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青岛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青岛港概述青岛市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港口运输口岸,我国传统的轻工业生产基地和新兴的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青岛港口发展演进的历史青岛港已有百年的现代发展史。目前港区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目前已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

一、青岛港概述

青岛市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港口运输口岸,我国传统的轻工业生产基地和新兴的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青岛港口发展演进的历史

青岛港已有百年的现代发展史。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德占时期建成了一、二、四、五号码头,并于1901年开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成三号码头,又于日占时期建成六号码头,形成了老港区环抱形港湾的总体格局。改革开放后,青岛港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仅在老港区新建一系列码头,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而且港口建设拓展到前湾、黄岛等新兴港区。目前港区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

(二)青岛港口发展现状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青岛港是我国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世界第七大港,集装箱世界第八大港。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一位,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二位。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第一。目前已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作为世界著名港口,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

1.港口基础设施

(1)码头:截至2011年年底,青岛码头长度为22535米,泊位为100个。2012年,新建扩建码头泊位50余个,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20个以上,新增通过能力1亿余吨。

(2)航线:青岛港拥有153条集装箱航线,其中国际航线124条,每月来往世界各地航班700多班,全球前20强船运公司都已在此开辟航线。

2.港口规划布局

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

(1)青岛老港区:主要从事件杂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拥有沿黄流域最大的散粮接卸基地。当前正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级的邮轮母港,已建成可停靠世界最大22.5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邮轮客运中心主体工程2014年将基本完工。

(2)黄岛港区:以原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码头建设开始向北、向西延伸。

(3)前湾港区:主要从事集装箱和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物的装卸服务,2013年9月18日成功靠泊世界最大的3E级18000标准箱大船。

(4)董家口港区:将依托临港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以临港产业的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23.8公里,已建成20个泊位,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

3.经济腹地情况

青岛港作为山东省的龙头港口和我国北方主要港口,直接依托于青岛市,腹地范围包括山东省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广大中西部地区。

4.集疏运情况

青岛是山东省内唯一同时具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青银高速、济青高速、潍莱高速、青威高速、环胶州湾高速、青烟一级路、204国道、206国道、309国道、胶济铁路和蓝烟铁路、青岛港、流亭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为青岛的发展提供了立体化、网络化的交通服务体系,为青岛融入全国和世界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5.货物吞吐量

2005年到2011年,港口吞吐量连续增长。其中2007年港口吞吐量达到946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十位;2012年,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明显放缓的“失速”之年,青岛港逆境突围实现了9.5% 的增长,稳居全国第五、全球第七大港;2013年,青岛港的全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排名双双由第八位提升至第七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的国内排名由第五位提升至第四位。具体数据见表5‐51、表5‐52所示。

表5‐51 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5‐52 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指标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整理。

6.港口软实力

(1)青岛港口政策环境

青岛目前实施的区港联动方案,借鉴国外先进自由贸易区模式,围绕畅通物流业务、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通关效率三个重点,通过对海关监管模式、外贸进出口权、出口退税和外汇等政策进行微调,规划并构建港口、保税区和物流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框架,实现高度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码头、物流园区与保税区无缝连接,具有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完整内涵,为发展自由贸易港区式的港口物流中心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也使青岛具备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环境。

(2)青岛港口服务水平

2007年青岛港西港公司创出了“完美交付”品牌,并将服务流程层层放大解析,为货主提供一套融质量、效率、服务、亲情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完美交付”品牌为该公司赢得了忠诚客户,在2007年组织的满意度调查中,西港公司的满意度高达99.3% 。

2013年8月美国物流信息公司JOC集团公布的对世界主要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岛港、宁波港、大连港、上海港和天津港跻身前五位,韩国釜山港位居第八,青岛港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全世界第一。

(3)青岛港信息化水平

青岛港的计算机应用已经覆盖了企业集团装卸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领域。青岛港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集团生产调度中心、港航内部集成平台和物流信息网平台四大应用系统建设,使青岛港开始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和利用。

二、青岛港临产业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已建设形成了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发展了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产业集群。

(一)青岛临港产业布局情况

“十一五”期间,青岛家电电子、汽车机车等七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带动全市工业总产值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时期,青岛将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6个新兴产业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二)青岛临港产业发展特点

1.青岛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特点

(1)水产品加工产业: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之一,产业发展趋向成熟

青岛市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之一。2005年青岛市水产品出口创汇额达10.6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八分之一。而到2011年青岛市加工水产品80万吨,实现产值130亿元,产值增长了十多倍。产业也逐步向集约化、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向发展。

