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花卉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浙江省花卉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二章 浙江省花卉产业科技发展研究一、现状与形势(一)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至2009年,世界花卉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浙江省目前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和浙江省居民消费传统,园艺产品有望成为家庭日常消费品。

第二十二章 浙江省花卉产业科技发展研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至2009年,世界花卉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截至2009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0万亩,占全世界的30%,从业人员430万人,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国际金融风暴后,世界花卉产业越来越重视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精品化和产业链体系的完整化。花卉产业逐步形成由制种、种苗、成品、加工、拍卖等环节相互独立、多方协同的现代产业价值链体系。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先进设备、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现代化、工厂化花卉生产,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通过推行有限品种的专业化生产,以大量质优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花卉苗木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二)浙江省花卉产业及其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现状。“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彩化木本花卉新品种引育繁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梅兰菊竹传统名花种苗快繁配套技术研究及基地建设、百合种遗传育种及种球快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牡丹花冬季开花人工脱休眠技术研究与种质资源圃建设、名贵花卉卡特兰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花茎植物引选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优质多抗百合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浓香型兰花品种选育和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蝴蝶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杜鹃花属植物优良种质筛选及创新利用研究、兰花杂交后代选育与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研究、浙江主产盆花抗逆高效转基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创制等一大批花卉产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选育并审(认)定花卉苗木新品种141个,玉兰、茶花、红叶石楠、百合、中国兰、朱焦等品种选育、种苗工厂化、容器苗培育技术等属国内领先;嵊州农民王飞罡选育出“飞黄玉兰”等8个玉兰品种,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种苗远销荷兰、日本、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全国20多个省市区;中高档盆花等现代花卉生产技术,浙江森禾种业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以仙客来为主的中高档盆花生产规模和品质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生物技术公司与日本麒麟集团建立技术合作,短时间内提高了火鸡等组培苗生产技术水平;并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推动了一批花卉生产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特色花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创建了花卉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团队,用科技示范带动了浙江省花卉产业提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2.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花卉种植面积保持在150万亩左右,圃地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0年,花卉圃地产值可突破100亿元,全省有花卉苗木企业和专业户8万多家,其中企业5700多家,从业人员40余万,每年可给农民增加8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可为“森林浙江”建设提供26.6亿株苗木,有效保障了重点防护林工程、森林城市(城镇)和绿化示范村镇建设,阔叶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珍稀树种发展等重点工程建设的种苗供应,在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其他农业产品无法媲美的作用。产业发展特点如下。首先是呈现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宁绍金6个市的萧山、长兴、嵊州、余姚、北仑、慈溪、绍兴、婺城、富阳、海宁等17个县(市、区),占全省种植面积90%。各产业集群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各具特色,形成了萧山花灌木,金华茶花、佛手,北仑的杜鹃、茶梅,奉化的五针松,嵊州的玉兰,绍兴的兰花,余姚的红枫,海宁的鲜切花,普陀的水仙等享誉省内外的特色花卉区域品牌。其次是产品结构以观赏绿化苗木为主,是全国第一大省。总生产面积85%为观赏苗木,1.7%为盆栽植物,4.2%为鲜切花,9%为种子种球和药用食用花卉。

3.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比较严重;二是生产方式落后,设施生产面积不到50%;三是品种选育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品种依赖引进或进口;四是工程用苗为主,居民消费拉动不足;五是物流成本增加,竞争优势明显削弱;六是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分散。总的来讲,“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花卉消费市场将稳步扩大,浙江省的花卉产业发展将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需要苗木先行。要完成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必然需要相应的苗木供应。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扩大家庭花卉消费需求。浙江省目前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和浙江省居民消费传统,园艺产品有望成为家庭日常消费品。目前浙江省庭院绿化已逐步红火,室内植物布置已逐渐成为家具软装的重要部分,“三台”(露台、阳台、窗台)园艺收到追捧,家庭园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浙江省花卉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东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建设结束,苗木市场外移;中西部地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花卉苗木面临本地低价苗的冲击;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增加;物流成本高等带来需求减少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花卉产业科技创新优先发展主体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生物育种,发展设施栽培,培育创新主体,强化集群创新,拉动居民消费,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市场物流产业和设施栽培、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浙江省花卉产业由苗木生产大省向生物育种大省、市场大省转变,由露天粗放生产向设施集约生产转变,由自发分散发展格局向优势特色集群发展格局转变。到2015年争取成为全国花卉生物育种中心、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和示范中心,花卉苗木物流交易中心、花卉竞争优势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发展目标

产业推进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区域分工更加合理,区域品牌更加强劲,产业链更加完善。到2015年基本建立花卉科技创新体系、生产示范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内涵式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种植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0%以上,小苗容器培育面积达到5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突破20亿元。

