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五章 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发展研究一、浙江省畜牧产业及其科技进步现状(一)主要成效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努力加大畜牧科技投入,科研转化推广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整合畜牧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畜牧业科技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十五章 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一、浙江省畜牧产业及其科技进步现状

(一)主要成效

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努力加大畜牧科技投入,科研转化推广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推广无公害优质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规模家禽生产配套技术、畜禽疫病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饲料加工及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家兔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有效地提高了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浙江省已形成生猪、肉禽、禽蛋、奶牛、羊、兔和蜂7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95万吨、61. 4万吨和21. 37万吨;生猪年末存栏数1370万头,出栏数2206万头,实现了80%的猪肉省内自给;饲料总产量达到542万吨。全年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40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1. 6%,畜牧大产业产值达到1454亿元(包括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2009年农民人均牧业收入360元,比2005年增长34. 3%,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畜牧业科技创新进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全省畜牧兽医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针对浙江省畜牧生产中亟须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实用性的技术成果。“十一五”期间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畜禽成活率、饲料报酬和其他主要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畜禽种质性能和生产水平日趋提高。选育成瘦肉型猪配套新品系、高产蛋鸭配套系、长毛兔新品种等优良畜禽品种(系),主要猪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种猪的种质性能和生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商品猪达100千克体重日龄为152~157天,生猪出栏率达到164. 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饲料转化率达到2. 22%~2. 36%;培育了蛋鸭(绍兴鸭和缙云麻鸭)系列配套品系、优质鸡(仙居鸡肉用系、梅岭土鸡和振宁土鸡等)配套系,绍兴鸭、长毛兔和意蜂生产性能世界领先。

3.全省规模化环保养殖技术取得突破,畜禽产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在许多研究领域,如生猪环保型养殖模式和SEW健康养殖模式,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畜禽优质、安全、高效产业化关键技术,畜禽添加剂、预混料、酶制剂、维生素原料生产和有机微量元素研发、青绿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奶牛性别检测和控制技术,畜禽主要疫病高效防治新技术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牛羊寄生虫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力推进了规模化环保型养殖。2009年,浙江省生猪、奶牛、家禽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80. 0%、95. 4%和88. 0%,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比散养提高45%以上;全省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比全国高出30%。养殖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

4.畜产品加工技术进步显著,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研究开发了鲜奶、奶粉、猪肉、禽肉、牛羊兔肉、禽蛋、蜂等一系列加工产品,在乳、肉、蛋和蜂制品加工技术方面取得大量的技术成果,为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开发了低盐金华火腿,火腿规模化加工技术取得突破进展,部分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年产火腿约400万只,市场占有率达到整个火腿行业85%以上,行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牛肉干、卤鸡肉等休闲肉制品的产业位于全国前列;鹅肥肝生产与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实现中式肉类菜肴工业化生产;咸蛋和皮蛋等传统蛋品加工技术不断改进,规模化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在蛋制品精深加工方面进展显著,研制出高活性鸡蛋黄免疫球蛋白系列产品和鸭蛋蛋黄卵磷脂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大大增加了禽蛋的附加值,填补了国内空白。

5.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整合畜牧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畜牧业科技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三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省畜牧兽医局)为核心,联合全省畜牧大产业主要龙头企业组建成立了“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浙江省饲料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为全省猪、禽和草食动物产业以及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强,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提升。

(二)发展中主要不足

1.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展缓慢。畜禽品质指标改进较慢,分子育种技术亟待突破;生猪总体性能不够突出,杂交配套系一致性较差,种质亟待提高;优质特色家禽和草食家畜优良专门化品种缺乏。

2.饲料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浙江省是资源小省,能量和蛋白饲料资源都严重缺乏,畜牧业所需饲料粮的80%以上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进口。近年来渔业资源萎缩,浙江省鱼粉产量受到限制。因此,浙江省要从一个饲料资源小省走向畜牧业强省,饲料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特别是浙江省一些区域性的饲料资源乃当务之急。饲料行业标准化和产业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3.畜牧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浙江省畜禽规模养殖在养殖方式、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清洁化运行等方面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浙江省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尽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由于确定的规模化标准起点比较低,分散养殖依然占相当比例。

