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牌大学———老北洋

龙牌大学———老北洋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洋大学堂主楼光绪皇帝接奏折御批后学校成立,名为“北洋大学堂”。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批准北洋大学堂成立,这一天是北洋大学堂的诞生日,其后被确定为北洋大学的校庆日。故尔在当时被世人称为“龙牌大学”。“北洋大学堂”成立于清末,在中国的大学中资历最老,在天津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因此尊称为“龙牌大学”或“老北洋”。

龙牌大学———老北洋

天津人习惯称北洋大学堂为“老北洋”,这里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北洋大学堂成立的时间早;第二,办学地位高;第三,表达了天津人对于这所大学的尊敬和自豪的心情。

北洋大学堂是天津人心目中的圣殿,天津人还为其起了一个雅号“龙牌大学”,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北洋大学堂的办学地位。无论天津人怎么称呼,政府批准的名称是“大学堂”。

从北洋大学的名称上,反映出了清末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的认识过程。1895年盛宣怀在筹划建立大学的章程中,学堂的名称为“中西学堂”,报给朝廷的奏折为《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章程先报到了直隶总督衙门,当时的直隶总督是北洋大臣王文韶。甲午战败后,北洋水师覆没,《马关条约》签订,李鸿章在国人的指责中卸去直隶总督一职,此职改由王文韶担任。王文韶对盛宣怀所报章程作了仔细修改,然后呈报给光绪皇帝。王文韶的奏折为《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改称为“西学学堂”。为什么两个章程中名称不同呢?当时盛宣怀担任津海关道,官阶四品,是一名地方官员,而朝廷的办学政策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名为“中西学堂”,既符合朝廷政策,又区别于教会办的西学。而王文韶则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官阶一品,乃朝廷重臣,可以直接面奏皇帝。改名为“西学学堂”正是意在突出新办学堂的特点。

img3

北洋大学堂主楼

光绪皇帝接奏折御批后学校成立,名为“北洋大学堂”。很显然,使用“大学堂”的名称是采纳了盛宣怀奏折中“此外国所谓大学堂也”的意见。“大学堂”前面冠以“北洋”二字是地域概念。清末,将环黄渤海地区统称为“北洋”,而将上海、福建等地区统称为“南洋”。大学堂在当时北洋地区的重镇天津建立,因此名称为“北洋大学堂”。

讲到“北洋大学堂”的名称有以下史实可以考证。

其一,《直报》1895年11月8日刊登的清政府颁布的“劝令加捐”中写道“为晓谕事查前因天津设立头等二等大学堂经费”。北洋大学成立的第二个月,政府即下文称为“大学堂”。

其二,1897年所印《北洋大学堂题名录》即称为“大学堂”。

其三,《天津海关一八九二—一九零一年十年调查报告书》载:“在一八九八年事件后———发生了德国军队占住北洋大学堂的事件。”说明在海关文书中已用北洋大学堂名称。

其四,1900年初颁发的1899年头等学堂头班毕业生考凭的凭文为:“给发考凭事照得天津北洋大学堂招取学生。”此处使用北洋大学堂名称。

其五,从1900年颁发第一届毕业生考凭,到1911年所发毕业文凭,所盖校印章皆为“监督北洋大学堂事务之关防”,这是国家批准使用的公章。

在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前,中国仅此一所“大学堂”。因此,当时被称作“大学堂”的,概北洋大学堂莫属。北洋大学堂为光绪皇帝御笔亲批。清军机处档案记载:“硃批王折报四百里马递发回———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硃批”即皇帝所批,“王折”即王文韶的奏折。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批准北洋大学堂成立,这一天是北洋大学堂的诞生日,其后被确定为北洋大学的校庆日。

北洋大学堂主楼正中有一幅行龙的图案,两条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腾飞游走,这是带有皇权特征的图案。在清朝,龙的图案代表皇权,有三种图案:一种是团龙图案,皇帝专用;第二种是正龙图案,贝勒以上皇族使用;第三种是行龙图案,五品以上官员经皇帝批准才可以使用,这也是汉族官员能够享受到的最高待遇。呈报建立北洋大学堂的人是盛宣怀,当时官爵四品,而北洋大学堂又是皇帝“御笔硃批”的大学,因此学校教学主楼的大门上方允许镶嵌带有皇权特征的行龙图案。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清末新式学堂中建筑物上有此图案的,仅北洋大学堂一家,也反映了这所学堂在当时独一无二的至尊位置。故尔在当时被世人称为“龙牌大学”。

“北洋大学堂”成立于清末,在中国的大学中资历最老,在天津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因此尊称为“龙牌大学”或“老北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