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冷战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

冷战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希望通过加强与湄公河地区的政治合作、积极介入地区事务,以达到强化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使湄公河地区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力量的目的。反恐成为“9·11”事件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安全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密切美国与这些国家同盟、准同盟关系的催化剂。

冷战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

毕世鸿 张 松[1]

摘 要:冷战的终结,宣告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多极格局产生。面对新形势,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东南亚地区包括其中的湄公河地区的实力蒸蒸日上,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也经历了一个从边缘不介入政策到有限介入政策的变化过程,而2001年的“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对该地区的看法,美国开始借反恐之名,不断加强和该地区国家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在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更加重视东南亚,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得到了积极地发展。

关键词:美国 湄公河地区 政策变化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ekong Region after the Cold War

Bi Shihong Zhang Song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War,which announced the end of the bipolar world,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multi-polar pattern generation and it dominated the world.Faced the new situation,the U.S.changed the policy to the Southeast Asia.Along with the Southeast Asia,in cluding the Mekong Basin strengthening day by day,the U.S.strategy also experienced the procession from the nonintervention policy in the region.to the limited intervention policy In 2001,the“9·11”event completely changed theUnited States views on the region,the United States,in the name of fighting terrorism,continued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andmilitary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With theObama taking office,theUnited States paymore attention to SoutheastAsia,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United States and the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had a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Mekong Basin.

Key word:United States,Mekong Basin,Policy changes

冷战结束后为了保持主导权,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相应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化,特别是东盟的迅速崛起,成为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形成的重要力量,促使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作出了相应的调整。“9·11”事件前后,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由原来边缘忽视政策逐步转变成政治上积极参与、军事上多方合作的政策,对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冷战后以“9·11”事件为转折点讲述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和军事政策,介绍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变化过程,适当评估它的政策实施效果,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一、冷战后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政策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因素

(一)冷战后美国对湄公河地区的政策变迁

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主要是为了与苏联保持在该地区的力量平衡,采取一种对抗和制衡的战略思想。而冷战后美国需要建立有利于自身的权利机制,意识到东南亚是构筑其权利格局的关键的一部分,[2]所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其东南亚战略逐步发生了调整,从不介入变为了有限介入政策。而美国对湄公河地区的政策主要是追随其东南亚政策。

1.政治和外交政策

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一改冷战结束初期对于该地区的“不介入”政策,逐步实施以军事合作和经济援助为主,加之政治友好的战略政策,努力恢复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美国不再强调意识形态,转而推行“美式民主”和人权观,从政治上把该地区的国家作为其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安全纽带关系的重要的一部分。1995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南海政策,重申美国南海“航行自由”的基本利益的要求[3]。该政策表明美国这段时期的外交集中于维护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之后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意识到其在东南亚的利益之重要性,于是美国的战略重心开始从东北亚向东南亚转移。[4]

为应对“9·11”事件,美国政府以反恐为核心的政治外交政策在该地区逐步形成。2006年,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东南亚短期内的四个政治目标为预防恐怖主义网络攻击、防范流氓国家与恐怖分子盟友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断绝流氓国家对恐怖分子的帮助与庇护、防止恐怖分子对任何可用来充当活动据点的区域之掌握。[5]在经济和军事上美国给予该地区国家积极的支持,在政治上不断给某些国家施加压力,试图开辟美国全球反恐的“第二战线”。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更加重视对东南亚的政策。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调美对该地区的重视,与东盟外长签署《东盟友好合作条约》,显示出华盛顿与东南亚国家保持坚实的关系的信心。2010年美国插手南海问题达到高潮。美国希望通过加强与湄公河地区的政治合作、积极介入地区事务,以达到强化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使湄公河地区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力量的目的。

2.安全保障政策

1995年和1998年,美国国防部在其公布的《东亚及太平洋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宣布:“美国仍将继续在东亚地区保持10万人规模的驻军,以防不测。”[6]这两份报告的出台,标志着克林顿政府在该地区“预防性防务战略”的基本形成,其安全战略由“均势+威慑”的态势向“预防+威慑”的态势转变。