4.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动物防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大动物疫病,包括一些新病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经济损失严重,甚至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一些重要疫病的防控缺乏高效的防治技术,养殖场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和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有待建立或完善;种畜禽的疫病净化有待启动;有待建立全省范围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预报和预警系统。

5.药物残留问题依然严重。由于集约化养殖和各种病原体的存在,较长时间以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化学药物来防病促长,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情况较为突出;还存在少数违法者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镇静药等违禁物品的现象;环境中各种药物的残留污染畜禽产品,如蜂王浆在出口检验中药物残留阳性率高达40%。因此,畜产品品质下降和安全性问题仍然突出,影响到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健康。

6.养殖场污染问题。规模化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养殖过程中的污水、粪便等废弃物排放到环境,造成污染。尽管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处理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7.畜产品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总体上看,加工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精深加工产品少,畜产品加工功能活性物质的开发比重较小,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技术水平不高,畜产品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

二、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一主题,立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机制,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养殖区建设,提高畜产品品质,保障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组建畜禽产业创新团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培育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和产业创新集群,加强产学研科技力量的紧密结合,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约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强化科技的应用导向,狠抓畜牧产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层次,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1.研究目标。围绕“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五大主题,针对优质抗逆畜禽种质培育、饲料资源开发和安全高效利用、畜禽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畜禽健康养殖模式、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重大项目50项以上,取得有影响力科研成果3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以上,开发科技产品80个以上。培育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畜禽新品种(系)或商品组合,主要生产性能提高5%~10%;研制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5~10种,饲料转化率提高5%以上;研制新型兽药5~10种,畜禽疫病死亡率下降15%;开发新型畜产品30种以上,畜产品加工率提高平均20%以上;建立低碳环保型畜禽养殖模式,养殖场节约能源10%以上,畜禽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完善畜牧产业科研、教学单位和机构,建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战略联盟,新建2~3个重点实验室或试验基地,建设动物分子育种、饲料和兽药创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的技术平台。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创新型畜牧科技企业200家,在大型畜牧科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100家以上,建立20~25个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2.推广目标。围绕畜产品的安全供给、公共安全以及“125工程”建设,推广“十一五”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50项以上,辐射到600家以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饲料厂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使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争取到2015年,畜牧高科技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畜禽良种和先进配套养殖技术覆盖率超过95%,畜禽出栏率提高5%,畜产品加工率超过45%,无公害畜产品比例达到60%,猪肉等主要食用畜产品自给率超过80%。畜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主要技术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主要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牧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养殖设施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农民人均年牧业收入达到500元,浙江省畜牧业生产技术和效益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内容

(一)发展重点

围绕着“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畜牧业的目标,针对畜禽品种、饲料、健康养殖、畜产品加工产业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1.畜禽种业。以优质、高效、抗逆为主要育种方向,利用地方品种及高效品种两类基因资源,通过分子设计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高浙江省主要畜禽品种的遗传与生产性能,培育特色鲜明的畜禽新品种(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组配形成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产品品质好、饲料转化效率高、抗逆性强的配套系供产业化生产使用。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借助基因组图谱、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发掘畜禽品种优良基因;建立转基因技术平台,培育高附加值或特定用途的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2.饲料产业。围绕安全、环保、节约型畜禽饲料的研发,力争在饲料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技术、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研制与开发、饲料安全检测与评价、饲料加工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污染防控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开发节能减排环保型系列饲料,建立或完善饲料安全性评价与体系,整合省内饲料产业科技力量和龙头企业,建设饲料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为畜禽养殖用饲料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3.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针对浙江省和周边地区流行的畜禽重要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系统研究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重点开展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疫病监测与预警体系、快速诊断试剂盒开发和应用、新型疫苗研制与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场重大疾病的防治与净化技术研究及示范等。在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重点培育浙江省动物用生物制品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体系,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改造和提升浙江省的兽药企业。

4.健康养殖。加强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加强规模化健康养殖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和可追溯、畜禽舍内外环境控制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畜禽健康养殖评价、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开发改善动物福利和生产环境的饲养工艺、关键饲养设备;进行新型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5.畜产品加工业。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过程工程方法,开展乳、肉、蛋、蜂制品等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及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攻关;开发畜产品加工自动化设备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装备;研究畜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技术,建立食品供应链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现食品供应链过程全程跟踪,真正实现食品全过程追溯。