科技发展目标:围绕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对科技需求,着力加强以分子设计和全基因组选择为核心的花卉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究,构建优势特色商品花卉设施栽培技术体系,攻关一批花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制一批观赏性好、效益高的花卉新种质、新材料和新品种(系),创建一批新品种(系)良种繁育和中试示范基地,打造一批花卉种子种苗产业现代企业,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学术带头人,以及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浙江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到2015年,着力打造一支由300人组成的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制订100个以上花卉品种(系)生产技术标准,申请100个以上专利或新品种保护权,打造100个以上现代花卉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创建100个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中心),创造100个以上花卉新品种(系),转化应用100项以上科技创新成果,建设100个1000亩以上的现代花卉(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示范、精品花卉科技示范、设施花卉栽培示范或造型苗木培育示范等种苗繁育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引领和支撑浙江省花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示范与技术支撑。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内容

(一)浙江省优势特色花卉产业培育和提升

1.共性关键技术

(1)优势特色花卉种质资源保育、评价及利用研究。重点建设省花兰花、石蒜、杜鹃、山茶、观果类盆景佛手、食药用花卉、水生花卉等浙江省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圃,构建以上花卉的核心种质资源库,鉴定其观赏性状、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应用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手段,开展抗性、遗传多样性的科学鉴评,构建其分子图谱,开展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2)优势特色花卉新种质创制及育种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省花兰花、玉兰、杜鹃、佛手、石蒜等浙江省特色花卉优异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克隆相关花色、花型、花香、叶色等优质观赏性状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逆性基因,应用转基因、诱变等育种新技术进行新种质创制,研究品种遗传机制与亲本效应,阐明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为花卉新品种的可持续改良提供科学基础,同时探索缩短育种周期的关键技术环节。

(3)优势特色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应用喷滴灌技术,研究筛选适于浙江省设施花卉的灌水模式与肥水耦合技术,研究节水灌溉与肥水同灌技术应用对花卉品质与生态的影响;加强花卉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明确每一种花卉的节日供花前期的最佳发芽调控发育时期及温度调节、肥水管理;将上述技术综合集成,建立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并在产区开展示范研究和推广应用,为优质花卉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精品花卉的培育奠定基础。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特色花卉新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将选育或人工培育出的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时向省内各大花卉企业进行转化和推广,以降低浙江省对引进花卉品种和技术的依赖度。

(2)特色精品花卉花期精准调控技术示范与推广。根据花卉种类和产业集群的分布,将花期调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尤其满足节日花卉消费需求。

(二)传统优势园林苗木产业提升

1.共性关键技术

(1)优势特色园林苗木种质资源保育、评价及利用研究。主要针对浙江省优势苗木石楠类植物、桂花、玉兰(木兰)、樟树、含笑属植物、梅花、槭树、樱花,在建立传统优势苗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对所搜集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审定和分级,重点对一些性状优良的传统品种进行重新认定,制定利用和保护策略;在原有产品类型的基础上,开发高档盆栽产品,促使产品提升,实现传统名优观赏花木现代化、高档化和多元化;同时,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育种技术进行传统名花的性状改良和种质创新。

(2)精品观赏苗木规模化培育集成技术开发。针对浙江省观赏苗木量大、价格下滑问题,通过苗木整形、断根、大容器苗等培育技术集成与研发,建立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栽培,提升苗木质量,缩短精品苗木培育周期,提高苗木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观赏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示范与推广。结合组培脱毒和容器育苗技术,构建浙江省优势园林苗木无病毒苗繁殖体系,通过容器育苗培养技术的推广,缩短园林苗木投产时间。

(2)优异特色观赏苗木种质资源单株的示范与推广。筛选一批经多年观察有应用价值的观赏苗木种质资源单株,建立示范基地,进行优质高效安全栽培配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三)大宗商品花卉产业提升

1.共性关键技术

(1)浙产优势切花、切叶新品种引进与新种质创制。在浙江省现有优势鲜切花百合、非洲菊及切叶发展基础上,根据主栽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引进优势切花、切叶新品种,对浙江省现有品种进行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获得一批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栽培品种和优良品系。

(2)重要商品花卉种苗标准化生产及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主要开展市场占有率高的重要商品花卉火鹤、蝴蝶兰、大花蕙兰、比利时竹芋、百合、非洲菊、其他观叶植物等种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低毒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以减少农药的面源污染,结合不同花卉种类,完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示范栽培,建立示范基地。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花卉新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对研发的商品花卉新品种结合组培脱毒和容器育苗技术,构建浙江省商品花卉无病毒苗的繁殖体系,通过容器育苗培养技术的推广,缩短花卉商品苗投产时间。

(2)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集成浙产主要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高效低毒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农民信箱和科技信箱等现代传播媒体,及时发布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和无公害防治技术,同时在重点产区建立示范基地,逐步建立点面结合的立体化推广应用体系。

