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寰海后十章(其八)

寰海后十章(其八)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寰海后十章(其八)[1]魏 源魏源,原名远达,后改名源,字默深,邵阳人。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建议自设船厂、炮船,加强海防,以抵抗外国侵略。其诗风格雄浑,大多反映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和少数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英勇抗英的斗争,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1]寰海后十章:作于1842年前后,其内容主要是对战争的总结和反思。

寰海后十章(其八)[1]

魏 源

【作家作品简介】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后改名源,字默深,邵阳(今湖南邵阳市)人。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江苏高邮知州。和龚自珍齐名。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心时事,著《圣武记》,后又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文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建议自设船厂、炮船,加强海防,以抵抗外国侵略。其诗风格雄浑,大多反映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和少数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英勇抗英的斗争,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著有《古微堂集》等。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2],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3],诗里莺花稗史情[4]
官匪拾遗休学杜[5],徒惊绛灌汉公卿[6]

【注释】

[1]寰海后十章:作于1842年前后,其内容主要是对战争的总结和反思。寰海:天下,世界。这里指东南沿海。

[2]羽书:紧急的军事文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3]疏草:起草奏章。

[4]稗(bài)史:野史。

[5]匪:同“非”。拾遗:唐代谏官名。杜:指杜甫,曾任左拾遗。

[6]绛(jiàng)灌:汉代绛侯周勃和颍阴侯灌婴,贾谊因上疏遭到这两个人的猜忌打击。这里代指朝中大臣。“官匪”两句是说,我不是谏官,可以不必像杜甫那样向朝廷进谏,因为那样就会像贾谊似的惊动公卿大臣,招致猜忌和祸害。

【阅读提示】

这是一首议论时事、抒写感愤的政治诗。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社会上对战争的普遍惊惧心理。首联以“曾闻”、“几见”的怪讶语气,突出了“承平”之中“话战争”的异象。颔联妙用“风声鹤唳”的典故,描绘了全民惊惧,草木皆兵的情形。这四句只写现象,但寓意十分深刻:所谓“承平”并非真正的和平,它不过是朝廷用丧权辱国的条约换取危机的暂时缓解。全国谈兵是因为“承平”根本就不存在!

诗的后四句转而抒发自身的感愤。颈联作者以“苍生泪”、“稗史情”表明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末联借用史实,以激愤的反语,道出了有识之士的普遍悲哀,从而使诗具有深广的内涵。

同魏源典故过多、艰深晦涩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可谓明白如话。前四句以现象写本质,以具体写抽象,耐人寻味;后四句引向自身的抒情,沉挚与愤切相交织,乃是一代爱国志士心声的剖白。全诗充满崇高正义之内美的人格力量,格外动人心魄。

(罗国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