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由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变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被称为“日本奇迹”。面临战争带来的创伤,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随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日本经济发展已步入正轨。究其原因,首先,战后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由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变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被称为“日本奇迹”。同时,日本也积累了因高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泡沫经济”。

1.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战争结束时,日本经济已陷入瘫痪状态,国民财富损失了1/4,东京、大阪、横滨和名古屋等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大批工厂倒闭,全社会有1000万以上的失业者,农业大面积歉收,粮荒严重,海外贸易几乎完全断绝,物资奇缺,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恶化。

面临战争带来的创伤,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战后初期,日本政府采取优先发展重点产业的“倾斜式生产方针”,设立复兴金库,把有限的原料、资金、外汇等分配给煤炭、钢铁、铁路、海运、电力等重点基础工业,对重点工业实行价格补贴和低利息贷款的保护政策。这些措施保证了基础工业和交通部门的迅速恢复,并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同时,实行“充分保护农业利益”的方针,发展粮食生产,稳定人民生活。经过10年的经济恢复,到1955年,除了对外贸易一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

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一方面在于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国内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则在于美国的扶持政策,美国政府减免了日本的战争赔偿,并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向日本提供了大笔资金援助。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成为美军的侵朝基地,大量军需订货使日本工矿企业生产迅速活跃起来。

随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日本经济发展已步入正轨。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在西方国家中居于第34位。

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开始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1955~1973年,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9.8%,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2倍,翻了两番多。其间,196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法国,1968年赶上联邦德国,一跃而成为西方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日本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业生产名列世界前茅,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受石油危机的严重冲击,日本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但是与同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1973~1985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1986~199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4.6%,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继续上升。1985年底,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同一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975~199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由4992亿美元增至29898亿美元,达到美国的60%,占世界的13%,超过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被人们称作“20世纪的经济奇迹”。

究其原因,首先,战后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日本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限制使日本军费开支锐减,使它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将更多的财力投资于经济建设之中。

其次,美国对日本实行特殊的扶植政策,给日本带来了巨额的援助和投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又给日本带来了“特需繁荣”,使日本获得大量外汇收入。美国对日本还几乎无保留地开展技术转让,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

再次,受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战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十分低廉,而制成品价格却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使日本廉价获得大量能源、资源,而且使其作为制成品出口大国在贸易上赚取了大量的“剪刀差”利润。

最后,日本国内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长期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1955年体制”下,日本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政府制定的各项重大政策得以长期顺利地贯彻实施,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为日本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基于对战争的反省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压力,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适时提出了“贸易立国”方针,以高出口带动高增长,使日本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又适时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方针,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同时,日本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善于吸收、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技成果,并使之“日本化”,保证了日本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发展。

3.“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

所谓“泡沫经济”,一般是指在不切实际的赢利预期和投机狂热的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

日本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十分不足、对外严重依赖的经济存在严重的脆弱性。20世纪80年代,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日本对外出口数量巨大,西方国家为提高对日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自己的贸易逆差,敦促日本“自愿”控制出口。特别是1985年9月,美、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规定提高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日元的升值,限制了日本的出口能力。日本政府为了应付日元升值的冲击,采取放宽财政金融政策的办法刺激经济回升。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5次调低公定利率,致使大量过剩资本投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带动了股价和地价狂涨。据统计,1985年底至1989年,日本的土地资产总额由1000万亿日元跃升为2130万亿日元,股票时价总额亦由同期的214万亿日元激增至890万亿日元,4年间分别增加了1.1倍和3倍。同时,私人消费也急剧扩大。由此造成了土地和股票的价格远远脱离实际。到1988年,日本经济已明显出现“过热”,供需矛盾加剧,物价涨幅增大,出现了“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政府为减少通货膨胀危险,抑制土地投机,采取金融紧缩政策。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连续5次上调公定利率,引起资产价格下跌,股价暴跌。到1991年3月末,日经指数下跌至22984点,跌幅近70%。股市的暴跌引起地价下降,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盘。至此,“泡沫经济”彻底破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