反恐成为“9·11”事件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安全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密切美国与这些国家同盟、准同盟关系的催化剂。2001年美国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称:“亚洲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存在大规模军事竞争的地区,为遏制‘潜在军事竞争者’,美军必须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7]美国在该地区发展多边军事合作机制。2010年美国围绕南中国海问题展开美越等国的联合军演,在该地区针对中国的“半圆形包围圈”战略正在逐步形成。

(二)影响美国对湄公河地区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中国崛起的因素

导致美国改变对湄公河地区政策的首要因素是,美国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能力发展已威胁到该区域,对该地区的权力平衡造成影响。从美国国家情况会议撰写的《2015年全球趋势》中可以看出,美国认为美中竞争将因中国日益茁壮而愈趋强烈,中国的崛起将使该地区的格局出现不确定性,美国视中国为其在该地区的主要潜在战略对手。所以美国积极改善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就是希望拉拢这些国家以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2.美国反恐的因素

东南亚有着大量的穆斯林和众多少数民族,存在复杂的种族和宗教情况。在此形势下,该地区既成为基地组织成员主要避难所及建立反恐战争的活动基地,由于此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着重反恐工作,而以泰国为首的湄公河国家是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重要助手,所以湄公河地区也自然成为美国实施其反恐政策的重要地区。美国在安保方面也扩展其与湄公河地区的关系,希望为其全球的反恐政策服务。

可以说“9·11”事件是冷战后美国对湄公河地区战略调整的分水岭。之前,美国的基本方针主要是利用和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平衡地区大国力量,防止地区大国对美国占优势的现有国际体系构成挑战。这一战略呈现了“由浅到深,适当干涉”的政策特点。但之后,美国显然清楚该地区对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借反恐之名实施更加积极的介入政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美国意识到只有多方位、深层次地介入该地区,才能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影响力。

二、冷战后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

随着柬埔寨问题获得了令有关各方较为满意的政治解决,促使美国对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双边关系进行新的调整和定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湄公河地区国家对美政策也变得更加积极,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1.政治和外交关系

美越关系的逐渐正常化是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991年4月美国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实现美越关系正常化的四阶段建议。同年10月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协议在巴黎签署,这为美越关系正常化扫清了一大障碍。克林顿执政期间,基本遵循了老布什政府制定的对越四步走的政策,即对越南革新开放给予经济援助;取消贸易禁运;建立联络处;建立全面外交关系。1995年1月越美两国开始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表明美国对越南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同年7月克林顿正式宣布美国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并表示帮助越南回到国际社会符合美国的利益。[8]此举受到越南方面的欢迎,两国关系由此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冷战后,美泰之间的关系由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政治上两国关系渐趋平等。从1991年10月,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素臣指责说,美国总统老布什要泰国尽早举行大选以便恢复民主政府的做法是干涉泰国内政。到泰国1992年军人政变,出现了长时间的冷淡,一直到1993年3月双方才恢复昔日的防务关系。1994年8月克林顿签署了《1995年对外行动法案》,其中两项条款涉及对泰国的援助,将对泰国的军事援助与泰国对柬埔寨红色高棉运动的态度挂钩,这激怒了泰国的民族主义者。1999年,泰国前总理阿南·班雅拉春认为,泰国应该鼓励中国在亚洲发挥更大作用以平衡美国的影响。

美国和老挝的外交关系是以两国的正常贸易为基础。1992年8月,美国与老挝恢复互派大使,这标志着美老关系正常化。1997年,美国政府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之后,美老两国在禁毒和替代种植、寻找美军士兵遗骸、清除战争未爆炸物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美国对老挝的农业开发、水利水电开发等项目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9]