(2)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产业基础氛围好,持续快速增长

服装工业是青岛市的重要产业之一,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拥有良好的纺织服装文化氛围。2005年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出口交货值160亿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506.7亿元,同比增幅17.4% ,出口交货值完成320.4亿元。与2005年相比,工业总值增加了10倍,出口交货值增加了两倍。服装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3)石化产业: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基地和中转基地,产业链条快速延伸

青岛拥有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是我国最重要的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基地和中转基地。“十一五”期间青岛石化工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随着1000万吨大炼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青岛港液体码头等大项目的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青岛正逐步形成以石油炼制为龙头,产业链条向石油制品、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等领域快速延伸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2亿元。

(4)汽车:产业集群实力强,中重型载重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作为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青岛市汽车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00亿元。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20家,零部件企业260多家,其中,中重型载重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汽车44.3万辆,同比增长33.7% ,实现产值373.2亿元。

(5)船舶海工:国家级船舶产业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产值屡创新

青岛聚集了中船重工“六厂七所”、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扬帆造船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研发基地,拥有50万吨船坞1座、30万吨船坞4座,可建造修理50万吨级以下的各类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年造船能力达到600万载重吨,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100万标吨以上。2011年,青岛市船舶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 ;造船完工量16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完工量20万标准吨,修船200艘,生产游艇1000艘;新接造船订单8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500万载重吨。2012年、2013年总产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青岛临港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青岛临港新兴工业发展特点

①家电电子产业: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基地,产值增势明显。2005年年底,青岛市电子产业集群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8家,其中大型企业7家。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青岛市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基地”,成为中国移动第二批TD‐LTE扩容工程试点城市。2013年1—11月,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44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同比增长9.3% ,总量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89% 。代表企业包括青岛聚豪电子有限公司、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等。

②生物制造:快速增长,一批大项目陆续开工。2011年,全市生物技术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60多家。2012年生物产业产值达90亿元。青岛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项目开工建设。

③新材料:快速崛起,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青岛市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三大领域,占新材料产业产值的90%以上。2012年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7.2% 。生物产业完成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4.7%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9亿元。

④新能源:大型知名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青岛市已经拥有华创风能一家整机组装企业,德枫丹、埃斯倍等外资风电配件企业以及东方铁塔等内资风力配件企业,并在大型风力发电装备方面拥有整机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太阳能产业加速崛起,国内最大的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产业化基地启动建设,吉阳新能源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均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将达150亿元。

(2)青岛临港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

①物流业:产值持续增长,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拥有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6个物流园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等7个物流中心、7000余家物流服务企业。2011年青岛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同比增长10.9% ;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48.3亿元,同比增长9.8% ,占全市GDP比重8.7% ,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8.4% ;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306.1亿元,同比增长8.7% 。

②航运金融业:特色服务初步形成,示范作用明显。航运金融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07年,就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了深入到港口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了包括银港融通、船舶融通、油品融通、大宗原料融通、水产品融通、汽配融通、保税融通、本外币增值通在内的八大特色金融服务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信银行的港口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典范,成为其他多家银行效仿的对象。

③旅游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807.58亿元,增长18.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55.51亿元,增长18.5% ;入境旅游(外汇)收入8.25亿美元,增长19.6%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2006年相比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48倍。依托青岛天然地理环境,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青岛城市环境资源支撑

(一)城市环境

1.进出口总额

2005—2011年,青岛进出口货物总额除2009年有所下降外,一直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012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2.08亿美元,增长4.2% 。其中,出口额408.2亿美元,增长3.6% ,进口额323.88亿美元,增长5.0% 。

表5‐53 青岛市近年来(2005—2011年)进出口货物详细情况

资料来源: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

2.人才总量

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44.5万人。其中,拥有两院院士27人、外聘院士2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80人。

3.城市交通投入

青岛市一直比较注重城市交通投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686.3亿元。2011年城市交通总投入为287.5亿元,和2006年相比,增长了4倍多。

4.铁路货运量

青岛市2006年全年铁路货运量为2790万吨,“十一五”期间铁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7599万吨。2011年青岛市铁路货运量为5697万吨,比前一年增长了13.24% 。

(二)港口持续发展

1.青岛市近年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5666.2亿元,年均增长13.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2.6亿元,是2005年的2.6倍。2012年,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为7302.1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2762.21元。历年数据见表5‐54。

