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局及对策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局及对策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局及对策徐光翔周 伟2005年7月2日,一个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日子,由爱尔兰音乐家鲍勃·格尔多夫发起的援非义演音乐会“现场八方”,在费城、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八个国家的十个城市举行。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局及对策

徐光翔(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周 伟(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2005年7月2日,一个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日子,由爱尔兰音乐家鲍勃·格尔多夫发起的援非义演音乐会“现场八方”,在费城、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八个国家的十个城市举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55亿人次收听、收看了音乐会,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上台致词。遗憾的是,这场全球音乐盛典上竟没有一位中国音乐家的影子,国内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此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的观点,如今,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全球化凸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无国界的语言,音乐减少了沟通障碍,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发展。在音乐面前,天下是一家,中国理应深具发言权,遗憾的是,中国音乐在这个家里默默无闻,相反,欧美甚至日韩音乐在中国长驱直入。

音乐的全球传播,总会不可避免地附带某些艺术之外的文化信息,对受传方造成无形的影响。有人说“中国可以不从美国进口产品和技术,但无法抗拒美国的电影和摇滚乐”,当年万人空巷看《泰坦尼克号》、听《我心依旧》,早已应验此话。当格莱美音乐颁奖通过电视、互联网同步传遍全球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思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音乐文化传播何以境遇如此尴尬,它将如何走出困局。

一、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困局的外患

本文所指的中国音乐文化是广泛意义上的中国音乐构成的文化系统,包括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民族音乐和融入西方和声曲式的现代声乐器乐,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无疑都传递着中国的文化。

传播首先面对的不是对外,而是输入。

1.强势音乐文化单向化传入

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是,音乐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更多由强势国家流向弱势国家。20世纪后半叶起,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斗争,取得一定成效。但今天,传播的单向化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连日韩也加入传播者的阵营。音乐文化传播的单向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能力不均衡造成的单向化。

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体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覆盖面极广的传媒集团,如迪斯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等。它们凭借资本优势和传播实力,垄断了包括传统四大媒体及图书出版、民意调查、电影公司、唱片公司、玩具制造、旅游等在内的一条龙式的传播产业链,还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抢占精英媒体,传播最具影响力的声音。它们设立音乐频道,昼夜播放西方主流音乐,令受传国无力对抗。

(2)传播标准单向化。

西方音乐讲究完美的和声与乐队配合,这种标准因其科学性、立体性得以发扬光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使得西方音乐家在评价各国的音乐时不知不觉会走上西方的路径,很难容纳不同的声音。

(3)传播内容单向化。

中国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音乐的引进、推广上不遗余力:从管弦乐器到电声乐器,从和声、曲式、节奏、音阶到经典作品,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远比西方人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要多,音乐传播活动成了单向的内容引入。而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二胡、古筝、丝竹乐可能还是中国音乐的代名词。

2.国外音乐良性的市场化运作

市场和艺术常常是一对冤家,而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都是商品,在良性运作的市场中得以健康传播,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都有相应的制作队伍与市场,互不矛盾。由于分工明确,音乐家不需要介入音乐之外的东西,专心致志地做好音乐,唱片公司负责全力推广,出版、演出都不例外。

日韩等东方国家自然资源有限,经济强大后把创意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作为商品输出对中国影响巨大。虽然其音乐文化积淀相比欧美和中国过于浅薄,但它们制造出大量的流行音乐,借助东方文化优势占领了国内年轻人相当的视听市场。

3.西方高水准的音乐生产活动

欧美音乐作为文化商品进入中国并为主流音乐界所推崇,并不是偶然的,西方社会自古典宫廷音乐时期积淀下来的音乐文化事实上是整体领先于中国的,高水准的音乐生产活动保证其无往而不利。

(1)西方音乐教育普及化。

西方音乐在巴洛克时期主要是为宫廷和教会服务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深入人心,音乐教育早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基本上每个人都掌握一种甚至多种乐器。古典音乐特别是宗教音乐讲究宏大的和声系统,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基础之上,在西方现代摇滚乐、世界乐、新古典主义音乐中都能感受到严肃音乐的影响,从事流行音乐的人也多科班出身。

(2)高水准制作。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而这种延伸会影响人的心灵与社会。从制作角度看,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音乐家的思维空间与演奏表现力,延伸了音乐家的双手和大脑。今天的音乐家如果不精通现代电声乐器和电脑合成、制作技术,很难称其为合格的音乐家。

发达国家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音乐制作水准令很多国内音乐家难以企及,这种整体上的差距短期内很难改变。高水准制作的音乐在表现力、收藏性方面具有的优势使得国外正版唱片的销售在国内远远超过面临边缘化的本土唱片,这也是国外唱片公司在中国盗版猖獗的情况下靠版权仍能大肆盈利的原因之一。

