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情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当代江南

【学习情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当代江南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当代江南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一个重要部分,江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是不言而喻的。在江南文化的现代转换与当代形态建构的意义上,人们熟知的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传统江南文化的主要载体与最新形态。传统江南地区在当代之所以备受关注,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此后,以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为核心,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研究层出不穷。
【学习情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当代江南_江南水乡文化概论

【学习情景4】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当代江南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一个重要部分,江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化进程的程序与技术手段固然繁多,但城市化无疑是最核心与最重要的机制。与古代社会相比,当今世界主要是一个城市的时代。与现代世界相比,城市群已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与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在江南文化的现代转换与当代形态建构的意义上,人们熟知的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传统江南文化的主要载体与最新形态。

传统江南地区在当代之所以备受关注,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提出城市群理论的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城市群作为一个规模空前、内在联系紧密的城市共同体,既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也把城市的形态与本质提到更高的历史水平上。最值得关注的是,戈特曼1976年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学》杂志发表《全球大都市带体系》时,把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此后,以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为核心,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研究层出不穷。尽管城市群是一个西方概念,长三角城市群是一个当代概念,但在实际上,长三角城市群并不是无本之木。如20世纪80年代的长三角经济区概念,其雏形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经济区。而90年代以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其胚胎或基因实际上早在古代江南城市发展中就已开始培育。古代江南地区高度发达的经济与文化,是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在江南地区最早开始并一直遥遥领先于中国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根源。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概念。1982年,我国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当时主要包括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1992年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新长三角经济区范围被明确为上海、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2003年8月台州市加入,发展到16个,以16个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框架一直保持稳定并受到普遍的认可,但它的核心仍是明清时代的太湖流域经济区。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的26市。对此可从两方面理解,首先,《指导意见》主要是出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考虑。如同古代江南可以“溢出”“外延”到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一样,对苏北5市与浙西南4市也可作类似的理解。其次,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新加入的城市主要是一种附属角色,而不可能影响16个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可知,以中国历史上“八府一州”为核心区的江南,正是在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框架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形态。

尽管当今长三角与往昔江南相比已有不小的变化。但由于两个基本面: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包括古代吴越文化和现代海派文化在内的江南诗性文化,仍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理空间和主要文化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长三角城市群看做古代江南的当代形态。今天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联系更加密切的经济共同体,承担着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光荣使命,而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不仅在历史上直接铸造了古代江南地区的繁荣和辉煌,还将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