表5‐54 2006—2012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

2.单位GDP能耗

2011年监控的市重点用能工业企业12项产品单耗指标中,下降的占83.3% ,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22.5万吨标准煤。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 。

3.港口科技投入

青岛港对港口科技投入呈现螺旋波动上升趋势,2006年全年港口科技投入总额为1.6亿元,2007年有小幅回落趋势,后面三年逐年上升,到2010年港口科技投入总额达到 2.1 亿元,和 2006 年相比增加了31.25% ,而2011年又出现了一个小幅的回落,全年总投资1.9亿元。近年来青岛港坚持“科技兴港”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创新型港口建设,取得了3000多项科技成果。尤其是港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使青岛港实现了理货签单与装卸作业同步完成,创出了“口岸物流一站式服务”“零时间签证”等品牌,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港之路。

4.年度授权专利数量

近年来青岛科技活动活跃,尤其表现为技术合同项目的增长和项目成交费用的翻倍。2006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4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自然科学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1707项,成交额6.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7831件,授权专利3124件。

5.R&D投入

“十五”期间,青岛市R&D经费增长较快,由21.58亿元增加到62.49亿元,5年间增长了近3倍,R&D/GDP的比值由1.64% 增加到2.32% 。

四、青岛港口与产业互动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青岛市委市政府较早地提出了港口和城市,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建设理念。“十一五”时期提出以青岛市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港口的结构调整和功能拓展的港口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明确提出以西海岸的港口为依托,加快经济新区建设。按照“抓港口、兴物流、促产业、建港城”的发展策略,打造未来西海岸经济新区核心增长极。

(一)青岛港口与产业发展数据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对青岛未来几年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做了科学的预测,具体的数值如表5‐55所示。

表5‐55 2013—2017年青岛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预测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未来几年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产业产值呈现正向增长趋势,港口营业收入位于七大港口城市中间,低于上海、深圳和天津港,未来五年预期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32.728亿元,年增长比例大约为1.614% ,发展比较平稳。临港传统工业比重依然最大,按未来五年累计额计算,临港传统工业约占 94.74% ,新兴临港产业约占2.19% ,新兴临港服务业约占2.17% 。上述数据表明,青岛市传统临港工业基础坚实,和其他城市比青岛市临港新兴工业和临港新兴服务业发展较为均衡,今后青岛市政府应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同时,积极推进临港新兴工业和临港新兴服务业协调发展。

(二)青岛港口与产业相关性分析

青岛港在国内几个港口中实力相对较强。在2005年全世界港口吞吐量排名中,青岛港以184.3万吨的吞吐量列举世界港口的第十二位。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港稳步前进,世界港口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根据2013年最新统计的全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青岛港世界港口排名均是第七位,实现了扎实有力的发展和突破。青岛港历年的吞吐量如图5‐16所示。

图5‐16 青岛港口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趋势

从图5‐16可以看出,青岛港近几年港口吞吐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影响,这说明青岛港基础好,管理规范,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能力强,内功比较扎实。

从图5‐17可以看出,青岛临港产业发展趋势比较平稳,面积曲线的斜率基本相同,说明临港各个产业发展稳定并且较均衡。从面积比例来看,和其他港口城市相同,都是临港传统产业比重大,临港新兴工业和临港新兴服务业正在崛起。图中显示其占比在不断地提高。

图5‐17 青岛临港产业总产值面积占比

从以上分析上可以看出,青岛港港口与临港产业发展完全正相关,港口和产业互动的效果最为明显。为了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我们利用软件对2006年至2011年港口营业收入和临港传统产业、临港新兴产业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港口营业收入与临港传统产业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9905,而与临港新兴工业的相关指数为0.9712,与临港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指数为0.9941。数据分析显示,青岛港在过去的几年中,港口的发展和港口临港产业的发展相关性基本一致,与我们前面做的分析完全吻合。这和青岛市政府一直推行的“以港兴市”“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思想是分不开的。

(三)青岛港口与产业敏感性分析

根据前面章节模型分析与运算的方法,我们对模型的变量做了相对性分析,在变量上增加了1%后进行运算。

表5‐56 青岛港与临港产业发展敏感度分析

资料来源:课题组测算。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青岛港新兴临港服务业敏感度最高达0.13% 。由于青岛港临港传统工业发展历史比较长,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完善,而新兴临港工业和新兴临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更大。政府应超前规划,积极引导投融资向新兴临港服务业尤其是港口高端服务业倾斜,使青岛港能够在目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在港口和产业互动发展上为其他港口城市提供更多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