(二)主要内容

专题一:畜禽种业

1.共性关键技术

(1)主要畜禽分子设计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针对畜禽重要复杂性状、低遗传力性状遗传改良和动物克隆效率低下等难题,系统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多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干细胞核移植技术等前沿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制定和实施基于基因组选择的猪、家禽、奶牛、家兔、羊和蜂等主要畜种的优化育种方案,突破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高效克隆技术,建立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和良种快繁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耗粮少、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的畜禽新品种(系)。

(2)优质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持、优势性状基因的筛选与利用。对浙江省重要的畜禽品种资源进行遗传评估,制订有效的保种和利用方案;对地方种质资源的特色性状进行研究,明确其遗传机制,重点研究与肉质、繁殖和抗逆特性相关的基因及其遗传效应;加强地方品种的杂交利用研究。

(3)畜禽主要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的挖掘。阐明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特别是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的优良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一批与动物生长、饲料利用率、繁殖、泌乳、肉质、抗病、繁殖、产蜜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阐明基因的调控机制;克隆和解析一批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分子机制;开展畜禽表观遗传学研究。

(4)抗逆抗病优良畜禽品种(系)选育关键技术。开展畜禽品种抗逆抗病基因或分子标记的分离和功能研究;开展抗性基因与主要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研究可用于间接选择的抗病力或易感性指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逆抗病优良畜禽品种(系)。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优质瘦肉猪新品种(系)、配套系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利用外来猪种和本省的地方猪种资源选育新品种和配套系;建立扩繁场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高科技育种企业,实现优质猪品种(系)或类群的扩繁,并在生产中进行产业化和推广。

(2)优质特色家禽配套系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以浙江省仙居鸡、萧山鸡等地方品种以及农业部鸡基因库为素材选育优质、抗逆、早熟、饲料转化率高的系列优质鸡品种;以地方鸭品种纯系和浙江缙云麻鸭为素材选育高产早熟蛋鸭新品系;培育鹅、肉鸽、番鸭等特色家禽新品种(系);研究制定饲养标准、饲养管理规程、疫病防控技术规程,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

(3)高效动物生物反应器及其产业化技术。建立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研制一批可以高效生产人用保健蛋白、抗体类药物和生物材料等的牛羊生物反应器,完善具有世界水平的环保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地,完成相关产品的申报和产业化。

(4)奶牛和湖羊新品系(类群)选育和产业化。建立奶牛动物种群优化体系,培育优质抗逆草食家畜新品系(类群);开展多元化抗逆品系选育,在保持原有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奶牛耐热品系(类群)选育。培育肉用型湖羊新类群和标准化养殖技术;研发肉羊主要经济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遗传评估技术;研究湖羊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5)优良种兔持续选育和种兔产业化。长毛兔、肉兔和獭兔良种引进和利用;开展种系杂交,选育出繁殖性能、生产性能良好的优良品种(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择与毛皮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相关的主效基因,估算遗传效应,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提高选育的准确性和选育效率。研究种兔繁育技术,提高种兔产业化水平。

专题二:饲料产业

1.共性关键技术

(1)饲料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技术。评价饲料资源(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低植酸玉米和低植酸大豆、双低油菜子和饼粕、脱毒棉菜子饼粕、DDGS、粗甘油、维生素及味精类发酵废渣、发酵杂粕类)以及原有的一些低值饲料(糠麸类、废弃动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制定上述饲料资源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含量及相应的检测方法,研究去除抗营养因子的相关技术和高效转化(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技术。优化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日粮配制技术。

(2)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研制与开发。根据浙江省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畜禽生产的重大需求,研究开发新型安全的抗菌肽、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及其生产关键技术和配套应用技术;继续开展浙江省具有传统优势的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药物添加剂生产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具有保健、促生长、改善畜禽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3)饲料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发及集成。研究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重金属、霉菌毒素和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方法及上述有害物质的吸附消除技术;建立饲料中抗生素和违禁药物的分类同步检测确证技术和方法;开发出快速、高效的饲料中抗生素和违禁药物等有害物质检测产品。开展转基因产品(饲料原料粮和添加剂)的安全评价研究。