(3)先进的音乐制作理念。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接受的信息约80%来源于视觉,10%来源于听觉,剩下10%来源于其他感官。媒介的发达极大地加剧了音乐的视觉化,使得今天的音乐如果只是好听而不好看,就很难广泛地传播开去,西方音乐制作极大地发扬了这种理念。

快速发展的视觉媒介为音乐视觉化提供了舞台,基于此,源于欧美的MTV风靡全球并成为音乐传播的超级武器。英国艺术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1979年的专辑《迷墙》被著名导演阿伦·帕克拍成电影,影片由专辑摄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构成,迷幻色彩浓厚,叙事手法前卫,被视为MTV的开山鼻祖,其超前的音乐制作理念至今仍令国内音乐家望洋兴叹。

4.外来音乐文化的培养作用

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产品所携带的主流价值观泽被深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成为和平演变的有力武器。音乐是带刺的玫瑰,美国文化的传播甚至对西方国家也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态度上抵制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水平还是观念、风格、技巧、制作、生活贴近性等方面,我们听到的本土音乐与英美音乐的差距都是巨大的客观存在。

西方音乐无形中“培养”了主流社会的审美标准。代表国家水准的“2006隆力奇杯CCTV青年歌手大赛”组合比赛的冠军蝌蚪组合,就是凭借成功翻唱美国音乐家唐·麦考林的《美国派》而力拔头筹的。

二、中国音乐全球传播困局的内忧

中国自古讲究“礼尚往来”,现在想要“往”却突然发现有心无力。

1.经济发展阶段造成市场畸形

经济作为根本的影响因素,使得原本缺少商业运作的本土音乐传播走向歧途,如今的高度市场化不是良性的文化推广市场,而是把音乐变成了纯粹的盈利工具。更多的人不想做音乐家而是歌星,红遍大江南北的各类选秀节目,成就了不少人通过“唱歌”一夜成名的目的,但无论是节目还是他们本人,对音乐并没有真正的贡献。

从音乐创作者一方看,认真的创作面临的是有限的受众和唱片公司的不投资、不宣传,在市场上无法走得远,于是把音乐修改得中规中矩,重重束缚下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追求艺术却要考虑音乐之外的东西,他们在精神层面的痛苦不比物质少。没有好的市场环境,很多曾经执著的优秀音乐家熬成有钱人后放弃了这条艰辛的道路,有些音乐家甚至死后多年才被时间证明其音乐的文化价值。

从受众方面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被堆积起来,社会分层加剧,富人无暇听音乐,穷人无心听音乐,文化产品的主流消费人群中间阶层不够壮大。各个阶层的人们活得辛苦,娱乐至上成了社会主体的精神需求。

从音乐传播者一方来看,唱片公司和大众传媒的娱乐化、世俗化倾向对音乐水准的降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方便宣传,唱片公司要求很多乐队以主唱加乐队命名,实际上是把歌手打造成一种符号,把创造音乐的乐队摆到次要位置。西方音乐传播的运作恰恰相反,不是拆分而是整合,世界三大男高音放歌紫禁城无疑是市场运作的经典实例,其中任何一位也难以在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市场号召力。

2.文化传统制约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音乐家被认为是取悦大众的职业,以至于传统社会,人们读书做官的欲望大于其他一切。自古以来音乐的发展就没有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之上,今天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瑰宝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合作的意识不强,反映在乐器上,大部分乐器都是单音乐器,适合独奏却不便和他人配合,不易形成气势,难以广泛传播。虽然现代音乐家学习西方的音乐编排做了很多努力来克服本土音乐在层次性、立体感上的缺陷,却难以逾越中西方文化的鸿沟,打入西方主流音乐界。近年来中国民族乐团多次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但驻奥地利文化参赞孙书柱指出:“(靠送票)进入音乐大厅演出首先是经济上的浪费,每个乐团来到维也纳都要花上一二百万元的经费,而得到的效果只是对国内观众说一句‘巨大成功’,在当地真正的主流音乐市场却无声无息,这完全是自己骗自己。”[1]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崇洋心理也几乎成为一种文化因素,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在中国,听民族音乐的人远少于听西方音乐的人,某些传统乐器别说会演奏,即使听说过的人已经不多,在人们眼里,钢琴、小提琴才是“高雅”的乐器。

3.政治限制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生产过类似中国这么多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歌曲,姑且不论革命歌曲一统天下的时代,即使是多元化趋势初显的今天,每年电视上播放的各种迎合时政的晚会歌曲,远离真实的生活且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没有人会记得这些音乐,也没有人会认真创作这些即景之作。中国的摇滚音乐家在世界上曾有一定影响力,但这种音乐争论了近20年才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文化的制约、经济的挤对使得本土音乐发展困难重重,政治因素再挤进来,中国只好向东南亚没有原生文化的国家输出流行歌曲