美国对柬埔寨问题的态度也由原来的牵制苏越变为促使未来的印支局势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1993年5月,柬埔寨大选结果揭晓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承认,但坚决反对民柬(红色高棉)方面参加新政府,并以完全断绝对柬援助相威胁。1997年7月,洪森将拉那烈赶下台之后,美国谴责洪森“违反民主和人权”,宣布对柬埔寨实行制裁。1999年,随着红色高棉的灭亡,美国主张成立国际法庭审判红色高棉前领导人,使该问题国际化,促使柬政府向西方靠拢。2007年11月,由联合国和柬埔寨组建的红色高棉特别法庭开庭,此前已有五名前红色高棉领导人被收押候审,并以反人类罪被起诉。美国对该问题的态度反映出,美国非常反感柬埔寨推行的一条类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左”倾路线,美国希望借此事件间接地牵制中国对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为了推行“美式民主”和人权观,美国一直指责缅甸侵犯人权,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缅甸进行紧急制裁。在1990年的缅甸大选由于获胜方全国民主联盟与军方在政权移交问题上产生分歧,后者很快宣布选举作废。此后美国对缅甸的态度更为强硬,持续在民主、人权方面对缅甸施加压力,要求军政府交权给民盟。1997年5月,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商人对缅进行新的投资。[10]

2.安全保障关系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军事影响主要集中在泰国和越南。在军事合作方面泰国基本紧跟美国的步调,从90年代后期起泰美军事合作关系不断增强。1993年,泰美双方在华盛顿举行了双边安全机构的首次会议,此后,美泰双边军事关系获得迅速的发展。例如,美国运输机可使用乌塔堡空军基地;美国第七舰队定期访问泰国港口;两国重新开始举行代号“金色眼镜蛇”的联合军事演习等。而美越军事关系在两国建交之后接触增多,交流合作有所加强。但由于越战和曾经长期敌对的缘故,在两国建交的头几年,军事交往主要集中在解决越战遗留问题上。

(二)“9·11”事件至今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借反恐之名,重新加快了与该地区有关各国在政治和安保领域的合作进程。

1.政治和外交关系

2001年“9·11”事件后,越美关系有了长足进步。2006年11月,美国政府宣布不再把越南列入“宗教特别关注国家”。2008年3月,美国助理国务卿理查德率官方代表团访越,这是美国自1986年以来对越派出的第一个政府代表团。之后,美国扩大了对越南的人道主义援助,提出了一个含有7项人道主义援助项目的计划。美越关系稳步前进。特别值得关注是进入2010年后美国积极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在2010年结束的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声称:“南海航行自由事关美国国家利益。”针对越南声称拥有主权的中越争议地区——南沙和西沙群岛,美国竟首次明确表示支持越南,将中越双边问题国际化,对中国南海权益制造出新的挑战。显然,美国有意在政治上倾斜于越南,以此加强美越关系。2010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证实,美国正与越南进行民用核能合作谈判。美方“鼓励”但“不强求”越南放弃自行进行铀浓缩的权利,根据美方提出的建议,美越两国核能合作将使越南具备自行生产浓缩铀的能力。[11]如果美国允许越南在国内加工铀,而且提供技术援助,那么这会使越南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这是迄今为止美越双方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方面采取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步骤,该合作标志着两国关系上升到一个质的飞跃阶段。

“9·11”事件后,美国积极地给予泰国经济和军事援助,努力保持两国在政治上的一致目标,即竭力铲除在该地区的恐怖势力。泰国至今仍是美国在湄公河地区最重要的盟国,与美日同盟、美菲同盟、美澳同盟一起构成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完整的安全防御网。[12]出于反恐的需要,美国在“9·11”事件后积极改善同老挝的关系,两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诸多合作[13]

“9·11”事件之后,美柬迅速接近,洪森表示支持美国的反恐行动,愿意协助美军对塔利班作战。美国对此反应积极,不仅帮助捉拿柬埔寨反政府武装头目,还于2001年11月把柬埔寨从走私和转运毒品国家名单中删除。[14]2006年,美参议院宣布撤销对柬军事援助的禁令,承诺向柬提供100万美元援助,并逐年提高援助金额。

美国一直对缅甸保持制裁政策,在“9·11”事件爆发后,小布什政府借反恐之名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对缅制裁的力度。双方关系在2003年的“5·30”事件后降到冰点。2003年7月,小布什签署了《缅甸自由与民主法案》。主要措施有:禁止缅“和发委”成员、巩协官员、国企官员入境;禁止从缅进口商品等。[15]2005年美国将缅甸列为“暴政前哨”国家。2007年9月,缅甸国内爆发了自198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缅甸政府平息了事件,但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就在2007年第十三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前夕,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敦促东盟考虑对缅甸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暂时停止缅甸的成员国资格。近年来美国力图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对缅甸施压,以达到“以压促变”的目的。[16]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面对制裁缅甸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其对缅甸的政策有了新变化。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日本东京大学表示,奥巴马政府正在审视对缅政策,准备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缅甸人民并促进缅甸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

