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企业的结网策略

我国企业的结网策略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4.1 我国企业的结网策略进入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体系中,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保护自己、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一项重要选择。除了与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结网之外,我国企业还应该学习韩国企业成长的经验,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到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进入到跨国公司的母国网络体系中学习和提高自身。主旨就是通过与先进国家的合作,从跨国公司母国网络的知识溢出中获益。

9.4.1 我国企业的结网策略

进入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体系中,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保护自己、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一项重要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如下策略应该受到充分重视。

1.从被动接受跨国公司安排到主动参与合作

由于我国企业的总体竞争力相对比较弱小,与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不足,使得在进入跨国公司网络组织后,常常处于权力不平等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外方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控制,转移风险,使企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完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服务。这种情况在我国开放的前、中期最为普遍,直至今天也并不罕见。但是,我国企业需要意识到,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大,寻求灵活性、加快技术知识转移、提高全球学习效率正在成为跨国公司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而且速度经济要求跨国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文化、语言与政策障碍,嵌入到东道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由于价值观念、文化差异、历史路径等因素形成的消费偏好要求跨国公司必须考虑产品、服务的当地适应性。所有这一切使得吸收东道国企业进入自身网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种重要选择。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变化,走出一味争夺短缺资源(外方资金、政府优惠政策等)的传统行为方式,利用自身的互补资源优势,从产销到研发,从制造到服务,主动出击,全方位进入跨国公司网络中,在合作中学习、提高竞争力。

2.从物质层面知识转向人力与观念层面知识的学习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王志乐,2000),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博弈进程中将经历学习、合作和竞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相互交叠,并须遵循逐步跃升的规律。现阶段主要战略目标仍是向跨国公司学习。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奉行的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政策,主要在引进消化跨国公司的技术设备与工艺,是一种物质层面的知识转移与学习。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人力层面的知识正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我国企业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更加自觉主动地向跨国公司学习那些隐含的技术诀窍和管理知识。最终实现经营观念的国际化跃升,成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进入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中,成为其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就是学习此类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造条件,放手让企业向跨国公司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引导企业实现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快速转变。

3.注意培养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

我们知道,组织的吸收能力是影响其学习和吸收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由于这种能力与企业既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特征,所以,我国企业在选择跨国公司伙伴时,就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历史积累,而不要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眼睛一味盯着跨国公司资金,全然不管自身的积累。换言之,要知道吸收资金与吸收知识需要的是非常不同的能力。另外,根据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也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抛弃旧的思维模式,以完全开放的、学习的心态进入到跨国公司网络体系,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效果。最后,我国企业还要自觉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也是提高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研究者(Prahalad,1998)发现,跨国公司网络中的印度企业之所以吸收能力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经理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比较好。

4.注意加快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防止网络锁定威胁

在网络组织中,发生权力不平等现象几乎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进入到跨国公司组织体系中的外国企业尤其如此。所以,我国企业需要牢记,进入跨国公司网络组织只是获取互补资源、外部知识的一种学习与竞争策略,它永远不能替代对企业自身知识的开发以及核心能力的培育。忽视了这一点,过分强调与跨国公司的联系,很有可能被锁定在网络组织中的某一位置,也就难以成为其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这样,一旦竞争环境或跨国公司战略发生改变,必将面临沉重的转换成本。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由于保护意识不强,核心知识和技能被国外企业猎取的教训是很多的。

总之,在进入我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网络体系时,要牢牢记住向跨国公司学习的战略目的,所有的策略都要保证我国的企业能够进得去、学得到、出得来,以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企业。

除了与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结网之外,我国企业还应该学习韩国企业成长的经验,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到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进入到跨国公司的母国网络体系中学习和提高自身。虽然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拟,但是以研究开发为目的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投资行为,比如,以获取和跟踪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知识与技术发展水平为目的的学习跟踪型海外投资,由于与传统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特点不完全相同,所以并不需要企业必须具备某种垄断优势,相反,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到新的创新之路。韩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将此作为一条重要的途径。像LG、大宇、三星等都在海外建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LG仅在美国就有7家研究机构。主旨就是通过与先进国家的合作,从跨国公司母国网络的知识溢出中获益。

实际上,我国已经有少数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除了前面提到的海尔集团,还有如计算机领域中的联想集团、长城集团也分别在美国、新加坡和德国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广东科龙集团独家投资11亿日元,在电器研究生产最强的日本建立了科龙集团神户电器技术研究所,并每年投入1.8亿日元,在日本的兵库县设立了集信息收集、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日本科龙株式会社。创维集团在美国硅谷设立的创维数字技术研究室,跟踪国际潮流,重点开发数字视频解码芯片,同时还肩负着最新科技情报的搜集、市场动态的监测工作,为公司在香港和深圳的数字视频研究中心提供第一手的海外知识与信息。康佳在美国硅谷设立的康盛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彩电微控制器芯片,使康佳集团拥有了彩电开发中最核心的技术。创维和康佳开发并打入国际市场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 V),就是由它们在硅谷的实验室开发出来的。

上述事例表明,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还应该大胆走出去,特别是进入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母国的网络体系中,跟踪学习企业还没有转移或者难以转移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这对于我国企业学习、壮大和发展自身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最后,从企业建立网络的角度看,单纯注重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系,忽视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做法,也是非常有害的。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等(王缉慈、王缉宪,1998;王缉慈等,2001)在对北京中关村的企业集群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关村的企业喜欢飞到外地和香港,却与北京国有企业的联系微弱,喜欢直接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系,而本地的企业网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削弱的趋势。他们警告说,长此下去,中关村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会削弱,最终可能只是成为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中的一个弱小的节点,并指出这种危险性正是西方有些文献在英国硅谷等“分厂经济”的教训中早已警告过的[5]。因此,作为策略建议,我国企业一方面要积极进入跨国公司网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与当地企业的网络联结,形成可以与大资本谈判的当地网络体系[6]。西方跨国公司在日本市场上竞争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以进入其当地企业形成的网络体系中(Almeid,1996)。不仅如此,健康有效的本地网络还可以有效防止跨国公司网络中的锁定效应,降低网络中我国企业的转制成本。从政府角度看,积极引导、培育本地企业网络,既可以提高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的谈判能力,并能够增强企业向跨国公司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政府要彻底转变职能,不要搞“拉郎配”,在尊重企业组织自主的前提下,加强服务意识和政策引导。企业则要彻底破除崇洋媚外的心理,破除“所有制距离”,为了增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有意识地与本国企业结网,提高与国内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的效率。这一点对我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