4.音乐教育的错位

进入中国的高等音乐学府绝非易事,而高高在上的学院传授的是怎样更像地模仿西方经典音乐,而不是如何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因为那为他们所不齿。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是本土音乐走向世界的基石,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承担这样的功能,可惜这项功能被考试所取代,让位于大众传媒。

遗憾的是,媒体广泛传播的音乐大部分承担娱乐的功能。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听到如此多的流行歌曲,貌似繁荣的代价是全民整体欣赏水平的降低,这种降低不是在高水平上的下滑,而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先入为主地愚弄了民众的视听权。

5.传播能力有限

传播能力有限也是国内音乐的软肋。音乐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已有较大差距,但现在即使有了先进的技术,却成了某些人偷懒的工具,乐器可以作为造型噱头,演唱可以对口型,粗糙的制作生产出流行,却成就不了文化。MTV加速了很多歌星的蹿红,但没有多少内涵的音乐消失得像流星一样快。

媒介和经济制约使得为数不多的优秀音乐向西方传播时“心有余而力不足”。20年前,鲍勃·格尔多夫发起的全球百名巨星赈灾音乐会在全世界现场直播,《天下一家》成为绝世经典,国内响应此举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也留下《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等名作,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即使今天仍无能为力。

三、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变局之道

在整体音乐环境不健康的条件下,还是有少数音乐家把中国的音乐影响传播到了国外,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笔者认为除了音乐家们的努力外,正确的传播策略是把音乐作为西方认识中国的文化载体,在更大范围内施展其影响。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音乐传播观念。中国不是没有好的音乐,在传播本土音乐上,有些人全盘西化,认为中国音乐不可取,这等于自杀;还有很多人陶醉在过去的成就里,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遮羞,这是等别人来消灭自己。

中国的音乐作品、乐器、五声音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但是没有完善的理论系统,缺乏导向的文化是盲目的。客观来讲,本土音乐与西方是存在差距的,不承认就难以进步。中国民族音乐家曾赴维也纳演出,遗憾的是排斥管弦乐队编制,并且以长袍马褂出场。这不是传播音乐,而是传播愚昧,管弦乐团境遇尚且如此,勿论其他。毛泽东曾说过:“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但是军乐队总不能用唢呐、胡琴,这等于我们穿军装,还是穿现在这种样式的,总不能把那种胸前背后写着‘勇’字的褂子穿起来,民族化也不能那样化。”[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具备全球化的创作、传播观念是认清前进方向的保证。

其次,一个无法逾越的发展阶段——西方的瓶装中国的酒。中国电影的境遇不比音乐好多少,张艺谋、李安等导演在争论声中大胆采用西方认可的表现手法拍摄中国的社会生活,在国际影坛取得一定影响,他们仍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这对音乐家是一种可借鉴的思路,所幸,国内已有谭盾、陈美、歇斯等人率先用他们的新音乐与国际交流,载誉而归。或许这些探索者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但其实乐器和乐理只是工具,有国籍的是音乐风格和表现内容。

第三,新媒体的发展为音乐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唱片公司常抱怨中国盗版市场猖獗,但在普遍消费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正版市场的时候,盗版是最经济的选择,况且值得购买正版的本土唱片确实有限。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让很多唱片公司恼火不已,其实合作胜过竞争。国外的传媒集团下设的巨型唱片公司已开始进军互联网事业,当中国的大众传媒都开始同新媒体合作时,唱片公司还没有觉醒,已经有不少口水歌曲通过网络传播一夜成名,好的音乐更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手机、互联网用户,网络传播各种限制相对较少,探索到好的盈利模式,新媒体将是国内不靠唱片版权盈利的唱片公司的优良选择。

第四,中国式发展——政府产业扶持。全国上下大搞房地产建设的同时似乎忽略了,音乐同样可以成为支柱产业。日韩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靠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建立起来的高增长远不如文化产品出口有前景。当韩国把本属中国的“端午节”发展为文化产业时,我们没有理由忽视音乐产业的巨大能量。

全民音乐教育的提高是本土音乐走向世界的基础工作。陶醉在口水歌曲中的民众,即使有好的音乐也未必懂得欣赏,被大众传媒抢走的音乐启蒙义务应逐渐还给学校。由学校教给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音乐的差异,学会使用各种音乐工具创作出现代化的东方音乐;大众媒介的作用应是传播和引导。

最后,音乐家出版本土音乐的英文版不啻为一种好方法。风靡世界几十年的天蝎乐队为走向世界,坚持用英语填写歌词,在征服世界之后,人们记住了他们来自德国汉诺威。英语填词、演唱有困难时,中国音乐家歇斯尝试着做出了国内首张电声器乐演奏专辑在美国出版,反响巨大。只有进入欧美主流市场,中国音乐才能算得上冲出国门。

和中国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一样,中国音乐文化传播的落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中国富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沉静下来用心聆听。中国音乐只有融入欧美主流市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主动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的音乐在全球化时代理应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应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

【注释】

[1]《北京青年报》2003年2月9日,A18版。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