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

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此影响,北洋大学风气大变,青年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萌发了主体意识、民主追求与社会责任感。北洋大学学生会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不仅组织罢课、请愿,声援北京学生,还成立了演讲团,深入城乡进行宣传。至20世纪20年代末,北洋的学生社团已达20余个。表5-1北洋大学主要学生社团概况续表表中仅列20个社团,一些社团成立时间很短,也难寻到他们的活动踪影,故略去。

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

20世纪30年代,北洋大学在校学生仅400人左右,而校园中活跃的学生社团就达30多个,几乎人人参加社团活动,有的人甚至同时参加两三个社团。这些学生社团直接配合学校的工作运转,涉及业务学习、教学管理、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等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全部。社团给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学养的良好平台,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团队情怀、独立意识、组织能力,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民主管理,还有利于学生和校方的沟通,创建生动活泼、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北洋大学最早的学生社团组织可以追溯到宣统元年(1909),该校留美同学王正廷、马寅初等人在美国组织有北洋大学同学会。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废除了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确定了以培养公民、公德为主体的新教育方针。受此影响,北洋大学风气大变,青年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萌发了主体意识、民主追求社会责任感。1915年,学生通过多方努力,创办了北洋大学季刊社,次年发行《北洋大学校季刊》杂志并在发刊宗旨中明确宣称:“莘莘学子,思承其乏,……要本其芻獻之心,以攻社会政错者,固未尝敢自沮焉。”这表达了希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热切愿望。该刊创办后,大量刊登学生的学习心得、实验报告,校闻纪事,诗歌文艺等信息,深受学生喜爱。此外,杂志还登载一些政论文章,如《日俄在华近事溯源》、《满洲杂居问题》等,反映了北洋学生关心时政演变和社会走向的心声。以往学校一贯沉闷的空气,因《北洋大学校季刊》的创办,而清新活跃了许多。当时北洋大学的两任校长蔡儒楷、赵天麟也十分开明,不仅支持学生组织社团,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倡导学生要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全面发展。于是,各种社团与学会相继成立。如北洋法科同学为了锻炼口才,增强国语表达能力,成立了国语演讲会;一部分北洋学生为提高英语会话能力、锻炼英语思维,成立了英语辩论会。

随着这些新社团的出现,不同科系、不同年级间的联络越来越密切,为了维护全体同学的共同利益,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1917年北洋大学学生会应运而生。从目前所接触到的资料看,这是中国最早的学生会。清华学生会在北京成立最早,也比北洋晚2年,成立时间为1919年12月23日。后来教育部将学生会一律更名为自治会,北洋学生会也只好改名。学生会是北洋学生的领导机关,它对日后学生运动与学生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其他社团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思潮的激荡下,大大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主精神、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各个大学的学生社团纷纷成立,形成了高校社团萌发的黄金期。北洋大学学生会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不仅组织罢课、请愿,声援北京学生,还成立了演讲团,深入城乡进行宣传。学生自治会所展示的严密而灵活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力,为舆论广泛报道,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自然增强了北洋学生对社团组织的信心和勇气。“五四运动”之后,北洋大学的学生社团步入持续稳步的发展时期,新社团不断涌现,如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土木工学会、摄影学会、音乐社、电影社等。至20世纪20年代末,北洋的学生社团已达20余个。进入20世纪30年代,社团数量仍在增加,超过了30个,步入北洋大学社团发展的鼎盛时期。学生社团概况见表5-1。

表5-1 北洋大学主要学生社团概况

img45

续表

img46

表中仅列20个社团,一些社团成立时间很短,也难寻到他们的活动踪影,故略去。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民国初年是社团的产生期,仅3个;20年代是发展期,有7个;30年代达到高潮,新增10个。而且社团多自办杂志,前后共有11份。就社团的职能划分,大致为:①公共管理服务社团,相对较少,仅5个,主要是学生自治会以及“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度活跃的抗日救国联合会;②学术社团,较多,有9个,主要有采冶学会、土木工学会、机械工程学会和电机学会等;③文娱生活类社团,居中,7个,主要有国剧研究社、摄影学会、消费合作社、音乐会、同乡会、各种体育社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