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连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大连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连港概述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有1906千米的海岸线,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腹地,同时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远东地区相邻,位于东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区三区相叠的交汇处,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

一、大连港概述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有1906千米的海岸线,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腹地,同时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远东地区相邻,位于东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区三区相叠的交汇处,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

(一)大连港口发展演进的历史

大连地区原始港口雏形的显现是在距约今7000多年前。3000多年前,大连逐渐成为中国稻作、青铜等技术文化东传朝鲜和日本的口岸,此时的大连港才真正成为口岸。1840—1898年,为防倭寇,大连港向军港演变,随着水军设置及相关定制的完善,初具近代军港形态。1899—1950年,大连港先后被沙皇、日本、苏联控制。这一时期的大连港虽然具备了第一代港口的功能及特征,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港口的发展完全服务于政治、军事目的,港口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自1951年起,大连港由苏联移交中国。1954年大连港被确定为三大海上航运中心之一,主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大连港又被进一步定位成国际大港,出现了小规模的临港工业及相关产业,呈现出第二代港口的功能特征。

1989年,国家确立了大连大窑湾港为国际深水中转港,1992年大连保税区的设立,1993年大窑湾港区开港,第三代港口特征已经完全显现出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连港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已逐渐呈现出第四代港口的部分特征。

(二)大连港口发展现状

大连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2013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排名第八,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箱,达到1001.5万标箱,从而进入千万标箱级港口队列。在2011—2013这3年之内,据中港网数据显示,大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连续创造了21.6% 、25.9% 、24.2% 的高增速。2012年和2013年的两年增速,在十大港口中均居首位。也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大港口。

1.港口基础设施

(1)码头及泊位: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业务主要集中于大窑湾地区,集装箱码头海岸沿线共计5784米,设计能力通过达到600万TEU,基本可以靠泊世界上所有大型集装箱船舶。大连港港口码头泊位历年数额如表5‐44所示。

表5‐44 2005—2011年大连港港口码头泊位数

资料来源:中国港口历年统计年鉴。

(2)航线

截至2011年年底,大连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往来,航线覆盖100多个港口,拥有集装箱航线90余条。2013年,先后开通了满洲里集装箱过境班列和西非远洋集装箱干线,成功开行了大连至沈阳、长春、双辽的客车化集装箱班列;通过与中海、中远、马士基、达飞、地中海航运等50余家国内外主要船公司开展集装箱班轮业务,集装箱班轮航线已增至105条,其中近洋航线70条、内贸航线21条、远洋干线14条,航线网络覆盖欧洲、地中海、黑海、美西、南美东、中东、澳新、东非、西非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域,集装箱中转也实现了黄渤两海“全覆盖”。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之一的“尤金马士基”号轮首靠大窑湾集装箱码头。

2.港口布局

“十二五”时期,大连港将形成以“一岛两湾”为核心的港口布局,初步奠定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一岛”,就是要建设长兴岛临港工业型港区;“两湾”,就是大窑湾港、太平湾港。大窑湾港实施保税港区整合提升,建设超大型深水专业码头,建设以国际商务中心为核心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以大连湾、大窑湾港区为主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型专业化枢纽港区。以大窑湾集装箱港区为核心,鲇鱼湾港区、大孤山散矿中转港区、北良港区、和尚岛港区为辅助支撑,构筑大连港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使之成为大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

3.集疏运网络

东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哈大铁路是东北铁路网的主轴;辽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沈大公路是目前全国里程最长的8车道高速公路;烟大轮渡是国内跨度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大连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客货吞吐量最大、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数量最多的机场;以大口径为主的输油管道网络在全国率先建成,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连接东北腹地众多的石化企业。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贯通东北腹地,连接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面向东北亚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

4.港口吞吐量

20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7亿吨,同比增加3152.2万吨,增幅为13.4% ;集装箱箱量完成635.1万标箱,同比增加110.9万标箱,增幅为21.2% 。2011年和2005年相比较,货物吞吐量翻了一番。2013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排名第八,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箱。具体数据见表5‐45、表5‐46所示。

表5‐45 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

表5‐46 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

5.港口腹地情况

大连港的腹地可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1)内圈层———大连市。拥有东北地区2%的面积和5%的人口,拥有东北地区GDP的13% 和外贸额的46%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2)中间层———以辽中五市(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辽阳)为核心的辽宁省城市群。作为中圈层的辽中五市以6% 的土地面积和14% 的人口,拥有东北GDP的24%和外贸额的16% 。

(3)外圈层———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其他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

作为外圈层的东北其他地区以92%的土地面积和81%的人口,拥有东北GDP的63%和外贸额的38% 。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进出口主要通过大连港实现。

6.港口软实力

(1)政策环境

大连港作为北方最重要的枢纽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给予支持。1992年5月设立的大连保税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之一。2007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同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大窑湾保税港区,进一步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和功能支持。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11年大连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大连港口集装箱业务加快发展的意见》,一系列促进集装箱业务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大连港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大连港信息化程度

