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后的日本经济

战后的日本经济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后的日本经济_中日双语辅导教程 基础篇 文科综合科目 1945-19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环,战后混乱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日本经济的名义以及实际增长率均超过了10%。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得石油的价格上涨了数倍,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日本在战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因此,与公害相关的官司中,原告方取得了全面胜利,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

1945-19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环,战后混乱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美国为中心的总司令部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着手对日本经济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主要包括财阀解体(垄断禁止法)、劳动的民主化(劳动三法)、农地改革(地主制度的废除)这三大改革。另外,为了解决恶性通货膨胀,美国的经济学者提出了道奇计划(紧缩财政)。日本的税收体制也是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提倡的“肖普劝告”制定的。

1955-1973年:实施了经济民主化的日本以朝鲜战争为契机进入了高度经济增长期。在此期间,日本经济的名义以及实际增长率均超过了10%。日本先后经历了几个经济蓬勃发展期。首先在神武景气重工业得到了发展,三种神器(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得到了普及。其后的岩户景气中,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并得到了实现。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日本在同年加入了发达国家俱乐部OECD。奥运会结束后经济持续繁荣,1968年,伊奘诺景气使得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贸易顺差大幅度提高。另外,个人家庭3C(车、空调[1]、彩色电视机)也得到了普及。然而,伴随着经济成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内,公害问题使得很多人的健康受到了影响;对外,与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也逐渐升级。

POINT

实现高度经济增长期的重要因素:

1. 丰富的劳动力:第一次婴儿潮使得人口激增

2. 丰富的资金:日本国民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更喜欢储蓄

3. 倾斜式生产:在政府的主导下钢铁等重化工业成为发展的中心

4. 实行对出口有利的汇率:1$=360日元的固定汇率

1973-1985年:在日本持续高度经济増长的这段时期里,美国由于越南战争导致财政困难,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兑换。原本控制在1$=360日元的日元汇率被抬高到1$=308日元(史密森协定),又通过金士敦协议完全转换为浮动汇率制。此时,又发生了一件对日本经济来说火上浇油的事,那就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得石油的价格上涨了数倍,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日本在战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另外,还出现了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通货滞胀现象。吸取教训后的日本企业进行了以下改革:①节能省资源的经营合理化 ②替代能源的开发 ③从大量使用石油的重化工业(重厚长大)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轻薄短小)的转变(经济服务化、柔性化)。因此,在1979年由伊朗革命引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而是维持了稳定增长。

1986-1993年。进入1980年代后,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复兴美国”这一口号,实施了针对美元的高利率政策,使美元逐渐升值。由于此政策,美国遭遇了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双赤字危机,特别是与日本的汽车产业间的贸易摩擦十分严重。在1985年的G5会议上通过的广场协议终于改变了美元升值的局面。1986年起,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因此使得日本的出口量迅速减少,引发了大幅度的经济萧条。对日元升值影响估计过高的日本政府过剩地增加了货币供给量,使得日本发生了持续五年的泡沫经济。的确,日元升值使得日本企业的出口减少了,但是与之相应的石油进口价格被降低了,海外企业的收购也大踏步地进行,因此对日本经济的损害并不怎么严重。

▲桥本龙太郎

这种异常经济繁荣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太久。1992年,土地价格和股价暴跌。许多银行因为泡沫经济的崩溃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背负了许多不良债权,接二连三地遭遇破产。企业的资金筹措发生了困难,由裁员引起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政府为了使经济复苏,发行了国债并在公共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反而增加了财政赤字。

▲小泉纯一郎

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执政时,试图通过提高消费税和削减福利重建财政,但并不顺利。在此之后,小泉纯一郎内阁推行了放宽调控等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依然没有明显的好转。另外,日本企业为了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逐步将工厂移至发展中国家,日本国内发生了产业空洞化现象,国内就业人数也逐渐减少,贸易收支的顺差减少(2011年转为了逆差)。

补充 佩蒂-克拉克定律

第一产业中心→第二产业中心→第二产业衰退→第三产业中心

产业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中心。接下来由于机械的引进,第二产业的比率逐步开始增加。第二产业以小型机械即可进行的轻工业开始起步,逐渐转向由大型机械才能进行作业的制铁、石油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中心。第二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后,开始向IC、芯片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但是,企业为了降低人工费成本逐渐把工厂转移到国外,国内就会发生产业的空洞化。因此,第三产业在国内逐渐占取主要份额。信息和服务等行业的市场价值逐渐变高,发生了经济的服务化、软化。

通货膨胀:在货币与商品的对应关系中,商品没有增加但货币增加,物价就会上升。这样的情况被称为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发行的货币量超过了需求量或是发生超额需求时就会引发这一现象。货币与商品同时增加,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另外,缓慢的通货膨胀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

▲战后日本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主要指货币流通量比实际交易所需要的少,或是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等现象。1990年以后日本就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循环中。通货紧缩时,借钱人的负担会更重。

滞胀:主要指经济衰退、所得减少的同时,物价却依然上升的现象。日本曾于1973-1974年发生过这一现象。

1. 四大公害(20世纪60年代形成问题)

★公害发生的最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与公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日本各地相继开展了居民运动,政府不得不开始重视公害问题。因此,与公害相关的官司中,原告方取得了全面胜利,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另外,在神户港和横滨港等港口城市,因船舶通过或停泊而产生的硫磺氧化物(SO2)导致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2. 公害年表

PPP原则(polluter-pays principle(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的赔偿金不再由国民的税金支付,而由企业全部承担。

无过失责任原则:判断企业活动和受害之间的关系非常困难,所以即便企业没有过失,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3. 城市问题

战后,经济增长带来了急速的城市化。占国土面积6%的三大都市圈集中了45%的人口。地价的飞涨使得人们住不起市中心,使得郊外住宅区被无秩序地开发,逐渐形成了“环形住宅区化”现象。而另一方面,地方的过疏化也在不断加剧,使得农业方面发生了后继者不足的问题。

[链接答案]

1. 从①~④选项中选出有关日本的公害问题的记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气污染防止法中规定,即便企业并没有过错,但只要是企业活动与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就要由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②发生了多例死亡事件的水俣病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过的鱼介类而发病所导致的。
③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结束后,追讨企业责任的居民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于是在1990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④污染者负担原则中规定,污染物质所带来的受害赔偿全部由企业承担,是减少公害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

(2007年度 第2次 日本留学考试)

2. 下列①~④选项中,有关20世纪70年代前期发生的石油危机叙述错误的是?

①是由1973年产油国主导的出口限制以及石油价格的上涨所引发的。
②石油危机之后1974年至1975年,世界各地同时发生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就此结束。
③为了对应世界经济危机,1975年首次召开了发达国家首脑会议(Summit)
④由于发达国家故意抑制对石油进行投机性的投资行为,导致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的价格急剧下降。

(2009年度 第1次 日本留学考试)

3. 第一次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summit)于1975年召开,关于其主要目的的说明,请从下列①~④选项中选出最适当的一项。

①为了加强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联合。
②为了讨论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策。
③为了讨论资源民族主义和粮食危机对策。
④联合国(UN)大会渐渐失去其功能,为了对这部分功能进行补全。

(2010年度 第1次 日本留学考试)

[1]日文中Cooler指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