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圳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深圳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华南第二大城市。深圳港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港口四项吞吐量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深圳港通过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与广深铁路相连,形成了深圳港铁路集疏运网络。

深圳,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华南第二大城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

一、深圳港发展现状

深圳港位于珠江口以东,南海大亚湾以西的深圳市两翼。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深圳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未来将与香港港口共同构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一)深圳港发展演进历史

深圳的前身是明代设的新安县,最早的港口仅仅以渔业生产和渔业辅助生产为主。特区建立伊始,深圳港蛇口港区的建设主要为特区提供货运,当时是典型的第一代港口。随着蛇口港区后续工程以及赤湾和妈湾港区的建设,特别是大规模临港工业的发展,深圳港开始向第二代港口发展。到1990年,基本形成第二代港口的框架。1991年年底蛇口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深圳港开始向第三代港口方向发展,到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一举跨过1000万TEU门槛,排到世界第四位。深圳港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港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方式的转换场所,而成为国际物流的组织者。“港口经济圈”庞大的产业体系,覆盖社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为它们服务的各个领域,港口与城市融为一体。

(二)深圳港口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外贸依存度为主的深圳港经受住了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严峻考验,2012年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28亿吨,增长2.16% ;外贸吞吐量1.77亿吨,增长1.16% ;集装箱吞吐量2294.13万标箱,增长了1.64% ;旅客吞吐量432.57万人次,增长12.73% 。港口四项吞吐量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深圳港全年箱量比香港少15.57万标箱,连续10年排名全球第四。2013年超越香港排在第3位。

1.港口基础设施

(1)码头:至2011年年底,深圳港累计投资600多亿元人民币建设港口设施,共建成500吨级以上泊位172个(160个生产性泊位和12个非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4个,生产性码头泊位岸线总长度31.38公里。货物年吞吐能力20035万标箱,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925万TEU。客运泊位1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550万人次。

(2)航线:至2011年年底,深圳港已开辟通往全球各地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38条,其远近洋国际班轮航线覆盖世界十二大航区主要港口,形成了庞大的航线网络。现有北美洲航线52条,南(中)美航线14条,欧洲航线56条,非洲航线14条,澳洲航线8条,亚洲航线70条,中东航线13条,其他航线12条。

2.港口产业布局规划

深圳港已形成“两翼、六区、三主”的总体格局:“两翼”指东、西部两大港口群,“六区”指东部的盐田、龙岗港区和西部的南山、大铲湾、大小铲岛和宝安港区,“三主”指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体现深圳港核心竞争力的盐田、南山和大铲湾三大主体港区。

根据港口总体规划设想,深圳港未来仍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集装箱运输将主要集中在以南山港区、大铲湾港区为主的西翼和盐田为主的东翼。

3.经济腹地情况

深圳港口的直接腹地为深圳市、惠州市惠阳区、东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区,转运腹地范围包括京广和京九铁路沿线的湖北、湖南、江西、粤北、粤东、粤西和广西的西江两岸。货物以集装箱为主。

4.集疏运网络

深圳港已形成“东西两翼”共同发展的格局,与之相匹配的公、铁、水立体道路支撑体系格局基本建立。

(1)公路:深圳的公路已经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一体化道路网体系。形成了较完善的公路网布局,包括高快速路网、城市干道网和区级道路网3个层次。全市道路规划总里程4833公里,道路网密度247公里/百平方公里。

(2)铁路:广深铁路与京广、京九铁路沟通并延伸至香港九龙成为我国重要的南北铁路主干线之一。广梅汕铁路和三茂铁路直接与广深铁路相接,成为深圳市直接辐射粤东、粤西地区的重要铁路网络。深圳港通过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与广深铁路相连,形成了深圳港铁路集疏运网络。

目前,已经开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线路有:深圳—成都、深圳—长沙、深圳—南昌、深圳—昆明、深圳—大朗(广州)、深圳—赣州,还有深圳经我国二连浩特市,途经6个国家,行程1.2万公里,最终到达捷克的国际集装箱班列。2011年,深圳港共完成海铁联运10.8万标准箱。

(3)水运:目前,深圳西部港区的“进口中转”业务已经扩展到了珠三角的17个城市39个码头,有27个关区与蛇口海关签订进口中转备忘录。

(4)管道运输:中国石化投资建设珠三角成油品管道工程,于2006年9月建成并投油运转。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深圳段工程投资5亿元,线路全长约115公里。广东省天然气(LNG)战线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5月竣工,占地约40公顷,设计规模370万吨/年,设两座16万立方米储罐,二期工程设计规模700万吨/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完善一体化油品输送管网,协调深圳市境内管道运输与珠三角区域管道运输系统,近期将主要完善珠三角东岸成品油管道,建设惠州—东莞、惠州—粤东、惠州—深圳等成品油输送管道。

