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网络群体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网络群体的特点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对象群体的要求,教育对象群体参与教育过程的自由选择只有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才能使群体健康发展,绝对“自由”的选择是不存在的。互联网本身的匿名性、自由性、跨时空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直接影响着网络群体的互动。网民还可以自由地组合、分化、迁移或重组各种网络群体。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群体的一般特点外,还应了解网络群体的突出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一般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群体,除了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即它既是思想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具有受教育的客体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受动性、受控性和可望性。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和教育对象个体不同,它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从事不同实践活动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仅不是完全被动的,而且由于群体的一般特征,表现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教育对象群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1)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自主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群体是以成员的共同情感、共同信仰、共同利益、共同目的、共同活动规则等联系起来的共同行动的结合体。它总是在相对统一的意志支配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在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系统后,仍具有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群体会根据自己的群体目标和成员的内在需要自主地组织群体成员进行学习、判断和选择,并根据群体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计划、方向和程度;另一方面,教育对象群体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通过群体讨论,形成群体舆论,独立地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

(2)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努力、积极主动和有所选择的特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能动地接受教育。因为各种群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心态习俗、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和群体氛围,这使群体成员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会产生能动的过滤和选择作用。这种能动的选择性,一是表现在符合接受者群体的传统文化视野的思想信息容易被接纳,反之则难以被接纳,甚至完全拒斥;二是表现在在接受过程中,人们对原有的思想文化信息,会按照群体形成的传统文化视野加以理解和改造,或予以创新

(3)受制性

受制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群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条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作用要受到教育者个体与群体、受教育者个体与群体自身、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对象群体的要求,教育对象群体参与教育过程的自由选择只有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才能使群体健康发展,绝对“自由”的选择是不存在的。其次,教育对象群体将某一思想转化为群体的思想意识时,要受到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思想理论等因素的影响。再次,群体成员对各种社会现象认识的深度、广度,既要受到成员自身素质(认识、理解能力、知识结构等)的限制,又要受到群体意识、氛围等的影响,以及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限制,群体的主体性不可能摆脱社会和人自身的制约。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决定了教育对象群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4)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群体的群体目标、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和士气、群体人际关系、群体氛围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的。教育对象群体的可塑性首先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教育对象塑造成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和群体。其次,它的可塑性是由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决定的。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处在受教育的客体地位,其受制性决定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群体的目标、意识等是可能变化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可塑性也是它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所要求的。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网络群体的突出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做好网络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清网络群体的特征。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网络群体有以下突出特点。

(1)自主性更强

与现实社会群体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网络群体的自主性更强。互联网本身的匿名性、自由性、跨时空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直接影响着网络群体的互动。由于网络群体成员的社会属性受到网络技术一定程度的屏蔽,网民会因为没有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和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主动性、平等性,而更愿意参与到群体互动中,也更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民上网和加入何种网络群体,在群体中如何与他人互动,基本由自己的主观需要决定,可以说是一种主观选择行为。即便是在现实社会群体中有明确的实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的映像型网络群体中,如在学校班级的QQ群中,同学们看不看群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只能由他自己决定。网民还可以自由地组合、分化、迁移或重组各种网络群体。这种自主性的增强,加深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群体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现实社会群体是现实中的人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情境中交往并形成了的现实社会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群体却具有虚拟性。首先,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群体成员是虚拟的。网络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呈现出匿名性、及时性等。在进行网络群体互动的时候,互动主体各方都不清楚对方的年龄、性别、种族、相貌、社会地位等具体的社会属性。在网络群体的互动过程中,网民更关注的是互动过程中传达的信息,而很少关注互动主体的社会属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往的空间和情境是虚拟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现实的社会互动往往存在于复杂多变的情境中,比如有具体的时间、地点、现场氛围、外部环境等。目前,在互联网中还无法原原本本地再现现实社会中复杂的互动情境,只能通过网络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将主要的互动情境展现出来。例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也只能创设模拟的会议室、模拟的实践场所等。再次,网络群体成员的关系是虚拟的。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广泛性、虚拟性,网络成员在网络群体互动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是虚拟的。

但网络群体又是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的。网络群体成员都是现实社会的个体,不过是戴上了数字化的面具罢了。当虚拟群体成员在网上时,参加虚拟群体的活动;下网后他们可能又是现实群体的成员。有些网络群体成员除了在网上参加各种活动以外,有时还会开展网友聚会等现实社会的活动,这都表现了虚拟群体的现实性。

(3)群体发展的多元化与互动方式的多样化

应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网络群体跟现实社会群体比较,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群体目标和特点。人们对于网络群体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网络群体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群体不但目标是多元的,性质也是多元的,积极群体和消极群体共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指导积极群体,也必须引导、影响和遏制消极群体。

网络群体互动方式具有多样化、网络化的特点。现实社会互动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互动主体除了可以使用语言符号还可以使用非语言符号,比如表情、语气、音调、手势等形式。在网络群体互动过程中,部分非语言的互动符号通过网络化的符号来表现,比如在网络中可以用一个笑脸的图案来表现现实社会互动中的微笑。网络群体互动主要是把现实社会互动的内容通过网络媒介表达出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得网络互动符号趋向于多样,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除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借助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

而且,网络群体中的成员对于群体活动的参与自由度大。基于网络可搜索、可保存的功能,与现实中的群体经常在固定的时间空间聚集不同,网络群体的成员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参与群体活动都可以自主决定。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群体活动,即便不能与群体保持长时间频繁接触,也可以随时方便地接收到群体的信息。比起现实中的群体活动,网络群体虽然形式上松散了,但却也有效地避免了因为不能及时参与群体活动造成与群体的疏远,从整体上也延续了网络群体存在的时间。

(4)可控性和可塑性减弱

由于网络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网民加入各种网络群体的成本比较低,且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多个网络群体,进入和流出网络群体的速率较高,所以群体内部的关系相对于现实群体而言更加脆弱。网络的匿名性导致了网络群体成员在参与互动时更加大胆,甚至是无视行为规范的存在。因此网络群体规范相对比较弱,群体内部关系松散,群体凝聚力弱。加上网络群体的上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群体的可控性和可塑性比现实社会群体减弱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