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联手陈升,云计算支撑产业链条

联手陈升,云计算支撑产业链条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小米和金山共同持股15%,超过淡马锡,成为世纪互联的第一大股东。世纪互联董事长兼CEO陈升表示,世纪互联正在打造中国IDC第一品牌,与“雷军系”的合作,是其着眼于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其实,不仅仅是小米,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将会成为一种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提供的公共服务。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什么时代,技术从来都是支撑创新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没有技术作为支撑,再先进的思维也无法落实到产品层面。互联网时代,是IT的时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DT(数据处理技术)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想要串联在一起,除了用起到身份ID作用的手环实现物理链接之外,还需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实现内容和数据上的互联。为此,雷军也采取了应有的行动,入股了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世纪互联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商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及云计算服务。

世纪互联在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2、美国RAB和英国UKAS双重认证,率先在国内推行国际标准的服务品质协议(SLA),自2008年荣获国内唯一“最可靠第三方绿色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大奖开始,连续多年斩获各项大奖,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2014年12月,小米科技、金山软件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向世纪互联投资共计2.96亿美元。其中,小米和金山共同持股15%,超过淡马锡,成为世纪互联的第一大股东。

本次投资是金山软件“all in云服务”三年战略中的关键一步。通过该战略的实施,金山旗下包括WPS、安全软件、手机助手、快盘企业版等在内的消费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都会在未来将核心放在为用户提供云服务上。

对小米而言,投资云服务也将对扩张自身的业务版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小米打造内容生态、发展移动互联的坚强后盾。小米最近一直在大力发展视频内容,对内容数据的存储、分发都将依赖于云服务。此外,定位于智能家居的小米生态系统的一系列产品,随着销量的上升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也将在未来面临数据处理量的爆发式增长。

世纪互联董事长兼CEO陈升表示,世纪互联正在打造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第一品牌,与“雷军系”的合作,是其着眼于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无论是金山还是小米,都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互联网智能硬件和应用层服务,这些都有利于世纪互联重塑数据中心的整体商业价值。

马云曾经在2014年3月的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说:“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雷军也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数据爆炸的时代来临了,云服务是一个新的台风口。”随着大数据重要性的逐渐显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云服务作为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台风口只有一个,但很多人都想站上去。为了争夺这样一个站上去的机会,雷军不止让金山和小米共同投资了2.2亿美元,同时还大手一挥,为未来3~5年的云服务建设,准备了10亿美元。

从这笔钱的数额来看,雷军也不打算完全靠自己来做云服务,而是想要通过投资,来形成小米、金山和世纪互联三家公司分工合作的局面。

从业务上来划分,云服务可以分为应用层云服务、基础云服务和网络基础设施三个层次。其中,小米云做的是应用层的云服务,金山云提供云存储和云计算的基础云服务,而世纪互联则负责网络基础设施部分。

随着小米手机销量的提高,小米云服务的用户数量随之增加,数据量也在不断放大。2014年数据量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7倍,截止到2014年年底,小米云已经拥有了6 800多万用户,存储数据达到了47PB。而这个数字到2015年年底,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米对于云服务的需求迫在眉睫,但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一样投资机房、服务器、带宽等,并不符合小米的实际情况和战略规划。最适合小米的方法,就是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业务,然后在云服务方面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结成联盟。

对小米而言,未来对云服务的需求只会愈演愈烈。当雷军所设想的智能家居全面落实的时候,手环、电视、空调,甚至是灯、冰箱等都要进行联网,产生的所有数据都需要云来存储。

其实,不仅仅是小米,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将会成为一种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以云计算为载体,高效的绿色数据中心和计算、存储工具,必将成为营造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平台最基本的核心技术。

2014年一整年,相比传统IT4%的增长率,全球云服务年增长率达到45%,云计算正在成为诸多巨头的新战场。在阿里云的刺激下,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都纷纷走上云端,开始致力于打造公共、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其中,百度、腾讯和小米,纷纷走在了行业前列。

以百度为例,2012年9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向广大与会者发布了包括个人云存储PCS、云应用生成服务Site App、LBS·云、移动云测试MTC、浏览内核Engine、多屏幕Screen X技术和百度应用引擎BAE等面向开发者的“七种武器”,百度云正式问世。

作为用以对抗阿里云计算的百度云,与阿里云相比又有不同,它格外注重云存储服务功能,用户首次注册即有机会获得2T的空间,不仅可以轻松地将文件上传到网盘上,还可以横跨PC和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查阅与分享,构筑了非常成功的客户体验效果。

2013年8月22日,百度宣布百度云用户破亿,并推出“百度云用户破亿,基础服务震撼升级”的主题活动,宣布提供2T永久免费容量和无限制离线下载服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小米和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提升着自身的计算能力与规模效益,并努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云计算和云平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

如此一来,不仅客户享受到了一流云端服务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运作云服务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客户的互动,收集更多的有效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为自身,也可以为更多的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开发者带来便利和价值,从而促进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的多方共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