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

二、“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开始。起初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承包工程、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后来逐步发展到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农林渔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等行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题。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2000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此后,党的十六大历届全会、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商务部等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带动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发展迅猛,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形成了一批大型外贸、国有工业及金融型跨国公司,如华润、中化、中银、中信集团等,还有许多中小型跨国公司。总体来看,“十五”期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如下特征:

1.“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各项业务总量持续增长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2002~2005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净额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2]2001~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年均增长24%,比“九五”时期增长1倍。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2004年,18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2.“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2005年,中国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已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仍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比2004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北美、大洋洲、非洲的直接投资增幅在80%以上,对非洲和拉美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在60%以上,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截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地区,分别见图38-1和表38-1。

img222

图38-1 2004年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表38-1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3.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包含石油、天然气开发在内的采矿业,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采矿业与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以及纺织、交通运输设备、医药设备、冶金等为中心的制造业的投资、商业贸易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占据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的份额,见表38-2。

表38-2 2003~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和《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有关资料计算编制

4.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逐渐由以“绿地投资”方式为主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就2005年来看,1~11月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主要集中在电信、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而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总额的42%,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他类投资占4.2%。[3]

5.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

2004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则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8个和2个百分点,达到了30%和12%,详见图38-2。

img225

图38-2 2004年境内投资主体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

资料来源:《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6.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

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不断增加,2004年达到448万美元,见图38-3。就2005年1~11月来看,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投资额总计43.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2.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91个,累计合同金额11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2%,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39个。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对外承包工程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

图38-3 1999~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2003)和《中国商务年鉴》(2004~2005)有关数据计算。

7.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我国企业不断增加在境外从事家电、机电、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配合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机电成套设备和自有技术出口,而且增进了我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8.企业“走出去”战略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入WTO以后,针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支持、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2004年,商务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简化手续,进一步体现了在市场化原则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商务部联合外交部或单独制定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一)》、印发了《在拉美地区开展纺织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导向目录》、《在亚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旨在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国外信息服务。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通过多边、双边机制解除对外投资合作障碍、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国内有关行业组织、我国驻外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国内投资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