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洋大学的社团管理

北洋大学的社团管理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洋大学的社团管理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除了一般学生社团所具有的自主、自立、民主、平等、有朝气、讲实效等特点外,还有两个独有的特色。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虽然由学生自发成立,自愿参加,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校方还是可以从规章、机构、经费、出版物4个方面加以具体管理和合理引导。北洋大学成立有专门的指导学生委员会,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个人性行”、“团体活动”等均以必要的指导。

北洋大学的社团管理

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除了一般学生社团所具有的自主、自立、民主、平等、有朝气、讲实效等特点外,还有两个独有的特色。

其一,校方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支持,领导层和学生社团相互信任,良性互动。

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虽然由学生自发成立,自愿参加,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校方还是可以从规章、机构、经费、出版物4个方面加以具体管理和合理引导。北洋大学成立有专门的指导学生委员会,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个人性行”、“团体活动”等均以必要的指导。学校还制定了《指导学生委员会大纲》,对社团的课外活动、所办刊物、各系学生研究会的研究内容等,均订有专门的指导细则。社团的活动经费多由学校千方百计加以补贴。学生自治会出版的《北洋周刊》,学校负担了大部分经费;对办得出色的采冶学会、土木工学会,学校每年补助240元;国剧研究社则由学校每月津贴15元;摄影学会的各种设备器材几乎都由学校襄助。社团的活动场地也基本由校方提供。机械工程学会以前没有会址,后向校方申请,在办公用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将军事训练办公室划归该会使用。校方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学生社团的信任,也焕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学生以校为家,与校领导同呼吸,共命运,踊跃参加校园的民主管理,积极建言献策。各社团作为独立的学生组织,可以向校方反映学生的要求和建议,校方经院务会议讨论,对一些合理的要求予以解决,对可行性建议一律采纳。1933年,24年班同学黄守坚在《北洋周刊》64期发表了《敬告学校当局》一文,对学校的财务状况提出了诸多批评建议,他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校方的重视和回应,并最终促成了学校日后实行财务公开,预决算向同学公布的制度。在各种社团所办的学生刊物上,学生也经常踊跃发表对北洋大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同样受到了校方的重视。同时,校方也会通过学生社团向学生传递信息。他们会将各种规章制度、重要通知等,通过学生会及其所办的刊物向学生发布。学校会及时将财务收支、院务会议的议题和讨论情况等,如实在学生自治会所办的《北洋周刊》公开刊出,征求意见,并备学生监督。对于学校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则通过社团等渠道向学生通报和详细介绍。1930年,学校修建一座新桥,特意致函学生会,将桥梁的设计、造价、选材、工程进度等一一向学生通报。1932年,学校新建大楼,校方成立了专门的建筑委员会,随时将工程的进展情况,通过校刊及时让学生了解。总之,校方与学生社团的良性互动,是北洋大学民主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增强了凝聚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认同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其二,学生社团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紧密配合,教师和专家学者经常参与其中,具体指导。

学生社团中,学习研究性的最多,这些学术社团几乎和教学、科研同步,成为北洋大学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学术社团结合课程进度和研究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在课外的讨论、交流和社会实践中验证所学、升华记忆、拓展知识面,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术社团的活动,还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联系和学术视野,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并对整个校园的学习空气和学术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学术社团所组织的野外考察与实习活动,将学生平日所学用于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土木工学会组织会员进行模型制作,采冶学会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等,都收效显著。而且,学术社团的所有活动都是开放式的,不少老师都积极参加。活动之前,学生与指导教师事先通过反复讨论,拟订好适当的题目和活动内容,并让学生提前准备。一旦活动开始,气氛异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学生和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调查报告在学术研究会上交流,然后展开热烈的讨论,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但由于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由教师引导,争论反而促进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了学生的友谊和团结。这种和教学紧密结合的社团活动,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至于社团聘请的名人专家演讲更使会员收获颇多。这些学有所长的知名专家学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客观地介绍和评论许多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或研究热点,启发学生的学术思路,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这些专家还会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经验,讲授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土木学会聘请的谭真教授演讲的《正在建筑中木桥之构造》;市政府技正李哈秋讲演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合理性》;华北水利委员会徐世大演讲的《华北水利问题》等,都是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之谈,使学生受益匪浅。

概而言之,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发展良好,成效不凡,是大学教育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在素质教育、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显著。对学生来讲,这些社团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能够尽情展示自我的机遇,拓宽了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社团自治式的管理模式,还培养了北洋学生的团队观念和协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意识和民主追求。学生社团基本是业余活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勤奋踏实、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经过社团的锻炼,对学生的智能、人格的锤炼大有益处。由于北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一毕业就受到用人单位的争抢。特别是平日在各社团中经受锻炼、成绩出众的“明星”,在校时就是校园中的公众人物,受到尊敬;毕业时也为各界所追捧;走入社会后多数业绩不凡。1917届法科班毕业生徐谟,在校期间分别任过英语辩论会和国语演讲会的会长,小有名气,毕业后从事外交工作,曾出任过多国公使,并任海牙最高法院法官。徐在外交界以口才佳、思维敏捷著称,这与其在校求学期间所受到的社团锻炼不无关系。1925届采矿班毕业生朱玉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组织“学余社”,出版《学余》月刊,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积极服务社会,还挤时间参加了英语会话学习小组,利用课余到英语教授拉提摩尔(professorLattimore)那里练习会话,毕业后顺利考取公费留美生,归国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对于校方来讲,学生社团为促进教学科研、民主管理、校园建设等建造了一个难得的智库和上下沟通的桥梁。通过学生社团,加强了校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隔膜。学生通过社团提出要求和建议,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校的民主化建设,减少了校领导决策的盲目性,纠正了一些实际工作脱离学生需求的偏差。学生社团在客观上对校方还起到一种监督作用,使校领导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学生社团的活跃,同时为校园注入了勃勃生机,显示了大学的青春活力,彰显了北洋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总之,由学生社团积淀和衍生的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办学传统,是北洋大学持续发展并成为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要精神食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