(4)畜禽配合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紧紧围绕浙江省畜牧生产的重要畜种,集成优化浙江省主要畜禽种类(猪、家禽)环保型饲料的营养需要量参数;构建浙江省草食家畜优质粗料高效、持续供给体系;开展新型饲料(猪和牛代乳料、幼雏料、宠物饲料、蜜蜂饲料以及液体饲料和发酵饲料等)的研制和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饲料生产新工艺和新设备。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产业化。利用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抗病毒和抗氧化能力等功效的环保型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细菌多糖、抗菌肽、微生态制剂、天然色素、微量元素、烟酰胺等),降低抗生素、重金属造成的危害,完善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参数,并制定质量检测技术,进行新饲料添加剂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试验,申报并获得国家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2)植源性蛋白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针对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紧缺、价格不断高企,又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问题,研究和开发植源性籽实制油工艺同步脱毒技术,遴选消减饼粕及食品工业副产品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菌种及其组合,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工艺,集成研究脱毒饼粕和植物源性发酵蛋白饲料在不同畜种和不同生产阶段适宜的添加比例,在省内建立2~3家年产5000吨以上的示范企业。

(3)环境友好型动物日粮的开发和产业化。完善环保型畜禽日粮的成果,依托于浙江省企业在饲用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方面的产业和技术集群优势,集成国内外在饲料原料的可消化氨基酸和有效能的研究,采用酶解调控技术、有机微量元素技术、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饲养技术,建立完善环保型饲料标准,并在省内1~2家年产5万吨以上饲料企业示范推广,建立年出栏商品猪50万头的示范养殖基地。

(4)超早期断奶乳猪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湿法膨化和蛋白酶酶解工艺开发无(低)过敏原大豆蛋白产品;特种氨基酸、生物活性肽、抗氧化剂等产品研发,研究其保护肠黏膜的作用机制;β-葡聚糖、黄芪多糖、壳聚糖、赖氨酸螯合铁等对仔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益生菌制剂的研发;超早期断奶乳猪料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5)浙江省草食家畜优质粗料高效、持续供给体系完善与产业化。利用南方地区草种种质及其基因资源,培育新型高产饲用牧草品种;利用适合浙江省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苜蓿、玉米新品种和饲草品种,研究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和规范;优化集成牧草生产植物浓缩蛋白、秸秆高效利用技术和青贮新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专题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共性关键技术

(1)畜禽主要疫病诊断、监测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建立检测猪瘟、繁殖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2型圆环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重要病毒性疫病,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波氏杆菌、霉形体等主要细菌性疾病,血吸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血清学和病原学快速联合诊断技术。开发或集成国内外成熟的重大动物疫病或新发疫病监测技术,研究主要病原的鉴别诊断技术、基因序列测定和抗体监测,建立规模养殖场主要疫病的动态数据库和信息化技术体系,构建全省畜禽重大疫病监测网络。

(2)重要畜禽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建立细菌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开展动物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和细菌突变体库等技术研究,系统研究畜禽主要病原的基因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原的致病机制,明确重要病原微生物与免疫保护、毒力相关基因等,为研制新型高效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基础。

(3)重要畜禽疫病的新型高效疫苗研制。筛选和培育重要动物疫病的免疫原性良好的菌(毒)株,研究重要疫病病原保护性抗原的批量制备与纯化技术,研究建立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疫苗高效表达载体,研制安全、高效、多联多价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性生物制品等,为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4)重要动物细菌耐药性研究和新型兽药研发。建立畜禽主要病原细菌的菌种库,研发动物病原细菌的耐药性监测试剂,阐明耐药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建立耐药性数据库,研究动物病原细菌耐药性与养殖环境微生物耐药性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开展抗生素、生物活性肽、中草药精制治疗药物和免疫调控剂等新药研制,复配药物、缓释药物等新剂型研制开发。

