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合格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合格人才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合格人才

付凯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不仅精辟地解答了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也确立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

“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为德。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立德思想。意思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应该依次为树立德行、建立功业、著书立说,树立德行居首位。虽然时间逝去久远也不会磨灭,这就是不朽。古人把“立德”放在“三不朽”之首,把“立德”作为“立功”和“立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德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人们的行为规范。离开了这种行为规范,任何人都难以立足于世,任何社会也难以规范运行。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根本目的。“树人”的思想最早出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而培养人才则是为长远打算。古人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今天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来源于此。(www.guayunfan.com)

“立德”和“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由于这两个概念的关联度较高,因而在实践中人们逐步将它们直接联系起来合为一个词使用。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人”不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立”,就是培育、修养、践行之意;“树”,就是培养、造就、锻炼之意。“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离开“立德”谈“树人”,就会偏离正确方向,“树”不好“人”;而离开“树人”谈“立德”,就会流于空洞形式,“立”不好“德”。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实质上就是解决“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什么人、怎样树人”的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德”的涵义以及如何“立”、对“人”的涵义以及如何“树”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完全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立德树人”,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有着崭新的科学内涵和丰富的理论意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今天,“立德”中的“德”是广义的,“立德”指树立美德,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树人”中的“人”也是广义的,“树人”指培养人才,我国教育事业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与“树人”不仅在理论上紧密相连,而且在实践中不可或分。在新形势下,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高校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是教育的对象、目的和根本落脚点。教育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也负有时代使命、社会担当。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纵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科技、人才、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职能。高校的社会职能固然很多,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等方面,但其最核心、最首要的职能在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指出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教育方针是以“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重点,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核心,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针,规定了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方针做出了明确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这个重要问题的科学回答,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则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迫切需要。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才一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建设者和推动者。21世纪,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日趋社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和最重要资源。所谓“人才”,一般地说,就是指人群中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相比较而言更加突出的人,或者说,是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更多贡献的人。虽然人才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人才有着不同的社会标准和具体要求,但是,任何历史时期都强调两个基本的人才标准—德与才。“德”是指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才”是指人的才干能力和专长特长。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是才能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一个真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追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顾读书,应学为人之道。”这里讲的“做人”“为学之道”,就包含着人格养成、道德品行等内容。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注重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样多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改革发展中的许多矛盾问题也反映到大学生头脑中,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信息丰富,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冲击,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念失范、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和现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走出了一条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不懈奋斗。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方向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在内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支柱,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使之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必须展现的精神风貌;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环节,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从而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

2.建立“三育人”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摆脱只有辅导员直接管理学生的管理弊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共同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方面体现了育人的全覆盖,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内在统一性。“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整合内部各种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优势。切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就是把人才培养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把学生看成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主体,确立一切教育工作是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进步、为了学生成才的观点,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坚持“德育为先”,就是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注重德育对于整体教育具有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挥德育对于各种知识学习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不仅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真正采取德育“一票否决制”。教书育人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是“授业”者,还是“传道者”和“解惑者”。要求教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挖掘学科专业和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德性的滋养与涵育。管理和服务育人就是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管理和服务之中,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事务性服务之中。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大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了解大学生的愿望要求,关心大学生的冷暖疾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大学生反映的一个个问题抓起,认真解决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住宿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在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实现“立德树人”。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实现立德树人。坚持文化育人就是以育人为目的,通过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文化氛围建设,通过有力的感染力,熏陶大学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使校园文化成为专门的育人力量。文化育人方式主要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校园的文化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学校的自觉培养而形成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

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中明确规定:“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努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我校历史沉淀的学院精神为底蕴,着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始终将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聚集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和人格升华上,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

4.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路径,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内在活力的激发。高校办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发展学生。那么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接受民主与法制精神的熏陶,承担学校发展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学生班集体等学生活动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挥洒激情、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示才艺。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锤炼思想、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这既是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所在。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