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年代初期至年代中期

世纪年代初期至年代中期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特别是汉字处理技术都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但人们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认识逐渐提高。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至1982年,一些图书馆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专业队伍,配备了可以进行试验的计算机,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特别是汉字处理技术都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但人们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认识逐渐提高。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提高认识、建立组织、培训人员、配备设备、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研究探讨和个别图书馆研制试验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981年12月,在全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强调“必须不失时机地把计算机在图书馆中应用的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进一步加强领导,全面规划,统筹协调,稳步地、扎扎实实地把这件工作做好”。

1985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现代化研究组召开了“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交流了各自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经验。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六家单位联合建立了MARL协作组,学习研究和开发利用美国机读目录通信格式标准LCMARC,引进了磁带库,建立了中国MARL模拟系统。

(2)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分别举办了培训班,为图书馆培养计算机应用人员。1982年5月,北京大学举办“图书馆自动化讲座”,并邀请加拿大专家周敏民讲学。

(3)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调入或购买计算机,特别是在IBM-PC引进我国以后,有很多图书馆购买了微型计算机。

(4)1982年5月,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的指导下,第一次图书馆自动化专业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组成上海市高校科技情报检索网络科研协作组,在上海市高教局的领导下,开始了上海地区科技情报检索网络的筹建工作。

(5)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少数高校图书馆开始研制试验性的系统,除南京大学的NDTS-78外,还有北京图书馆的MARL系统、清华大学的西文图书目录检索系统(QBRS)、北京大学的北京地区西文新书通报系统和西文图书采购系统、上海交通大学的西文期刊管理系统、复旦大学的条形码流通系统、北京师范大学的西文图书目录检索的实验性系统等。武汉大学还利用IN-SPEC数据库和FAIRS情报检索软件,开展了定题服务(SDI )。这些试验性系统的研制,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至1982年,一些图书馆(主要是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系统和重点高校图书馆)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专业队伍,配备了可以进行试验的计算机(北京图书馆是中型机M 150-H,其他主要是微机),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一些带方向性的问题取得了初步的共识:我国图书馆必须从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化服务方式过渡,而现代化又应以信息化为中心;图书馆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既懂得计算机又懂得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自动化队伍,图书馆应有自己的计算机作为实现自动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