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二八战后作[]

一二八战后作[]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据《鲁迅日记》,本诗于1932年7月11日书赠日本友人山本初枝。[3] 清歌:因山本初枝是日本歌人,清歌指山本唱的日本短歌。7月3日,鲁迅在知味观设宴饯别,7月11日又为她书赠此诗。此诗作于“一·二八”战后的七月,所以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一个“暂”字,则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时势的判断:战争随时会发生![1]《鲁迅全集》第12卷,《书信集·320328·致许钦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6页。

战云暂敛[2]残春在,重炮清歌[3]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注释】

[1] 据《鲁迅日记》,本诗于1932年7月11日书赠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生于1898年8月,日本歌人,曾参加过日本“千草”、“兰会”等短歌会)。本诗收入《集外集拾遗》。

[2] 暂敛:暂时停歇。

[3] 清歌:因山本初枝是日本歌人,清歌指山本唱的日本短歌。此处的清歌也可指当时在上海的达官贵人和富豪们歌舞升平的生活。

【赏析】

日本歌人山本初枝于1916年随丈夫来到中国,住在上海,因常去内山书店,经内山完造介绍与鲁迅认识,并与鲁迅一家交往甚深。1932年7月,山本初枝和丈夫要离开中国回日本去了。7月3日,鲁迅在知味观设宴饯别,7月11日又为她书赠此诗。

此诗作于“一·二八”战后的七月,所以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一个“暂”字,则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时势的判断:战争随时会发生!既然战争是暂歇了,那么那重炮当然是寂然了,然而寂然的不单单是重炮,连日本友人的清歌都暂歇了,因为在上海的我们(鲁迅一家和山本初枝等日本友人)都同样受到战争的共同威胁,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且连那十里洋场的歌舞升平也都暂歇了呢!至于战事发生后的上海虹口一带,市面萧条,百姓流离失所、欲哭无泪的境况,则也在鲁迅的笔下反映出来,他在1932年3月28日致许钦文的信中说:“我们亦已于十九日仍回旧寓,……炸破之玻璃窗,亦已修好,一切如常,惟市面萧条,四近房屋多残破,店不开市,故购买食物,颇不便当耳。”[1]同时,鲁迅还提到“内山书店的漫谈会少了,对手也不多,似乎连漫谈也不景气,被大炮轰散了。”[2]

两国交兵,作为敌国双方的子民,夹在这战火之中,都是无辜的。而友情和故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却是很复杂的,有什么可以言说的呢?!所以,鲁迅在诗的第二句中说“我亦无诗”送别你,既是自谦,又是在上述复杂心情之下的无奈的表白。最后作者说,我只能从心底祝您这位敌国的友人一切平安。

在敌国之间的战争之中,在充满深厚友谊的两国之间的子民互相惜别之时,鲁迅写下这样的赠别诗,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战争形势发展的担忧,又有对在战争暂歇之后,友人分别后的各自命运的深深担忧。全诗语言浅显易懂,在冷静的叙述之中,埋藏着作者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仍显得此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注释】

[1]《鲁迅全集》第12卷,《书信集·320328·致许钦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6页。

[2]《鲁迅全集》第13卷,《书信集·320718·致增田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