(四)新型家庭园艺资材开发

1.共性关键技术

(1)家庭园艺专用材料研发。家庭园艺适用环境包括室内、阳台、露台、窗台以及墙面等,针对以上环境,从植物选择、植物造型与造景、特定植物的培育(包括容器苗)、组合盆栽等方面着手,进行家庭园艺专用品种创制、新型资材开发及新产品的工厂化培育技术研究,申请家庭园艺专用新产品专利。

(2)设施专用栽培基质及装备研发。研发替代泥炭的新型环保、可再生的花卉专用栽培基质,开发低生产成本、低盐分含量、低环境危害和高效(“三低一高”)的基质配方;研发适合江浙地区的冬季加温设施等现代花卉生产设施与装备,及其配套的设施环境控制技术。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新型肥料、栽培基质的推广应用。

(2)新型园艺资材的推广应用。

四、新型创新主体培育及其产业集群创新

(一)新型创新主体培育

通过承担科技项目攻关,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引导和支持花卉生产企业创建企业研发机构,做大扶强三个层次的花卉生产科技企业,并成为花卉生产科技创新的研发主体。第一层次是优秀集团企业(如浙江森禾种业)。主要由规模较大的企业构成,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资本实力,有独自企业研发机构;具有自主进行发明性创新的能力,其创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进行技术扩散、引导和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能力,是花卉产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第二层次是花卉产业的小型巨人。这些企业具有独自的研发机构,或有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办的研发机构;具有较强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其创新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新兴产业;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号召力,具有一定的技术扩散能力,是浙江省花卉产业的中坚力量。第三层次是中小型花卉生产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力量较强,科技人员比重一般在30%以上,R&D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产品档次、质量和附加值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创新发展能力,是浙江省花卉产业的新兴力量。鼓励三个层次的花卉生产企业积极借鉴国内外融资经验,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实力。

(二)产业集群创新

所谓的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各个企业既竞争,又合作,而且可以共享各种优质的资源。其目标是:攻关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经济增长点,推进一批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造就一批高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牵头单位均为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参加单位均为同一产业集群的众多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科技产业链和产品市场,实现科技对产业的振兴。根据浙江省气候环境、区位特色、种植传统、现有产业基础等,重点开展浙北花卉产业和浙南花卉产业2个产业带,现代花卉、精品花卉、设施花卉和造型花卉4个类型30个优势特色花卉产业集群创新。浙北产业带重点在萧山、北仑开展花灌木产业集群创新;长兴、奉化、余姚、嵊州、慈溪、桐乡、婺城、诸暨、鄞州、富阳10个生产区开展乔木花卉产业集群创新;海宁、临安、新昌3个生产区开展鲜切花切叶产业集群创新;嘉善、余杭、金东、绍兴4个生产区开展盆花产业集群创新。浙南产业带重点在景宁、缙云2个生产区开展越夏高档花卉;瓯海、永嘉2个生产区开展热带室内观花观叶花卉;柯城、江山、临海、黄岩开展珍贵用材林、珍稀或野生树种苗木;龙泉、庆元开展食用药用花卉产业集群创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和支持创新领军人物带领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在政府各类与花卉产业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等综合绩效评估中,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实施“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加强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群体的培养,打破论资排辈,完善学术交流制度,健全同行认可机制,促进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成果完成人与项目承担单位以入股、转让等形式,直接进行成果产业化。调整省本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劳务费开支比例,由原来不超过科研项目财政资助总额的10%提高到15%,并在开支范围中增加引进人才费用,其资助标准在不突破项目劳务费支出总额的前提下,由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过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与成果转化推广奖,奖励一批对发展花卉产业有突出贡献和成果转化推广成效显著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人员。引导科技人才到花卉生产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创办农业科技企业。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花卉产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花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花卉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鼓励以花卉生产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各类金融机构要为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险等服务,创新信贷品种,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花卉生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筹资;具备条件的可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农业高科技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三)实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

加强花卉产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引导生产企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申请、拥有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专利技术,把发明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强区域优势特色花卉产品品牌培育,鼓励注册使用花卉产品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鼓励生产企业申报省知名商号,在全省范围内享受跨区域、跨行业的商号保护政策。加强花卉生产技术标准工作,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花卉生产技术标准;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本省花卉产品主要出口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强应对技术壁垒能动性;鼓励花卉企业和行业组织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

(四)组织与管理

建立花卉产业科技专家咨询会议制度。在省科技厅领导下,由省林业厅种苗站、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林科院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组成专家组,并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负责对花卉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进行调研和咨询,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立项和产业化示范及基地建设进行论证和决策,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执笔人:骆文坚、孙崇波、李云涛

审改:张咸益、叶祥发 打印:戴丹丽 校对:郑荣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