(5)畜禽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监控浙江省猪、鸡、鸭、奶牛、兔等主产区(园区)主要疫病病原的血清型和流行特征,集成和优化疫病监测技术,推广应用高效免疫防治制剂,制订和优化免疫程序以及基于抗药性监测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技术等研究。结合“畜禽产业链”建设,在畜牧业园区及主要规模养殖场综合推广应用相应的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肉、蛋、奶中化学药物残留和主要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畜禽重大疫病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制与产业化开发。重点研制猪瘟野毒株和疫苗毒鉴别诊断试剂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毒野毒鉴别检测试剂盒、猪流感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狂犬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巴氏杆菌PCR快速诊断、家畜血吸虫病金标快速检测卡。研究构建这些诊断试剂所需要的诊断抗原工厂化生产工艺与标准,研究与制订诊断试剂检验工艺与标准,制订诊断试剂的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申报诊断试剂临床应用试验,申报新兽药证书。

(2)畜禽重大疫病新型高效疫苗研制与开发。重点研制携带流行毒株保护抗原的猪瘟标记疫苗、克隆化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嵌合疫苗、兔出血症-波氏杆菌二联疫苗、番鸭细小病毒-鸭瘟病毒载体疫苗等。研究重组病毒或克隆化病毒的免疫原性,建立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标准,研究和制订疫苗抗原工厂化生产工艺与标准,制订疫苗检验工艺与标准,制订疫苗的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申报疫苗临床应用试验,申报国家新兽药证书。

(3)新型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研究与开发。研究动物干扰素的中试和产业化技术以及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免疫佐剂产业化技术,开展新型黏膜免疫载体创制和新型中药疫苗佐剂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的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申报新兽药证书。

(4)新型兽药和保健剂的研发。针对当前畜禽养殖中混合感染疾病比例攀升的状况,开展复配药物、缓释、控释药物等新型兽药的研制和开发;开展纯天然中草药精制治疗药物、生物活性肽和微生态调控剂的研发;开展安全型奶牛乳房炎等主要疾病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开展药物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新制剂的临床验证和药物代谢研究;申报新兽药证书,进行产业化生产。

专题四:畜禽健康养殖

1.共性关键技术

(1)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研究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畜种适度饲养规模的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重点围绕生猪、家禽、奶牛、兔和羊等产业,研究集成养殖过程中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等综合技术措施;研究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改良养蜂机具、改良蜂种、改进养蜂的生产方式,实现无公害蜂产品高效生产,引领养蜂产业的转型升级。

(2)畜禽养殖场配套设施和舍内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半自动饲喂系统、饲料输送和饲喂设备及配套技术;开发健康养殖的标准化栏舍设施和配套技术,研发可便捷装拆、养殖后地面可复耕的环保型可移动畜禽舍,研究种养轮换粪污资源化利用参数与模式;开发出能耗低、效率高的降温、保温配套设施,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保育舍仔猪生产性能;研发出畜禽舍内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3)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建立养殖场主要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定量确认检测技术;建立有害气体产生的生物与营养控制技术,建立养殖场气体排放净化技术,开发减少畜禽粪尿中污染排放量的营养调控技术,实现清洁化生产,研究无污水排放发酵床技术、固体废弃物快速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技术,研究养殖小区和中小规模畜禽场污水生态处理、农业利用技术和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4)畜禽健康评价与监测技术的研究。分析研究养殖场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变化与疾病动态以及与体内病原生物的互动关系,研制不同规模和生产方式养殖场卫生管理和疾病净化、防疫规程;建立以DGGE为核心的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分析技术平台;评价饲养管理措施对畜禽消化道微生态健康的调控作用;建立以急性期反应蛋白为基础的畜禽健康水平(免疫应激强度)评价模型,探明免疫应激对畜禽采食量和营养物质代谢转化的影响与机制,创建不同免疫应激条件下畜禽营养需要的动态模型。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区域性畜禽产业集群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以畜禽优势主产区为中心,促进关联的饲料、加工以及兽药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向主产区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根据区域畜禽养殖特点,以区县或者乡镇为单位,建立生猪、鸡、鸭、兔、鹅、奶牛和蜂产业创新集群。低碳畜牧产业和畜产品安全生产,集成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 ACCP)、良好生产规范(GAP)、质量管理体系(ISO)等认证体系,实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以及集约化环保养殖模式。

