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两城市社工群体为例

上海两城市社工群体为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以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珠海与东部沿海城市上海的社工为例,通过访谈的形式来了解沿海地区社工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构建方式及获取社会支持的情况。
上海两城市社工群体为例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沿海社工生存状况探究
——以珠海、上海两城市社工群体为例

莫斯淇[1]陈宇雯[2]

作为2011级大一社工学生,为探求当今社工的生存状况,加深对社工职业的了解,笔者从我国沿海社工生存状况的角度探寻为何每年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数万,但社工组织仍面临招工不足的困难。同时,在了解政府政策的宏观背景下,分析社工机构的实施运作框架,借以帮助社工专业的在读学生对现实中社工和社工机构的现状有较多的了解。

随着职业化进程的加快,社工组织吸引了大批社会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投身于社会工作事业,为人们提供专业性服务。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如专业认同、伦理困境、职业倦怠感、生活境况等问题。作者试图通过关注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上海和珠海都为沿海城市,两者在经济等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相对于其他地区,这两地的社工存在一定的类似性。研究以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珠海与东部沿海城市上海的社工为例,通过访谈的形式来了解沿海地区社工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构建方式及获取社会支持的情况。探讨社工个人基本情况、自我构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对其影响力和预测情况,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一、珠海社工的生存状况

1.普遍性与差异性

从访谈的内容来看,普遍性和差异性共存。普遍性在于社工这份工作性质,社会工作需要社工拥有一份“助人自助”的心情去对待,尽管工资在日常生活开销后没有什么富余,但她们依旧愿意帮助社会的弱者,她们在服务着也在享受着。差异性在于社会是由充满独特性的人组成的,每个社工对于自己的工作都有着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由于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职位、工作的年限的不同,每个社工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2.发展潜力

其实大多数社工都十分清楚珠海社工发展的现状,工资不如东莞高,制度不够完善,被访者都提及“珠海现在社工发展较慢,发展空间很大,但前途如何,我们都不清楚。”社工高女士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说道,“我觉得,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因为当今社会矛盾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服务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了,前景是有的,只是道路是艰辛的。我现在的月工资是2 500元,扣除社保后省点用还是可以的,但还要给家里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越做越好,而且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专业的喜爱也让某些社工坚持了下来,李社工说:“辛苦是避免不了的,现在整个珠海发展这么慢,社工的一些政策、制度都不完善,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专业,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多少有些成就感。”由于制度的框架还不够完善,李社工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当于开荒者”。

3.典型代表——李社工和高社工

这两位社工给了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她们都为女性,工作年限都为一年,年龄上李社工比高社工大一岁,但高社工对于社工表现出较积极的态度,而相比之下李社工显得较为消极,或许她们俩正代表了两种社工现今的状况。

谈及今后的工作目标时,高社工说“我是希望两年之后考中级社工师,希望能做到督导。”李社工说“我们每个月活动都有一个计划,完成活动前期准备之外,其余的都是行政方面的工作。”谈及工作压力时,高社工说“开始的时候很大,现在还好。因为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全新的地方,又是新机构,有点不知所措,但跟着上司一起熬过来了,他比较有经验,可以带我一下。”李社工说“如果生活上没有其他事情,只是工作就不是非常辛苦,如果有其他事情就会觉得很辛苦。”“生活上指家庭、感情、朋友之类的。”“我觉得目前这种工作状态适合没有结婚的社工做,一旦结婚了这份工作也很难做的了。在珠海来说发展空间很大,结婚之后要看整个珠海的发展情况,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真正走上轨道,我想我会离开这个行业。”“工作的这一年心理辅导需求比较大,身体素质也差了。”

4.结论

从我们了解到的有限的珠海社工里,我能感受社工的生存大概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是乐观型,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并存的,她们接受现在的辛苦,更相信未来的发展,她们会坚持下去,和珠海社工一起发展。第二种是过渡型,她们不介意现在的辛苦,也不考虑将来会如何,她们也不清楚将来的珠海社工会向哪里发展,她们只是把这份工作当做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第三种是消极型,或许只是有些麻木,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压力并不能很好的调节,群众的认可度也不如她们所想,整个珠海的社工氛围也不如她们所想,自然而然产生了消极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珠海社工是新的生命体,他将会迸发的力量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都相信道路虽曲折,前途仍光明。

二、上海社工的生存状况

1.就业难与用工荒

总的来说,上海社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为上海社工处在一种工作机构内供不应求,而学校里又供大于求的一种矛盾状态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许多大学,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211高校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或者是扩招研究生相关专业,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于之前社工机构里专业出身的社工人员不足的局面可以得到缓解。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学校社工专业学生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上海的社工机构却依旧缺乏专业性人员。许多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社工机构没多久,便会选择转业,原因是上海社工的工资待遇低、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低等。

以下是一份来自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招聘启事中的应聘条件:①具有团队精神,热爱社会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③逻辑思维能力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良好的文字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良好的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经验;④大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或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不受此限);⑤有专业社会工作经验、社区服务项目策划、实施和管理经验者优先考虑。

从这几则应聘条件显示出此类社工机构对于专业社工人员的需求,例如在第二条中我们看到年轻的社工人员是机构所急需的。而在我们的访谈中,被访者也确实提到他所工作的机构中年轻力量很少,大多都会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转业。第四条说明了上海社工机构里的社工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社工专业出身的,因此专业的社工人员也是缺乏的。

2.社工生存状况堪忧

我们对两位不同机构的上海社工进行了电话访谈,从她们的叙述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上海社工的生存状况不甚乐观。第一位是社区敬老院的王女士,她是一位中年妇女,已经在此工作许多年,在她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类社区敬老院里的社工待遇不尽如人意,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理由主要是距离家近以及出于赡养老人的孝心。

她说:“在现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有很多老人需要照顾,但如果政府不能对社工现在的生存状况做出些调整的话,那很难吸引和留住大批社工的。”她对社工的状况也持担忧态度,但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认同感很强的,她笑着说:“我也都中年了,女儿也大了,我不是很在乎工资高点低点,我觉得照顾老人挺好的,只要这些工资够养活我自己不用女儿负担就够啦。”

另一位则是来自潍坊社区社工站的张女生,她毕业于上海大学,她说潍坊社区社工站与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都有合作关系,所以她毕业后才会来这里工作的,在这里算是新人。当问起她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和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她回答说:“其实我也没有多想过,常听说上海社工很苦的,工资很低什么的,但我现在觉得还可以,因为哪怕以后跳槽了,就当在这里是一种锻炼嘛,因为在这里可以接触很多人。”

确实,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会来此类机构工作一段时间,但大多也是把这当作一种锻炼场所,一个中转站而已。换而言之,社工的待遇等相关条件还是不足以吸引他们做长期工作。

3.结论

在两次的访谈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两位社工对于上海社工的生存状况还是忧多于喜的,但由于对这个工作的热爱以及寻求锻炼等各类原因,她们还是留了下来。而从整个访谈的语气中可以体会到她们对社工这一职业有点抱怨,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满意社工的生存状况,但这没有很大程度的破坏他们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我们期待上海的社工会处在一个越来越好的生存状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到这份工作中。

【注释】

[1]莫斯淇、陈宇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2]莫斯淇、陈宇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 0 1 1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