5.货物吞吐量

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排行内地沿海港口第八,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排行内地沿海港口第二、连续4年排行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2013年,跃居第三。2012年全港货物总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28亿吨和2294万TEU,占全港货物总吞吐量的70% 以上。和2005年相比,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48.56% 和50.96% 。具体数据见表5‐31、表5‐32所示。

表5‐31 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5‐32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整理。

6.港口软实力

(1)深圳港口政策环境

1980年以来中国在13个地区开放了15个保税区,其中深圳有3个:福田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保税区)以及盐田保税区。2000年4月又增加了深圳出口加工区,围网面积3平方公里。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个项目进入。深圳港的保税港区政策,不仅有利于增强深圳港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带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在香港公布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政策,内容涉及金融、财税、法制、人才、教育医疗以及电信等六个方面共22条。其中金融创新方面着墨最多,共8条内容。随着政策的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将有重大突破。

(2)深圳港口服务水平

由于港口设施和集疏运条件的改善,码头操作效率屡创新高。深圳港实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装卸作业制度,平均每艘集装箱船舶在码头停泊时间不超过12小时。深圳港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全国领先。

(3)深圳港科技研发能力

深圳港快速发展和港口的科技投入是分不开的。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深圳港口科技投入金额大概是3.8亿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抛物线:2008年达到最高4.6亿元,而后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口科技投入也有所下降,2009年降至3.3亿元,后面两年都呈现增长趋势,和港口营业收入比值基本保持在3% 。

二、深圳港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一)深圳临港产业布局情况

南山区产业布局是“一带五圈”。“一带”指大沙河创新走廊,这一区域将打造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国际知识创新村试点区。“五圈”包括前海现代服务业经济圈、后海总部经济圈、蛇口转型升级示范圈、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圈、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圈。第一增长点定位在高新技术产业。盐田区产业布局是做好“世界级三张名片”即全球知名港口物流枢纽、国际高端休闲旅游胜地、世界前沿的生物科技研发基地。龙岗区主要以工业为主导,发展现代物流、商贸、运输、文化产业、房地产、海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

(二)深圳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1.深圳传统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1)黄金珠宝:著名品牌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

从1981年12月东方首饰来料加工厂成立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已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时期。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注册的珠宝及配套类法人企业超过3260家,个体工商经营户2000多家,大中小型珠宝交易批发市场18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注册资金超过100亿元,行业制造加工产值超过900亿元人民币,个体工商经营批发及零售额约160亿元人民币。同时,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约26个,“中国驰名商标”产品22件,“广东省名牌”产品2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产品20个。

(2)仪器仪表:中国行业老大,世界数字万用电表王国

深圳在仪器仪表行业素有“世界数字万用电表王国”和“中国南方仪表仪器生产及研发基地”的美誉。据统计,深圳仪器仪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5% 。“深圳华谊”一家就差不多占30% ,公认的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老大。

(3)纺织服装: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

深圳服装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线服装品牌,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2011年深圳服装行业实现产值10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产值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深圳服装在全国大城市商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六成,深圳服装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

2.深圳临港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1)深圳临港新兴工业发展特点

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全国领先地位突出

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9% ;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4100亿元,同比增长9.7% 。到2013年1月止,深圳获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800家。

电子信息产业:2012年,深圳市IT发展产值1136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87.9% 。相当于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业收入的七分之一左右,IT出口1194亿美元,占深圳出口总额的40% ,占我国电子信息出口的17.1% 。深圳高技术企业当中,79%的企业从事IT行业。

LED产业: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深圳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居全国之首,2012年产值逾400亿元,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背光源、显示屏、室内外及特种照明等应用领域引领市场方向,呈现成倍增长势头。

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优势、特色明显,发展后劲足

深圳在2009年就确定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又增加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过去几年,在企业的合力作用之下,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表现出领涨GDP的强劲势头。六大产业的规模由2010年的809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480亿元,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4.3% ,增加值年均增长19.5% 。实现超常规发展。2013年深圳经济总量突破2300亿美元,人均GDP达2.2万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首次突破五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2)深圳临港新兴服务业

金融业:连续5年全国第三,领先优势突出。2009年至2013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连续5年全国第三。和前两名北京上海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与排名在后面的广州、天津、杭州等相比,仍具较大领先优势。

②物流业:服务模式加速转变,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涌现。“十一五”期间物流产业年均增长14.74% ,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74% ,比“十五”期末提高0.29个百分点。传统物流服务加速向综合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变,涌现出了华南城、顺丰、怡亚通、飞马、越海、腾邦等一批以深圳为总部的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物流领军企业。