(2)规模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省“125”农业园区建设,在养殖业重点县(市)实施生态养殖兴牧富民科技计划,按照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实施主导畜禽品种的现代化养殖技术集成和示范,在欠发达地区实施规模化、生态养殖富民强县科技计划,以优质、特色畜禽品种为对象,研究和推广资源循环养殖小区模式、林-牧或果-牧等生态养殖模式。

(3)SEW养猪技术系统在浙江省实用化研究与示范推广。针对新建猪场和传统猪场改造等不同方式,探索完善猪舍分区隔离设计模式,集成母猪产前强化免疫接种、营养调控以及采用密闭生物膜隔离等技术阻断或减少病原;优化早期断奶乳猪饲料关键技术,并与企业合作年推广高档乳猪料1万吨以上,在省内建立5家示范养猪企业,年出栏商品猪规模达50万头以上。

(4)家禽健康养殖新模式研究与示范。研究提高种禽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蛋禽、肉禽高效生态良好养殖新模式;集成高产早熟抗逆蛋鸭配套系利用技术,建立蛋鸭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确立肉鸡、蛋鸡场场内、外环境标准,及卫生防疫措施;建立水禽健康养殖试验示范企业(小区),提出规范化高效生态养殖水禽技术方案。

(5)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研究集成标准化散栏式千头奶牛场设计、布局;优化标准化奶牛舍配套的饲养、通风和粪污处理设施,构建散栏式奶牛场信息系统。集成示范优质青绿饲料高效生产和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奶牛日粮配制和全混合日粮技术,配套应用奶牛疫病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奶业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奶业健康持续发展。

(6)畜禽规模养殖及专业小区生态工程技术示范推广。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针对畜牧业污染环节(源头、饲养、末端)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开发,完善并推广环保型饲料配制技术、环保型畜舍设计和应用、污染控制策略及污水处理、畜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省内已实施811工程6710个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基础上,继续强化末端治理的基础,加大源头控制的力度。

专题五: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1.共性关键技术

(1)乳制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及其加工新技术;ESL(延长货架期)奶加工技术;脂肪酸结构及功能技术、活性功能因子提取、复配和评价、低蛋白调味植脂淡炼乳、复合乳化稳定剂等研究;乳品U H T等高效灭菌、无菌灌装、低温浓缩和膜分离浓缩等低碳加工、功能乳饮料复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乳制品加工副产物利用技术,研制乳清蛋白及多肽、液体蛋白、初乳利用、乳铁蛋白等产品。

(2)肉制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低温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发酵剂及加工技术、肉类食品微生物预报和品质保障关键控制点技术;调理肉制品加工及流通技术;适应特殊环境和人体营养需求的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腌腊(发酵)肉制品中功能肽的分离及功能性评价;肉中左旋肉碱、血蛋白肽、骨胶原肽、硫酸软骨素、多肽钙等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动物脂肪中的脂肪酸改性与胆固醇脱除技术;高钙、低钠、低硝、低脂、低能值等系列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的调味、调香及调色技术等研究开发。肉类副产物的高值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高附加值肉味素、水解蛋白等产品。

(3)蛋制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利用过程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开展低温灭(除)菌,含高卵磷脂鸭蛋及蛋品功能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和生物转换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蛋黄卵磷脂、蛋清蛋白多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以蛋壳为原料,进行蛋制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研究,研制高附加值有机酸钙、蛋壳素等产品。

(4)畜产品加工装备和质量安全及标准。发挥浙江省食品装备制造的优势,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肉、蛋、蜂等畜产品先进加工制造设备;通过对畜产品加工非法成分添加监控和加工过程中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开发质量检验设备,建立和完善加工全程质量控制、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乳制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乳蛋白生物功能及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应用、复合乳化稳定剂在乳制品中应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第三代常微量元素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干酪、益生菌发酵产品、免疫活性肽、功能性液体奶等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母乳及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肪酸结构及功能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初乳成分及其功能性、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2)肉制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浙江传统特色腌腊肉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栅栏技术在肉类加工中应用,肉类食用品质和安全保障关键控制技术,中式肉制品腌制、防腐防霉、抗氧化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适应各种人群营养需求的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低盐火腿生产技术,常温耐贮肉制品的杀菌与保藏技术,高钙、低钠、低硝、低脂、低能值等系列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动物脂肪中的脂肪酸改性与胆固醇脱除技术,肉制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3)蛋制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展传统蛋制品现代化加工技术、禽蛋饮料、禽蛋菜肴、禽蛋休闲食品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蛋制品功能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和生物转换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蛋黄卵磷脂、蛋清蛋白多肽提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蛋制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4)畜产油脂制造高值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以拓展畜产油脂应用和生物质基石油替代品为目标,研究动物油脂绿色转化技术,解决原料适应性、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等问题。以畜产油脂为原料进行磺化油、脂肪酸、酯类、脂肪醇、脂肪酰胺、甘油及金属皂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畜产油脂转化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装置;畜产油脂化学转化生物柴油的绿色生产集成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转化产物高效分离利用技术,重点开发原料广适性的生物柴油连续化清洁生产工艺。