2.安全保障关系

“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案发生后,美国加快了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而在湄公河地区主要表现在与泰国和越南的军事合作方面。

2002年举行的泰、美、新“金色眼镜蛇”演习是“9·11”事件后在东南亚举行的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三军联合演习。2003年9月,泰国决定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联军派遣军队并提供援助物资,随后小布什宣布,美国在亚洲的反恐战争伙伴——泰国已成为其在北约之外的主要盟国。[17]2006年的“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中首次将反恐列入军演科目[18]

2002年初,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上将访问越南时宣称,美国有意同越南建立更密切的军事关系,并希望与越南达成一项租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的协议,以便让美国军舰停靠和支援美军在东南亚的行动。[19]同样,越南希望借机提高越军现代化水平及其在东南亚的战略地位。2002年5月,越南首次派军人作为特约观察员观摩了在泰国举行的泰、美、新“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2003年11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成功访美,随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所属的“范德格里夫特”号导弹护卫舰访问了越南,标志着越美军事关系有了新的突破。由于美国的支持,面对南中国海问题,越南更是竭力加强海上军事实力,2010年8月,在越南附近海面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中,美国派出最大的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加,表明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后围绕南海问题,美越军事合作关系将会不断升温。

美国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是一个以泰国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过程。“9·11”事件以前,美国主要重视保持与泰国的良好关系,适当发展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非传统盟友的关系。形成以军事合作为主,政治和经济交流为辅的发展思路。“9·11”事件以后,美国对湄公河地区除了以反恐为核心的合作以外,对该地区的政治关注在加强。特别是越南成为美国重要的发展对象。2009年,美国在普吉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向泰国、越南、柬埔寨与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四国提出了建立“美湄合作”的新框架的提案。同时,形成密西西比河与湄公河的合作机制,在加强水资源管理、水道清淤等方面与湄公河流域四国交流经验。[20]2010年9月,美国和东盟在纽约举行的东盟—美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上,就双方关心的多项议题达成了合作共识,此次会议的成果为双方把关系由对话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铺平了道路。

三、美国对湄公河地区国家的政策绩效评估

(一)政策实施的效果

在政治方面,首先,美国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对抗,转而强调“美式民主”和人权观的推广,其成效是与越南、老挝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美国在该地区开辟了新的外交伙伴,为其更好地参与到该地区的事物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美国的政策也有失败的一面。从克林顿上台到小布什任内,美国对缅甸一味的制裁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缅甸对美国的制裁政策产生了“免疫力”。自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改变了对缅甸的单纯的制裁政策,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方法解决美缅之间的问题,而这一政策显然得到了缅方的欢迎。进入2010年,美国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签署了《东盟友好合作条约》,为美国重返该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明显受到越南等相关国家的欢迎。

在军事方面,美国历来都重视在东南亚的军事影响。而“9·11”事件更是促进了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政治问题

尽管美国推广“美式民主”有所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国家的抵触,典型就是美缅一直以来的对抗形势。20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践踏人权、缺乏言论自由和实行独裁统治等各种借口不依不饶地对缅甸进行打压和制裁。[21]现在美国要想成功地重返该地区,加强和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那么势必要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毕竟东盟不能没有缅甸,而美国不能没有东盟。

由于“不干涉内政和推进民主”一同被写入《东盟宪章》。[22]所以在政治领域美国重返东南亚之后,究竟在湄公河地区能够有多大程度的政治介入,是一个困扰美国的问题。显然,该地区国家政体有差别,政治意愿也存在分歧,这会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进程。同时,该地区的国家只是希望利用美国来制衡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不愿意美国过多的干涉该地区的事务。

