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模式和实践途径的代表性观点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模式和实践途径的代表性观点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的“五大模块”说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黄福军的“四大途径”说分别代表了建构实践模式和选择实践途径的主要观点。“法制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建设是当前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组成模式和架构模块。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模式和实践途径的代表性观点

对于如何建构合理的实践模式,选择正确的途径,理论界见仁见智,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的“五大模块”说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黄福军的“四大途径”说分别代表了建构实践模式和选择实践途径的主要观点。

(一)“五大模块”说

奚建华教授认为,和谐校园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内核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始终是和谐校园建设路径抉择的意义原点和价值切入点。高等院校的建设、高等院校内部办学各要素的整合与协调最终都回归到“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这一中心命题。和谐校园建设不同层级、内容和方向的模式构建提供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物质路径,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提供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意识路径,它们共同建构了和谐校园建设的逻辑和现实起点。

奚建华教授认为,和谐校园建设在微观层面包括四个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即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实现三项职能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关系、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内涵充实与外延扩张的关系,提升高等院校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员工的承受度统一起来,提升促进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和谐校园建设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体制支持。“法制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建设是当前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组成模式和架构模块。

“法制校园”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政策框架和组织示范。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以理顺二级管理权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宏观管理体制和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的建设;三是要建立健全紧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服务等专门制度建设,形成宏观和微观并举、条块结合、穿插覆盖的规则体系,为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平安校园”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排查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和易燃点;要注重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中及时疏导师生员工的情绪,及时排除矛盾和阻力,理顺师生情绪、促进人际和谐;要积极协调好高校办学主体和校园内各经营实体、校园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的日常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预案形成完善的校园安全防范和控制体系,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长治久安。

“生态校园”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体现形式。“生态校园”建设包括校园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在自然生态建设中,塑造功能优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个性鲜明、格调高雅、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现代化大学;实现高校人文生态的和谐,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氛围,包括实现教师与教师人际和谐、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融洽等等。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克服师生关系的僵化和疏离,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道德操守、丰富的学识、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数字校园”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和现代媒介。通过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管理手段与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后勤服务和数字化管理,创建高等院校虚拟的数字化教学和生活空间。其实质就是高等院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专业教育和行政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实现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的高效与优化,进而展拓高校建设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以“数字化”加速推动“现代化”,为和谐校园建设注入现代科技的生机和活力。

“文明校园”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综合体现。营造一种自觉的崇尚文明、践行文明、创造文明、传播文明的文化氛围,要高度重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正气、改进作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形成想发展、议发展、促发展的思想动力、舆论氛围和健康向上的道德环境,积极营造“人本、人文、人和”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8]

(二)“四大工作”说

黄福军认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需从思想和谐、发展和谐、文明和谐、平安和谐、民主和谐等几个基本途径抓起,逐步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各项事业优质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共建共享、校园安全稳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和谐校园。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发展的高校。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高校真正的和谐。科学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和谐发展机制,强化内涵发展,创建节约型校园。

二是大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的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是支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成长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积淀,形成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感受、认同并深深习得这种文化,并将校园文化的烙印带入日后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建功立业。首先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校训、校风、校歌、校标、校徽建设活动,提炼高校精神,形成具有丰富内涵、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其次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社会媒体、校报、网站、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加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最后是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品工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的高校。进一步夯实维护安全稳定的基础,教育广大师生员工牢固地树立维护稳定的意识,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保障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首先是建设良好治安环境。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安全措施,与地方治安部门配合,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其次是确保校园政治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课堂、社团、论坛、出版、网络等思想舆论阵地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政治稳定;再次是完善服务学生体系。要在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和帮助学生就业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实现和谐;最后是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四是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建设民主和谐的高校。要弘扬法治精神,实现民主决策,都应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严格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等措施构建和谐高校。[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