(5)畜产品加工装备研制和产业化。乳品U H T等高效灭菌、无菌灌装、低温浓缩和膜分离浓缩等低碳加工技术和装备;乳品微生物快速、在线监测设备,贮运中冷链温度监控装置;肉制品自动化智能分级设备、自动化在线或定位检测设备等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装置;新型蛋制品分级、检测、灭菌和保鲜等加工设备;液态蛋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

(6)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浙江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畜产品食品冷链技术的标准化应用、畜产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畜产品物流及安全追溯体系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浙江省腌制畜产品中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研究,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与确证技术研究;真假蜂蜜鉴别、蜂王浆新鲜度判定、真假蜂胶鉴别的技术研究,实现蜂产品质量可控性。

(7)蜂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采用常规加工技术,结合膜分离技术、微胶囊化技术、真空冷冻干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无菌包装、超微粉碎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制新型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蜂毒,以及蜜蜂幼虫、蛹等新型蜂产品;研究蜂产品体内和体外的生物学功效,拓宽蜂产品的应用领域,促进蜂产品及其制品的多元化发展。

四、新型创新主体培育及其产业集群创新

1.新型创新主体培育。通过承担科技项目攻关,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引导和支持规模以上的畜禽养殖、饲料和加工企业创建企业研发机构,做大扶强三个层次的畜牧产业各类科技企业,并成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主体。第一层次是优秀畜禽产业高科技集团企业。其主要由规模较大的企业构成,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资本实力,有独自企业研发机构;具有自主进行发明性创新的能力,其创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进行技术扩散、引导和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能力,是畜牧产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第二层次是畜牧产业的小型巨人。这些企业具有独自的研发机构,或有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办的研发机构;具有较强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其创新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新兴产业;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号召力,具有一定的技术扩散能力,是浙江省畜牧产业的中坚力量。第三层次是中小型畜牧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力量较强,科技人员比重一般在30%以上,R&D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产品档次、质量和附加值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创新发展能力,是浙江省畜牧产业的新兴力量。鼓励三个层次的畜牧企业积极借鉴国内外融资经验,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2.产业集群创新。所谓的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各个企业既竞争,又合作,而且可以共享各种优质的资源。其目标是:攻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经济增长点,推进一批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创造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造就一批高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牵头单位均为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参加单位均为同一产业集群的众多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科技产业链和产品市场,实现科技对产业的振兴。根据浙江省区域畜禽养殖特点,鼓励和支持萧山、嘉兴、衢州、金华等地重点开展生猪产业链集群创新;海宁、丽水、宁海、建德、温岭等县(市、区)重点开展肉鸡蛋鸡产业链集群创新;绍兴、湖州、桐乡、兰溪、镇海等县(市、区)重点开展鸭产业链集群创新;嵊州、新昌、宁波、文成、桐庐等县(市、区)重点开展兔产业链集群创新;象山、永康、江山等县(市、区)重点开展鹅产业链集群创新;金华、衢州等县(市、区)重点开展奶牛产业链集群创新;桐庐、兰溪、江山等县(市、区)重点开展蜂产业链集群创新,力争培育和发展30个以上现代畜牧产业集群。