③旅游业:企业主体不断壮大,高端旅游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53家,旅行社总数达249家,8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接待总人数791万人次,增长26% 。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业绩领军全国,连续3年跻身全球八强,亚洲第一。2012年深圳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4147.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 。高端旅游发展迅速,一批休闲旅游、绿色旅游新项目建成开放。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

三、深圳城市资源情况

(一)城市环境

1.进出口总额

2012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66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3% ,连续20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如表5‐33所示。

表5‐33 2005—2011年深圳市进出口货物详细情况

资料来源:深圳市历年统计年鉴。

2.人才总量

截至2011年年底,深圳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73万人,比2010年年底的357万增长4% 。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3万,技能人才234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2万,党政人才4万,社工人才1800人。在高层次人才队伍中,全职“两院”院士8人,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0人,省领军人才6人,市“孔雀计划”人才61人,市领军人才2060人。研发人员29万多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9个,“孔雀计划”创新科研团队6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5个。

3.城市交通投入

①公路建设。2007年深圳公路重点工程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深圳市公路局共承担路网建设任务19项,核定累计里程111.49公里,总投资107.74亿元。2011年,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建设增资8亿元。

轨道交通。深圳2008年投资800亿元同时建设1号罗宝线、2号蛇口线、3号龙岗线、4号龙华线、5号环中线等5条轨道交通线路。截止到2011年6月,深圳地铁2期工程已全线开通,5条线路。全长共计178公里。

③智能交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基础环境。“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投入16亿元资金,用以发展智能交通体系,包括2亿元的科研经费,以及14亿元的建设资金投入,将完成包括“1+6”体系项目建设等在内的八大重点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将基本建成处于国内领先、具有深圳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统环境。

4.货运量

2011年深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0335.17万吨,比上年增长5.0% 。货物运输周转量2018.88亿吨公里,增长3.2% 。2011年深圳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见表5‐34所示。

表5‐34 2006—2011年深圳各种交通方式货物运输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深圳市历年统计年鉴。

(二)港口持续发展

1.深圳市近年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以来,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内地大中城市中保持前四位。具体数值见表5‐35所示。

表5‐35 2005—2012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续表

资料来源:深圳市历年统计年鉴。

2.单位GDP能耗

近年来,深圳出台并强力落实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494吨标准煤/万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50%和77%左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11年深圳市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到0.47吨标准煤和18.7立方米,均为全国最低。

3.年度授权专利数量

截至2012年年底,深圳累计申请专利39.874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22.7214万件。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2768万件。

4.R&D投入

2012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81% ,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并远远超出广东省2.1%的同期数据。根据经合组织的最新数字,美国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8% ,而中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8%和3.3% 。全球这一比例最高的经济体是以色列,达到4.4% 。

四、深圳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分析

深圳港从1980年建立第一个泊位到现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到2013年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史的奇迹。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港的发展是以临港产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的。

(一)深圳港口与产业发展数据预测

在对深圳港口和产业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未来几年的深圳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做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深圳港口发展的态势良好,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将保持平稳的增加。具体数值见表5‐36。

表5‐36 2013—2017年深圳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预测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二)深圳港口与产业相关性分析

深圳港口从2005年至2012年,一直保持着集装箱世界第四的地位, 2013年跃居第三。港口生产和作业能力在不断地提高,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如图5‐10所示。

图5‐10 深圳港口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趋势

从图5‐10可以看出,深圳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趋势几乎同步,都是在2008年到2009年间有一个很大的降幅,这个和其他港口表现类似,同样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过,深圳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城市,所以和其他港口城市比,受到的影响更大,吞吐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

根据课题组整理的2006年到2011年深圳临港产业情况如图5‐11所示。在整个临港产业中,传统临港工业依然比例较大,但是和其他城市比较,深圳的新兴临港工业和新兴临港服务业所占比例明显有所提高,新兴临港工业比重是新兴临港服务业的两倍,这与深圳市本身的城市发展定位比较符合。

图5‐11 深圳产业总产值面积占比

同样对深圳2006年至2011年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传统产业、临港新兴产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港口营业收入与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8814,而与临港新兴工业的相关指数为0.9607,与临港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指数为0.94。所以从数据分析显示,深圳港口未来应该在发展临港传统产业保持港口营业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力量发展临港新兴产业。

(三)深圳港口与产业敏感性分析

根据前面章节模型分析与运算的方法,我们对模型的变量做了相对性分析,在变量上增加了1% ,进行运算。

表5‐37 深圳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分析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经过测算,深圳临港产业中敏感度最大的是新兴临港服务业,其次是临港传统工业。虽然深圳市的新兴临港工业发展占比略大于新兴临港服务业,但是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深圳更应加大新兴临港服务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传统临港工业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促进临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因为深圳城市新兴临港工业内动力比较强,政府可以多提供政策,提供多元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