港产业出现很大的回落。但这没有止住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梅山岛的建设、杭州湾大桥的开通,都成为宁波港和其临港产业发展强劲的推动力,2009年后宁波临港产业逆势发展,2009年到2010年各产业发展速度均超过之前,2011年临港产业发展态势平稳。

通过软件对2006年至2011年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传统产业、临港新兴产业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港口营业收入与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8512,而与临港新兴工业为0.9560,与临港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指数为0.9547。数据分析显示,宁波港在过去的几年中与港口发展相关性最高的是临港新兴产业,其次是新兴临港服务业,最后是传统临港工业,这个分析与目前宁波市政府大力推行的创新性发展相一致。

(三)宁波港口与产业敏感性分析

根据前面章节模型分析与运算的方法,我们对模型的变量做了相对性分析,在变量上增加了1% ,进行运算。

表5‐7 宁波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分析

资料来源:课题组测算。

通过上面对宁波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分析,可以看出,港口投入对临港服务业产值影响最大,达到0.07% 。2011年,宁波就已经提出着力打造集大宗货物贸易港、海铁联运物流港、网络支撑智慧港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基地,大力推进港口现代服务业。充分地体现了宁波市政府已经注意到新兴临港服务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在的价值。

[1] 宁波市委、市政府:《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年12月。

[2] 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