五、加强源头创新核心主体建设

(一)新型科研院所或重点实验室建设

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单位和落脚点,但现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和研究目标大多以各自的学科为导向,学科交叉不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畜牧科技将以促进学科发展向满足畜牧产业科技转变,强化科技优势资源的整合集成,在高校院所创建若干个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畜牧产业科技新载体。建议“十二五”期间在浙江农林大学增设动物科学学院,支持浙江省农科院在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浙江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直属省农科院管理。

(二)创新团队建设

科技创新团队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优秀人才的创业平台。通过5年的努力,针对浙江省现代畜牧产业链建设需要,拟建畜禽养殖、饲料、疫病防控、畜禽精深加工4个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一批以产业链和相关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紧密型创新研发群体。打造4个在本产业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50人左右。拟将带头人培养成我国畜牧科技知名的国家级人才。将核心成员培养成我国(或省内)该研究方向(领域)的国家级人才。将其他成员中若干名成员培养成浙江省乃至国家该研究方向的科研骨干。并将更多的企业技术骨干培育成为企业科技带头人,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产业联盟建设

产业技术联盟是基于技术愿景的、由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组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组织形式,在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将发挥关键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集成产学研各方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是增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力争在5年内创建畜禽养殖、饲料产业和畜禽精深加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畜牧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六、加快科技企业培育与发展

(一)引导畜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鼓励和支持畜牧企业、畜牧专业合作社组织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加大对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入,支持畜牧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经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加快畜牧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

着眼于国家水平和企业乃至行业的未来发展,支持规模以上畜牧企业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专职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到企业参与研发机构的创建,建设一批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科研院所或重点实验室,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加快高新科技企业培育与发展

研究制定支持现代畜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规划与产业技术政策等,加强畜牧产业中高科技产品和企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和认定,培育一批符合高科技产品和企业标准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或创新型中小企业,对被认定为农业高科技企业的,按照税法规定减除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科技企业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四)加快畜牧产业科技园(基地)建设

围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拟选择一批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符合条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园区(基地),开展畜牧产业集群创新,除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外,拟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订工作;支持产业科技园(基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创建畜牧产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引进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产业园(基地)内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稳步推进畜禽产品期货品种的上市工作;支持产业园(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产业园(基地)内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和保险业创新试点;优先安排从国外引进加工设备、技术、工艺、产品在国内示范,在条件成熟后,产业园(基地)内可设立加工功能区、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及开展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和支持创新领军人物带领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在政府各类与畜牧产业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等综合绩效评估中,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实施“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加强畜牧领域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群体培养,打破论资排辈,完善学术交流制度,健全同行认可机制,促进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成果完成人与项目承担单位以入股、转让等形式,直接进行成果产业化。调整省本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劳务费开支比例,由原来不超过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总额的10%提高到15%,并在开支范围中增加引进人才费用,其资助标准在不突破项目劳务费支出总额的前提下,由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立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与成果转化推广奖,奖励一批对培育和发展畜牧产业有突出贡献和成果转化推广成效显著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人员。引导科技人才到畜牧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创办农业科技企业。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畜牧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畜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鼓励以畜牧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各类金融机构都要为畜牧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险等服务,创新信贷品种,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畜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筹资;具备条件的可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畜牧领域高科技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三)实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

加强畜牧领域科技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申请、拥有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专利技术,把发明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强区域优势畜牧产品品牌培育,鼓励注册使用畜牧产业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鼓励畜牧企业申报省知名商号,在全省范围内享受跨区域、跨行业的商号保护政策。加强畜牧领域技术标准工作,引导产学研用联合研制畜牧领域技术标准;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本省畜牧产品主要出口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强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动性;鼓励畜牧企业和行业组织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

(四)组织与管理

建立畜牧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专家咨询会议制度。在省科技厅领导下,由省农业厅、浙江大学、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组成专家组,并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负责畜牧领域科技创新与发展调研和咨询,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立项和产业化示范及基地建设进行论证,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执笔人:鲍国连、张 有、徐子伟、刘建新、徐迎宁、汪以真、胡锦平

方维焕、卢福庆、邓 波、吴新民、王一成、戴旭明、卢立志

邹晓庭、尤玉如、胡福良、陈黎洪、陈有亮、蒋永清、李永明

杜爱芳、周继勇、顾小根、潘建治、陈慧华、徐 辉

审改:张咸益 打印:戴丹丽 校对:郑荣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