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原则

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原则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估是以准确反映研究型医院的特征为主旨,使之成为引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风向标,推动和促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根据研究型医院的定位和特征,将研究型医院评价体系标准分为5个方面:人才指标、支撑条件、科研投入,产出成果和学术声誉及社会认可度。针对研究型医院特征,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突出以上特征。

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估是以准确反映研究型医院的特征为主旨,使之成为引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风向标,推动和促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在研究型医院评估中应轻视规模数量,重质量内涵。

所谓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医学及相关科学的知识与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医疗服务在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患者非期望结果方面所达到的程度,这一概念在国内已逐渐被接受,这与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的定义,即医疗质量是指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和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是一致的。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研究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关注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医疗工作,随着医疗质量评价观念转变,医院质量评价的原则也需要转变,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设计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以患者为中心和注重医疗服务结果的基本原则。作为研究型医院的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则还应当遵循从评价研究型医院重点工作出发,兼顾评价客观性、实效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和差异化等原则,切实使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成为落实研究院医院质量战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激发员工积极性、保证管理目标达成的有力工具。

研究型医院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型组织,具有业务流程复杂、部门层级多、协作关系繁复的特点,这就要求医疗质量评价应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在这个复合体系中,各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贡献程度有差别,设计医疗质量评价标准是一个共性与特性统筹考虑、循环改进的过程,需要结合研究型医院管理,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根据研究型医院的定位和特征,将研究型医院评价体系标准分为5个方面:人才指标、支撑条件、科研投入,产出成果和学术声誉及社会认可度。连斌认为人才队伍、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科研基地是研究型医院的4大要素。针对研究型医院特征,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突出以上特征。

(一)指标设计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 必须客观、准确反映评估结果的实际。

2.政策性 必须以国家政策、医院制度和要求为准绳,评估医疗服务成本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益性,充分体现科室、医院和被服务者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3.实用性 必须符合科室实际情况,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4.可比性 要在时间上和科室之间及同行业内具有可比性。

5.确定性 指标是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的,是与影响临床科室综合效益的相关因素筛选的指标,确保指标选取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质量指标设计的特殊原则

1.强调过程和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评价既要有关注结果评价的终末性评价指标,更要关注医疗运行中标准落实的过程监测,做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2.注重科学合理和可操作 医疗质量评价是用全面的过程管理的方法,对全院全方位质量的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来源于医院质量标准体系,关注重点环节上的质量标准要素和标准条款的落实。评价标准应抓关键,考重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强调证据定量定性的结合 医疗质量评价应强调证据,以数据说话。这就要求质量评价标准尽可能选取量化指标,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4.突出岗位特色可比可控 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岗位要求设置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效率、诊断和其他治疗质量等方面的质量评价标准,并依据工作重要性分别赋权,权重大小为一个弹性参考值范围,做到数据可比、可控。

(三)研究型医院医疗质量指标设计原则

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既要符合SMART原则,遵循简单、量化、可及、合理和时效性,又应当体现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具体原则是:

1.指标体系应体现质量内涵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研究型医院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行量身打造的,反映了军队医院整体发展转型的思考,反映了新形势下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需求,更是新的学科建设模式的内在体现,整个评价体系中对医院及学科的规模数量指标没有硬性要求,主要从学科建设的内涵角度进行设计与评价,是学科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医院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

2.指标体系应体现转化医学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理念是“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强调了医学科技创新,并将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实现临床与科研的互动。医院应大力推进转化医学发展,将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影响和指导临床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向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形成以临床问题促科学研究提升,以科研成果促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临床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3.指标体系应体现临床技术创新 指标体系在设计上突出3个方面的创新特色:一是重点突出临床救治水平的提升,指标体系应特别强调医疗品质、特色和创新等,突出基础医疗质量,强调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临床技术创新。二是重点突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指标体系强调学科稳定的发展方向,具备较完善的研究平台,强调高等级课题、成果及产出,形成国际竞争实力。三是重点突出研究型学科创新性管理,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为研究型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医院协会评价与评估部主任王吉善指出:科学完善的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从结构、过程、结果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总的来说,可用1个核心,2个评价,3个层面,4项内容来概括。1个核心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2个评价就是对学科和行业内部的评价。3个层面就是医院层面、学科建设层面以及单病种层面。4项内容就是安全、质量、服务、绩效管理。此外,再加上循证医学的理念,这样就能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指出: 应当建立一些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意识的指标,例如病人对治疗过程和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所承担的经济负担等。

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要符合国际上医院质量管理的总体趋势。在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既要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质量指标,又要结合国内医院实际。在指标选择上应注重以患者安全为目标、注重环节质量、关注关键指标、医院感染控制、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非计划入院、抢救失败率等指标; 重视过程指标的控制。在指标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上应与国际接轨,为医院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