大连港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了《关于建设大连电子口岸合作备忘录》,对现有的与物流和“大通关”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二是对进出DCT港区的集装箱推行电子放箱系统(EDO),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提放箱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三是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各种证书和通知单实现无纸化传递、一票一转,即时结转。四是加大对网上支付、无纸通关、联网报关、通关单联网等项目的推广力度。五是大连海事局正式运行我国第一个具有汉字处理能力的、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连交管中心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

二、大连港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一)大连临港产业园区的布局情况

依托港口丰富的岸线资源,大连的临港工业区集中在沈大高速公路、旅顺南路、黄海大道沿线。主要包括: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大连双岛湾石化工业园区以及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从总体布局来看,未来大连临港产业园区将建成东北亚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港区。而产业园区近景规划仍将以建设“四大基地”为主,这四大产业分别是:大连石化、现代装备、船舶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

1.长兴岛工业区

目前是临港工业区的重点。长兴岛环岛岸线91.6公里,可用于建港和发展临港工业岸线40公里,其中适于建港岸线24公里,工业岸线16公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园区现已形成装备制造、船舶及配套、钢材加工、化工、综合产业、服务装配、研发、物流、港口和生活区10个区域,成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

2.大连市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市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布局主要有大连湾西岸、长兴岛、大孤山半岛和旅顺双岛湾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鲇鱼湾港区则主要以大孤山西太平洋炼厂的运输为依托;长兴岛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作为大连市临港石化工业发展中心和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临海石化产业基地;双岛湾地区岸线资源优良,规划作为大连市近期开发的大型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3.造船业

造船业是大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现有造船基地大部分功能将逐步向长兴岛基地调整和转移。长兴岛造船及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逐步形成以造船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集群,充分满足大连市造船业大规模发展和航运中心建设需要,承接相关产业的调整和转移。

4.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基地

大连市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包括汽车、机车、起重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基地。

5.物流产业基地

要打造大孤山半岛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将整个大孤山半岛辟建为国际物流半岛,形成以大窑湾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心,以大连新港物流区、北良港物流区、保税区物流区和双D港物流区为一体的环岛带状物流园区。

(二)大连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大连是我国东北老工业重要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1.大连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特点

(1)大连装备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效益稳中有升

大连装备制造业中的机车车辆、大型船舶、机床、轴承、起重、风电、阀门、制冷设备等行业历来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2012年,大连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4.4% ,同比增长8.4% ;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59.3亿元,占全市的42% ,同比增长1.7%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5.2亿元,占全市的70.2% ,同比下降8.8% 。

(2)大连造船业:造船能力逐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全市拥有主要造船企业14家,拥有造船能力225万标箱。重组后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了该市造船能力和水平。大连造船业现有大型船坞和船台近10座。随着国际交流的开展和加深,一些新的船舶企业向大连集聚,使大连船舶产业链条从建造延伸到维修改造。

2.大连临港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1)大连临港新兴工业发展特点

①先进装备制造业: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大连市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2007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两区一带”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决定,大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逐渐步入轨道。2005—2012年,大连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7% ,已成为大连第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大连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453家,完成增加值1206亿元。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产值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大连新型产业基地的支撑。

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强。2007年以来,大连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产业战略性转型升级,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2年,光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已达到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860亿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新材料、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近年来大连市累计获全国科学技术奖30项;每年发明专利达万余件,年均增幅在25%以上;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并获全国唯一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2)大连临港新兴服务业发展特点

①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区位、政策优势日益凸显。凭借良好的区位和口岸交通运输优势,加之政策支持,近年来大连市物流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实现货运周转量4100亿吨千米,完成海港货物吞吐量2.5亿标箱,集装箱吞吐量453万标箱,分别增长10.3%和18.8% 。空港新增国际通航点15个,国际航线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完成旅客吞吐量822万人次,增长12.8% 。到2013年前3季度,海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1亿吨,同比增长11.4% 。全市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20万标箱,增长23.3% 。水路货物周转量实现5232.1亿吨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280.9亿吨公里;铁路货物周转量136.3亿吨公里;管道货物周转量2.8亿吨公里;民航货物周转量0.5亿吨公里。

金融业: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2年年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4.4亿元,增长12.1% ,占全市GDP比重上升至5.63% ,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近期,大连加快了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作为大连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③旅游业:特色旅游优势突出,收入屡创新高。大连市以建设海滨休闲度假和绿色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海洋优势,开发了海滨风光、海滨休闲等海洋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将世界六大休闲时尚旅游产品,即游艇(邮轮)、马术、高尔夫、滑雪、温泉、狩猎整合提炼为具有大连特色的旅游精品。2007年,大连被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2011年,大连实现旅游总收入767.2亿元。

三、大连港发展环境与资源支撑现状

大连港地处环渤海地区的枢纽位置,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经济区通往区域以外的最发达的海上门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和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也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之一。