2.安全方面

美国在“9·11”事件后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为该地区的国家提供了多方面的军事援助,但其发动的反恐战争也激化了该地区的宗教冲突,[23]影响了区域稳定。对美国和该地区的国家而言,如何化解穆斯林对美军的反对情绪,成为一种挑战。同时,一些国家不满美国高压的反恐政策,例如,泰国和柬埔寨就曾不愿承认国内有恐怖分子,希望正常地发展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维持良好的国际形象。[2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恐合作。

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的加强,无疑已经引起了在该地区的军备竞赛的雏形,越南和泰国加快了自己的军力发展,特别是越南的行为造成了在该地区的紧张军事局势。这为和平解决南中国海问题造成了一定障碍。

结 语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湄公河地区的战略调整,是一个由维持到不断强化的过程。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在政治上寻求更有效的沟通,在军事上寻求更紧密的合作,深化了与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美国今后在湄公河地区的政策变化:第一是继续加强与盟友的政治和军事合作;第二是努力发展新合作伙伴,开辟更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第三,积极参与该地区的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政治事务;第四,不断强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可以看到核能合作将成为美国在该地区牵制中国的一个新筹码;第五,随着美国2010年撤出驻阿富汗军队,其军事重心可能会继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美泰之间的同盟关系是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核心,泰国仍然是美国在该地区政策实施的得力助手;美越关系有望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两国围绕南中国海问题的军事合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这会对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多复杂的因素;美缅关系也存在转机,但奥巴马政府是否能出台一个有效的改善与缅甸关系的政策仍然值得怀疑,毕竟缅甸军政府的存在一直都使美国难以接受;美国和柬埔寨、老挝的关系也在稳步前进。美国将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求从政治到军事领域对中国形成包围和牵制态势,千方百计地维持其在东南亚的主导地位,制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注释】

[1]毕世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云南大学GMS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松: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James A.Tyner.Plymouth,America's Strategy in Southeast Asia: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Terror War,UK:Rowman and Littlefield,2007,p.240.

[3]《奥巴马主张“重返”东南亚美插手南海转为高调》,载《世界新闻报》,2010年7月31日。

[4]C.S.Kuppuswamy,SOUTH EAST ASIA:US Interests,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http://www.southaisa analysis.paper2188.html,2010-07-16,p.2.

[5]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September 2006.http://www.state.Gov,2010-8-8,pp.11-13.

[6]王慧媞:《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政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10页。

[7]美国国防部:《四年国防评估报告》,2001年9月30日,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欧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2-465页。

[8]徐绍丽、利国、张训常编著:《列国志——越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9]C.S.Kuppuswamy,SOUTH EAST ASIA:US Interests,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http://www.southaisa analysis.paper2188.html,2010-07-16,p.10.

[10]C.S.Kuppuswamy,SOUTH EAST ASIA:US Interests,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http://www.southaisa analysis.paper2188.html,2010-07-16,p.9.

[11]李永明:《美国协助越南发展核技术》,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8月18日,参见其网站,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8/sino_us100818a.shtml。

[12]田禾、周方冶编著:《列国志——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13]马树洪、方芸编著:《列国志——老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314页。

[14]李晨阳、瞿健文、卢光盛、韦德星编著:《列国志——柬埔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375页。

[15]贺圣达、李晨阳编著:《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页。

[16]林锡星:《缅甸当前政治经济观察》,载《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第35-39页。

[17]C.S.Kuppuswamy,SOUTH EAST ASIA:US Interests,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http://www.southaisa analysis.paper2188.html,2010-07-16,pp.4-6.

[18]Craig Charney and DouglasDillon,America'sMessage toMuslim World,The Boston Globe,June 20,2006.

[19]《俄军撤走美欲填补“真空”越南金兰湾花落谁家?》,载《北京青年报》,2002年3月28日。

[20]参见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2010年8月20日,http://www.america.gov/mgck。

[21]赵毅:《布什在联大推销“民主”》,2010年7月20日,新华网,http://news3.xinhuanet.com。

[22]唐小松、刘丹:《美国的东南亚民主战略与〈东盟宪章〉背后的困境》,载《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4期,第22页。

[23]Renato Cruz De Castro,Addressing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A Matter of Strategic or Functional Approach?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6,No.2,2004,pp.193-218.

[24]李晨阳:《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载《当代亚太》,2004年第8期,第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