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大音乐会和东姜老调

三大音乐会和东姜老调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6月,辛安庄音乐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9年,东姜音乐会被评为首批“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2011年,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东良淀音乐会现保留曲谱50余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姜老调任丘东姜老调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虽世经沧桑,依然代代相传。
三大音乐会和东姜老调_任丘古今揽胜

笙管笛箫的音乐会、朴实厚道的农民,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传奇?任丘有三大民间音乐会——辛安庄音乐会、东姜音乐会和东良淀音乐会,每逢农闲时节,农民们都要自发地组织民间音乐会.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几百年。

这三大音乐会和东姜老调,几百年来传颂着故事,传承着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安庄音乐会

梁召镇的辛安庄音乐会始创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任丘境内创始最早、保留曲牌最完整、演出阵容最庞大、活动效果最明显的汉族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

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便有关于辛安庄音乐会的文字记载,一曲《关公辞曹》得到微服私访鄚州庙的乾隆帝赏识,被御封为任丘鄚州庙“开光第一曲”。2008年6月,辛安庄音乐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辛安庄音乐会上演奏的农民

故事屋

《关公辞曹》

乾隆皇帝止步欣赏《关公辞曹》

1756年春,乾隆到白洋淀的行宫游玩,正好赶上鄚州庙会,于是化装成商人到药王庙进香,巧遇各地会班艺人正在庙前献艺竞技。乾隆被一曲《关公辞曹》吸引,便停下来欣赏,感觉此曲与宫廷之曲相比另有妙处,便不由自主地上前询问。

演奏此曲的辛安庄音乐会老艺人告诉他,这首曲子糅进了《挑袍》一章。乾隆顿悟,不禁龙颜大悦,回行宫后,亲自批文传旨,命任丘县令召集辛安庄音乐会艺人,将新《关公辞曹》曲谱全本抄录并即刻送往京城。后来,任丘县令按照乾隆旨意将辛安庄音乐会演奏的《关公辞曹》定为每年鄚州大庙的“开光第一曲”。

老音乐会的新曲目新面孔

辛安庄音乐会与时俱进,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每年排演新曲目,有昂扬欢腾的《金蛇狂舞》,更有《母亲》等30多首经典歌曲,老百姓爱听、爱看、爱学。音乐会每年招收优秀青年学员,几十位学员每天集中排练,互相切磋并定期考核,使这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民族音乐美安抚滋润家乡人

辛安庄音乐会的主要乐器包括管子、笙、曲笛、云锣、大镲(chǎ)、小镲、大鼓、小鼓、铛子等,有些乐器是创会初期遗留下来的,不但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还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辛安庄音乐会的传统曲目多为宫廷音乐,极富民族特色,每个乐章都包含着一个历史传说或典故,教育感化、安抚滋润数代人。《孔夫子泣颜回》《山坡羊》等大曲如诗一般叙事抒情,有闻曲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东姜音乐会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姜音乐会

梁召镇的东姜音乐会始创于清末民初,至今还保留着有二百多年历史的200多根“吃会”的竹牌和一面标有“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四造”的会旗。

东姜音乐会表演形式属冀中吹奏乐,乐器包括笛子、箫、笙、鼓、镲和云锣等,演出阵容庞大,一般一二十人,最多时四十多人,表演曲目有《一江风》《二虎争》等,具有古朴典雅、幽静舒缓、情韵悠扬、绵绵不绝等特点,演奏时常给人一种天人共曲的奇妙感觉。

2009年,东姜音乐会被评为首批“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2011年,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东姜音乐会第八代传承人高进宝

东姜音乐会真不简单

1991年,东姜音乐会表演的《桃玉令》被沧州地委宣传部表彰;2011年,在河北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秦川杯”民族器乐大赛中,他们表演的鼓吹乐《喜庆丰收》一举夺得银奖。

你知道吗

大音乐家和东姜音乐会的缘分

20世纪80年代,交通不便,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和音乐家薛宜宾却多次来到任丘的东姜村,原来,他们是被东姜音乐会吸引了。初次听到现场演奏,他们惊叹不已,说:“音乐会所奏曲目,古朴高雅,快慢之间,张弛有度,越到后来,高潮迭起,应该好好保留。”他们又精心做了艺术指导。1994年,东姜音乐会被编入《中国音乐年鉴》。

宣统三年手抄工尺谱曲牌《引魂者渡桥》

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良淀音乐会

出岸镇的东良淀音乐会始创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现保留有清道光三十年、清宣统三年及“民国”十三年的手抄工尺谱曲牌,也保持着较为完整的演出阵容。

你知道吗

寓教于乐的精彩曲目

东良淀音乐会的曲目有几十首,雅俗共赏,有《秋声赋扑灯娥》《沙滩醉卧》《寒梅吐玉》《骤马赴敌》《劝君悲晏婴》等,每个曲目都有一个故事。东良淀音乐会配有成套的彩绘“吊挂”(故事绘画)和耐人寻味的解说,寓教于乐。

东良淀音乐会现有会员50多人,主要乐器有管、笙、笛、云锣、铙(náo)、钹(bó)、大鼓、铛子等8种。表演方式为:坐定、走街、走金桥、走银桥、跑方等。表演过程中配有100余幅吊挂。音乐会的表演方式很灵活,不分场地随时随处皆可演奏,乐队分为文乐和武乐。东良淀音乐会现保留曲谱50余首。1981年,东良淀音乐会选派16人去河北省电台录音、录像。

2007年12月,东良淀音乐会被列入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从东良淀音乐会“吹”到西安音乐学院

2013年夏天,喜讯传来,东良淀村的孟洪生被西安音乐学院器乐专业录取了!孟洪生从小就在东良淀音乐会里学艺,尤其擅长吹笙,他从农村走进著名的艺术院校,把任丘的民乐带到了更大的舞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姜老调

任丘东姜老调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虽世经沧桑,依然代代相传。一百多年前,东姜的老调剧团在任丘及文安、大城、河间、安新等地已颇有影响,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剧团现有演员50多人,除演出传统剧目《丝銮带》《忠烈千秋》《黑驴告状》《三凤求凰》《调寇》等之外,他们还自编自演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的现代戏《路遇》《节外生枝》等。

东姜老调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戏剧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质朴健朗、高亢清婉。

2009年,东姜老调被命名为“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东姜老调的“传家宝”

你认识这些老物件儿吗?这可是东姜老调的“传家宝”——戏箱、圆笼、把子箱,里面藏着各种服饰和文武“家伙儿”等。为了保护这些东西,多少代人接力传承:抗日时,挖坑深藏;发洪水时,筑起高台藏戏箱;逃难时,总是先藏乐器,再顾自家安危。“文革”期间,以孙占元、张国祥等十二个老人为主,据理力争,才把戏箱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现在每逢阴天下雨,管戏箱的老人还总是跑去照看戏箱。东姜老调正是靠这种精神在传承。

多年来,东姜老调活跃了一方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边关的大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