(一)城市环境

1.进出口总额

2005—201年大连进出口货物总额除2009年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趋势。2012年大连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含省属在连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41.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6.8% 。其中,出口346.8亿美元,增长11.2% ;进口294.3亿美元,增长2.1% 。实现贸易顺差52.5亿美元。

表5‐47 2005—2011年大连市进出口货物详细情况

资料来源:大连市历年统计年鉴。

2.人才总量

大连市人才总量由2005年年末的12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60万人,年均人才增量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7万人左右和5%左右。到2011年,人才总量约占人口总数的23.8% ,其中两院院士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0人,入选国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963人。根据建设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337.5万人,人才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32% ,进入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强市行列。

3.城市交通投入

2009年大连市启动了城市地铁1、2号线项目建设,总长60余公里,投资总额280余亿元。整个工程建设周期需要3~4年的时间。2010年,大连市为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共安排城市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12个,总投资额达903亿元,计划当年完成493亿元。共分为城市地铁工程、五大城市道桥拓宽改造及维修工程、体育新城周边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建设,以及煤气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四个部分。

4.货运量

2011年全年运输企业客货换算周转量6012.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6% 。货物周转量5938.4亿吨公里,增长15.8 % ;旅客周转量173.2亿人公里,增长4.8% 。在大连的统计数据中,海路铁路联运只占到了货物运输总量的10% ,有30% ~40%的运输量靠海路之间运输,剩下50% ~60%的运输量依然靠海路和公路联运。这说明,公路运输依然是主要的运输途径。

(二)港口持续发展

1.大连市近年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以来大连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到2011年大连市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实现人均生产总值91287元、比上年增长11.8% ,是东北腹地区域经济与产业分布中唯一单位平方公里GDP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热点地区。

表5‐48 2005—2011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资料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

2.单位GDP能耗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08%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减排28.7% 和25.9% ,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17.7%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5.9% 和15%的目标任务。2012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降低20% ,主要污染物年均减排4.8% 。

3.年度授权专利数量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418件,比上年增长84% ;专利授权总量为8116件,比上年增长31% ,在辽宁省14个城市中居首位。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3%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 。

4.R&D投入

数据显示,2009年,大连市用于R&D经费内部支出为59.70亿元,占GDP比重的1.37% 。2012年,大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达2.1% ,整体R&D投入显著提高。

四、大连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分析

大连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发展同世界性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趋同,都是随着动力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发展,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大连港由一个传统的机械性的货物中转港,如今发展成为一个集货物集散、临港综合服务、国家战略物资储运一体的综合型港口。伴随港口的发展,大连的临港产业也从集体性、零散性小型加工发展到目前大规模、高科技、现代化的临港综合产业群。

(一)大连港口与产业发展数据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利用同样的方法对大连港未来几年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做预测,具体的数值如表5‐49所示。

表5‐49 2013—2017年大连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预测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大连港未来五年港口营业收入与临港产业产值都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大连港港口未来五年营业收入均值为37.304,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 ,在几个港口中相对增长速度较慢。从临港产业结构来看,临港传统工业产值依然比重较大,累计计算平均70.97% ,新兴临港工业占比约为 19.79% ,而新兴临港服务业占比9.24% 。数据显示,未来大连临港产业的支柱依然是临港传统工业,但是大连的新兴临港工业发展的速度将快于临港传统工业。政府要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的政策优势,提高大连临港传统产业集聚程度,在集聚中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对新兴临港工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对新兴临港服务业也要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最终达到各类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的。

(二)大连港口与产业相关性分析

2005年以来大连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国内居首、国际领先。2013年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八,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箱。大连港历年的吞吐量数据如图5‐14所示。

图5‐14 大连港口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趋势

从图5‐14可以看出,大连港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8—2009年间,虽然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仅仅表现为上升趋势放缓,究其主要原因是大连地处东北,主要货物吞吐对象为日韩等亚洲国家,所以受到的冲击不大,在此之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平稳。

图5‐15 大连临港产业总产值面积占比

从图5‐15可以看出,大连港口与国内其他港口城市发展情况类似,都是港口与临港产业保持着正向相关的上相攀升的线性发展关系。为了利于比较分析,我们利用软件对2006年至2011年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传统产业、临港新兴产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港口营业收入与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6254,而与临港新兴工业的相关指数为0.837,与临港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指数为0.854。数据分析显示,大连港口营业收入与港口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指数最高。大连港应该大力发展港口新兴工业特别是港口新兴服务业。

(三)大连港口与产业敏感性分析

根据前面章节模型分析与运算的方法,我们对模型的变量做了相对性分析,在变量上增加了1%后进行运算。

表5‐50 大连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分析 (单位:% )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上面对大连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进行分析,从分析数据(见表5‐50)可以看出,港口投入对临港传统工业产值影响最大,其次是新兴临港服务业,这与大连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建立起现代金融、中介、投资服务体系和较完善的集疏运体系的政策是完全吻合的。大连应持续推进政策的实施,最终打造一个大型综合性深水港口、新型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世界级港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