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至今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世纪年代至今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2年恢复的勐海茶厂,在生产红、绿茶的同时,继续开展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及工艺改进试验。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促进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缩短仓储时间,勐海茶厂开始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产品称之为“云南青”,即现代普洱茶的雏形。1975年起,勐海茶厂开始大批量生产现代意义上的普洱茶,即普洱熟茶。经长期发展,西双版纳不仅成了云南最主要的茶区之一,也是全国普洱茶最大、最集中、最优质的产地之一。干毛茶产量4.46万t。

20世纪50年代,茶叶生产逐渐恢复。1951年成立的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60多年来,围绕茶树资源、育种、栽培、植保、加工等领域,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并进行茶叶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双版纳茶叶生产的再度恢复与发展。

1952年恢复的勐海茶厂,在生产红、绿茶的同时,继续开展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及工艺改进试验。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促进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缩短仓储时间,勐海茶厂开始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产品称之为“云南青”,即现代普洱茶的雏形。1973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主持下,勐海茶厂和昆明茶厂联合组织进行的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实验,取得了成功。1974年,勐海茶厂又对人工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完善,试制出现代普洱茶0.3t,外观、滋味、香气等感观指标均达到了广东客户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的要求。1975年起,勐海茶厂开始大批量生产现代意义上的普洱茶,即普洱熟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有关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及广大茶农的共同努力下。茶树新品种、茶树种植新技术、茶叶加工新设备与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效益均得到很大的提高。经长期发展,西双版纳不仅成了云南最主要的茶区之一,也是全国普洱茶最大、最集中、最优质的产地之一。据统计,至2014年,全州茶园面积共5.84万hm2,其中,无性系茶园1.26万hm2,占总面积的25.1%;古茶园0.87万hm2,占总面积的14.83%。采摘茶园5.15万hm2,占总面积的88.12%。干毛茶产量4.46万t。全州茶叶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3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51亿元,工业产值41.4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44亿元。茶农年人均从茶业获益4985元。

全州有机茶园面积0.18万hm2,占总面积的3.12%;绿色食品茶0.21万hm2,占总面积的3.67%;无公害茶园3.44万hm2,占总面积的58.8%。有茶叶专业合作组织52家、制茶企业1046家,其中初制茶厂937家,精制茶厂155家。139家企业通过QS认证,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州级14家。景洪市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勐海县、勐腊县以加工普洱茶为主。全州建立了以勐海茶业有限公司、七彩云南、陈升茶厂、大渡岗茶厂、古茶山公司、黎明茶厂等为代表的一批集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创立了“大益”“七彩云南”“岗绿”“八角亭”“陈升号”“同庆号”“龙园”等知名品牌。茶叶作为西双版纳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边疆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往茶王树的山路,树木成荫,鸟语花香,寻茶之路只能用双脚丈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