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联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也开启了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拓展的同时,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也不断深入。因此,如何针对高职生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梳理高职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特性表现,在高职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上下功夫,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联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也开启了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从近十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特别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以基层自发探索为特征的被动适应阶段;以各类“红色网站”建设为特征的主动应战阶段;以综合性网络社区的发展为特征的自觉深入阶段。就目前一些高校的情况来看,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于自发形成和自觉建设的两类网络阵地;二是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两支队伍;三是落实到建设和管理两大任务。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拓展的同时,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也不断深入。

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到1998年。在这一时期,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初步应用和发展,但对于网络思想教育的认识还比较粗浅,网络思想教育实践和自发探索在被动局面下初步展开,理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特别关注网络对于青年政治思想观念、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危害性。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一是防,国家要建立健全法律和规范,监控网络信息和行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防止网络危害;二是堵,即堵住有害信息的传播,学校要审查、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运用技术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三是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开展正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的利弊。

第二阶段是1999到2000年这一段时期。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全面展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动走上网络,建设宣传教育网站。研究者探讨的是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现实性、客观性、实效性、归属性。换言之,网络思想教育的实现形式成为研究重点,许多研究超越了以往的“分析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的分析框架,更加关注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网络特性的认识有所深入,在网络德育阵地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一些研究从传播学、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切入,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等。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互联网深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高校社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向全面化和深入化方向发展。许多研究注重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的创新,从网络思想教育实现形式的探讨中扩展开来,深入到思想教育主体和客体、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领域;并在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教育有效性上的探讨有所深入,注重对网络思想教育规律的研究,这体现出当前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发展要求。

相比普通高校,大多数高职院校起步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借鉴普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动适应和主动应战互相渗透,堵防建几乎同时进行,面对的又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深入发展时期,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要完成普通高校用十年时间打造的软硬件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如何针对高职生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梳理高职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特性表现,在高职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上下功夫,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预测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