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积极心态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积极心态教育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社会心态变得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心态急剧变化,不良的社会心态不断蔓延。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社会心态现状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越来越广泛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真实社会心态的“晴雨表”。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社会心态变得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心态急剧变化,不良的社会心态不断蔓延。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积极社会心态的内涵

既然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那么积极社会心态则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具有积极、正向、建设性质的宏观社会心境和意识状态,包括了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内容,并会外化为群体积极的社会行为。

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是积极社会心态呢?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出发,重申了要塑造这十二个字的社会心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当代每个中国国民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处世态度,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

一是培育自尊自信的心态。自尊自信首先表现为一种自我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即以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为自豪和骄傲,对同胞和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对国家、民族及自身的前途充满希望。有了自尊,我们才能做到自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具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和从容,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不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始终抱定必胜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决不停止奋进的脚步。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两种与此相对立的国民心态:自卑与自大。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极端表现则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妄自菲薄,甚至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贬损民族传统文化。自大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盲目抬高本民族文化,片面夸大自己的成绩与优势,极端表现则是极端民族主义。坚持自尊自信,必须克服自卑与自大。有了自尊自信,才能既不自卑媚外又不盲目自大。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现代文明成果,能客观地看到其他国家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地学习,有选择地引进,做到学习而不自卑,引进而不媚外。

二是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一个有前途的国家或民族,必定崇尚理性和科学。理性和科学,就是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和科学实践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不盲从外在权威和各种教条;强调尊重科学,自觉维护法律和制度的尊严,而不为迷信和习惯势力所左右。理性科学的国民心态,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按科学规律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以客观、冷静、严谨的态度面对自我和外部世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既仰望星空、弘扬高远的理想,又脚踏实地、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反映在国民心态上,就是要务实进取、开放宽容。务实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保持低调,坚持“敏于事而讷于言”,不图虚名,不事张扬。进取,就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灰心丧气、止步不前,而是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保持积极上进、顽强拼搏的姿态,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开放宽容,就是打破封闭、走出自我,眼界宽广、胸怀博大,积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平和看待成败得失,冷静对待他人的正面与负面评价。开放宽容蕴含着爱心与友善,即以真诚友爱为纽带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克服浮躁偏激的倾向,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克服仇恨狭隘的倾向,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坚持“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突发事端,减少对抗性,增强建设性。在关系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的问题上,要爱憎分明,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理智、作出错误判断。开放宽容还意味着能够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今时代,国民只有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认真倾听世界的声音,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赢得世界的认同,进而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三是培育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吸纳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做到与时俱进。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社会心态现状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越来越广泛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真实社会心态的“晴雨表”。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社区里,网民们往往会流露出由衷的喜怒哀乐,无所顾虑地表露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网络舆情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是现实社会心态的真实聚焦。关注网络社会心态对于有针对性地培育积极心态十分重要。

2013年《社会心态蓝皮书》认为,我国社会情绪的总体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不容乐观。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12]

一是公平正义成为普遍诉求。不少网民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颂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同情弱势群体,对一些社会事件能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去评判是非曲直,不少网民能主动分享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宝贵经验,然而,从网上各大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新闻报道的跟帖里也不难发现,网友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的批判与反思。收入分配、食品安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国计民生问题,往往因遭遇城乡差别、地域差别、身份差别、贫富差别以及潜规则、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等不公平因素,成为当前社会在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目前中国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加剧,这既缘于某些阶层和群体客观上的不良行为,也缘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捏造虚假信息抹黑商业竞争对手,或是进行虚假商业宣传,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有人在网上大肆传播各种负面新闻和放大批评声音,抹黑、攻击党和政府。这些不良因素是信任危机产生的土壤。蓝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机构、主流媒体、公共事业单位或部门等有政府背景的部门受信任程度均为及格水平,商业部门得分更低。对立化不信任情绪是当下中国不良社会心态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网络流行新词中“被”字当道,“被平均”“被就业”“被和谐”等网络热词反映出某些部门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三是消极社会心态蔓延。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遭遇困难,甚至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导致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相对被剥夺感是人们的期望值与社会满足其期望值的能力之间存在落差而导致的一种被剥夺的主观感受。根据互联网上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反映可知,相当一部分网民收入较低,因此,相对被剥夺感在网民中易于蔓延。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和盛行主客观原因交织:一是权力腐败与社会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不少民众对于富人致富手段的合法性、正当性产生怀疑。二是与成功人士攀比,产生不满足心理,降低、削弱了幸福感。因此,尽管全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少社会成员却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强烈的不满情绪以及对主流社会的偏执情绪,并衍生出自卑、冷漠和敌对。再加上一些刻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们的推波助澜,加速了负面舆论的传播,一旦正常诉求渠道不通畅,网络空间便会成为底层话语权的实现平台。此外,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麻木冷漠、失信失安的心态,怨恨不满、失衡偏激的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迫切需要矫正、调适和引领。

3.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普及积极心态教育。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其实真正制约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心态。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只有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一味地沉迷在抱怨和不满中,一味地攻击批判无法改变的环境,除了使心态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消极、越来越容易失衡以外,不会有任何的好处。“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1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需要,但每个人对于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尽相同。偏离的需要结构和畸变的需要容易使人丧失对自我行为的掌控,产生犯罪动机,不计后果地采取非常规手段来满足自己明显失控的需要。积极心态的正面力量可以缓解个体偏离的需要结构和畸变的需要,指引社会成员采取良性的平衡方式实现社会心态失衡的内在心态调适或者外在行为排解。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它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因此,建设社会心态要普及积极心态教育。

一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网民积极社会心态的前提条件。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使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前保持乐观、平静、理性的心态,勇敢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相反,若没有坚定的信仰,就会使人心灵空虚、生活无聊、精神颓废,失去努力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而,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网民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培养网民积极进取的精神。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网民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手段。为此,可以在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进文明虚拟社区建设等,在实践活动中培育人、塑造人、鼓舞人,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二是运用先进文化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引领社会心态建设的有力武器。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冲突严重,令人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调解、激励等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以便内化为网民的价值信仰、道德规范和自觉行动,使网民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恰当对待各种文化思潮。同时,还要加强国情省情、政策形势、方针路线教育,指导网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世情、国情、民情,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网民的理论素养、分析能力与认识水平,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培育网民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是坚持人文关怀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在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网民的思想更加活跃,个性差异不断增加,为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处理教育者与网民的关系,深入了解网民的个性差异,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化解网民的消极心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是通过心理疏导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当代网民思想活跃、个性各异,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多元价值冲突,部分网民产生了消极颓废、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为此,应做好网民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网民理清思路、深化认识,使他们的浮躁、焦虑、烦恼、不满、愤恨等不良情绪能得到合理宣泄。同时,应将网民中的弱势群体,如贫困群体、有心理障碍的网民等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另外,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网络心理咨询等方式培养网民积极社会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