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型医院之“生命观”

研究型医院之“生命观”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思想——“生命观”。研究型医院立足的“生命观”,是基于对生命现象给予永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终极人文关怀,就生命健康与疾病的临床问题,从真理性认识的不断肯定否定的辩证统一中动态把握,将人的生命健康纳入动态的全程临床视野给予认识和有效干预,不断矫正认识上的偏颇与做法,使研究型医院的思想精神最终在临床上在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上得到体现。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思想——“生命观”。所谓生命观,就是对人的生命现象所持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诸如:生命是什么?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疾病是什么?判定某种疾病的依据是什么?医学虽然在近一百年里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一些高新诊疗技术手段的出现,如超声技术、CT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核技术等,为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技术保证,大大提升了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维护的能力与质量。但是,如何使诊断疾病与治疗等医疗服务更具个性化?包括临床已习惯了的做法是否有效?对新出现的各种疑难病症如何认识和有效干预?如临床“慢病”、癌症等富贵病、文明病、怪病等这些主要威胁健康生命的现代杀手,如何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不断改善临床科研的合作与思维方式,寻求“破解”之路?诸如这些问题,都应是研究型医院理论与实践面临的课题,也是研究型医院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力,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诊疗服务朝着“质量”转向。

研究型医院立足的“生命观”,是基于对生命现象给予永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终极人文关怀,就生命健康与疾病的临床问题,从真理性认识的不断肯定否定的辩证统一中动态把握,将人的生命健康纳入动态的全程临床视野给予认识和有效干预,不断矫正认识上的偏颇与做法,使研究型医院的思想精神最终在临床上在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上得到体现。

以人为本”的“生命观”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现代医学时代尤其宝贵和重要,各种技术的飞速发展愈加需要对人的生命的价值意义的评估和权衡。研究型医院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意味着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制度,进而带动制度环境安排、评价体系安排、规范标准安排、人才规格培养等一系列转变。具体表现在:以立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生命观的,以为患者提供更适宜、有效、个性化的诊断、治疗、保健等健康需求为目的,注重动态临床跟踪与适时提供恰当服务为一体的思想观念和诊疗模式的理念与范式。

比如,对癫痫病的认识与诊断标准,既往当患者出现两次发作间隔大于24小时的自发性癫痫发作后,即可被诊断为癫痫。近日,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该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将不满足上述诊断条件的,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被诊断为癫痫:①至少出现两次发作间隔大于24小时的自发性(或反射性)癫痫发作;②一次自发性(或反射性)癫痫发作,以及在随后10年内出现的两次自发性的癫痫发作后还可能发生进一步的癫痫发作(即与一般复发风险类似,至少存在60%的风险);③诊断为癫痫综合征。该论文2014年4月14日在线发表于《癫痫》(Epilepsia)杂志。类似情况不断证明,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认识,诸如成因、治疗方案等仍处于摸索阶段,那么,不当诊治、过度治疗、姑息治疗等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包括因此导致的“医源性”“药源性”等伤害。

再比如:关于生命的本质问题,最近,美国“数字文化的官方喉舌”《连线》杂志的创办人凯文· 凯利(Kevin Kelly)在其著作《失控》中提到:“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如此新颖的、充满颠覆性的视角与看法,联想到科学研究领域、宗教哲学领域已有的阐述,有理由说:生命的奥秘以及对此的揭示,将是人类突破知识局限回归自由真实的关口,很可能面临漫长的探索道路,因为,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宇宙自然的有机一体性,预示着这一探索对人的思维方式与视野提出挑战,也许,这将是人类智慧真正开启的时候,也将是研究型医院真正可以发挥思想引领临床的时代。

如果以医学模式来划分,不同的医学模式,意味着对应不同的“生命观”,即:不同时期的医学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理解与干预。纵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历史进程,比如,自近代以来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以病理解剖学、比较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为学科标志,以主要应对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的“疾病谱”,“看病”以“单因单病、病在细胞”的生物医学检测数据为主要诊断治疗依据。这一模式对人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理解与干预”特点,更多地集中在“人的生物学意义上”,依赖检测化验数据、病理报告、药物手术等物理化学手段。人自进入生物医学的“流水线”,在规范、技术、设备、数据之下,使治疗进入程序,进入科学术语,进入局部歼灭战役,包括承受难免的手术创伤、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生物医学模式在历史上很好地辉煌地治愈了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但是,随着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威胁健康生命的“慢病”时代的到来,生物医学模式的很多“习惯动作”明显不再奏效,在很多如癌症、高血压等病因尚不清楚的前提下,只能长期用药又不能停药,以及难免的不当治疗和手术药物等的毒副作用,很多“药源性”和“医源性”疾病更使不幸又加不幸,同时,很多昂贵与痛苦的治疗代价换不来明显的生存数量与生存质量的改善,但诸如此类现象,值得医学反思怎么办?医学今后的道路怎么走?

由此可见,医学的认识与干预,源于当下的“生命观”,即: 指对待人的生命与健康所持的一种基本观念、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将医学的重心(功能)在更高的尊重生命层次上,即以“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真正兑现“敬畏、尊重、关爱”的“生命观”上来,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整体生命”的高度,谨慎使用医学的一切手段,警惕人性在医学中的傲慢与偏见,“无知者无畏,有知者敬畏”。研究型医院作为一种认识维护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更新的理念,在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困境下,基于重塑生命观,在理念上真正逆转医学手段与医学目的的错位,可谓柳暗花明,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拓展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与干预向着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情理并重”的服务与质量转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