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探讨

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探讨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指向就是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办学要素。

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探讨

傅德印 刘永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在完成了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后,如何保障和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尤显突出了。为此,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指向就是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办学要素。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具体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及其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理应积极响应,并对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各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影响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的探讨,来促进大学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进而为全面推动大学课程质量建设和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服务。

一、大学课程建设质量在本科教学质量中的地位

1.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是大学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基础要素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原因就在于: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手段或工具),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落脚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并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也可以说,学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而教学主要是以课程为单元实施的,教学的内容就是课程。因此,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

2.大学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是评价教学水平好坏的核心观测点

课程质量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性要素。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和人才类型的具体体现,课程实施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课程评估则是检验课程目标实现程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其它课程建设要素是否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主要手段。所以,任何教学评估都离不开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估,而且是评估的核心观测点之一。

二、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分解

(一)大学课程的界定与特点

理论界对大学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大学课程即大学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所有活动;狭义的大学课程即一门具体大学教学科目。而本文探讨的重点是狭义的大学课程。

大学课程是为了实现大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相对基础教育课程而言,大学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内容具有前瞻性和探究性、更注重科学方法论的训练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课程又出现了明显的综合化(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多样化(开设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比例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国际化(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人才需求国际化的需要)以及信息化(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特点。

(二)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分解

1.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的一般涵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具有不可或缺性、相互独立性等特征。因此,质量要素是指构成质量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必要因素,而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就是指构成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整体演化规律的必要因素。

2.大学课程的整体演化过程与课程建设质量环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一门大学课程的整体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课程目标的设计与确定(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各要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3)课程的实施(将课程方案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

(4)课程的评价(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价值的过程)。

依据上述四个阶段,按照全面质量管理中封闭的质量环的要求,以及控制影响一门大学课程实施质量的共性要素出发,本文提出大学课程建设的质量环为:

(1)课程目标的设计与确定;

(2)教师与课程团队;

(3)学生;

(4)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5)教学条件;

(6)教学方法与手段;

(7)课堂教学;

(8)课程管理与文件;

(9)课程的评价与质量改进。

3.大学课程建设的质量要素分解与控制标准

根据上述质量环,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的具体分解和控制标准如表1。

表1 大学课程建设的质量要素与标准表

img1

续表

img2

4.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理解

通过上文对制约大学课程建设质量要素的分析,借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把这九个要素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保障和一个关键。一个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内容(课程目标的设计与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两个基本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三个保障:课程建设条件、课程建设方法与手段和课程建设管理(课程管理与文件和课程评价与改进);一个关键:课堂教学的实施。

三、我校的课程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

(一)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高校扩招后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问题,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计划。经过分析研究,首先从解决课程建设的微观层面问题(即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入手,进而达到确保和促进全校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标。具体做法和成效体现在:

1.创建“五名”工程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我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五名工程”(名师、名学科、名专业、名课程、名教材)建设整体带动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着重抓好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要素控制。

不断加大校内师资培养和引进校外师资的力度,大力推进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着力培养和造就教学名师;不断强化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全校上下基本树立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校风、教风、学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不断深化课程内容建设的改革,促进了理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加强;加大教材选用与建设的力度,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和评估的有关制度,切实提高了教材的更新率和选优率;在办学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快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步伐,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门为教师开设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的培训班;拨出专门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不断修订和完善了课程建设文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课程建设管理;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课堂教学校内专家听课督导和学生评教活动。

2.我校11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取得,即是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又是我校课程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展示,也树立了今后课程建设的典范

通过多年全校上下的努力,我校课程建设的要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基本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质量,从而为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目前我校已拥有了11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电算化、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审计学、质量管理学、经济法学、商务英语

(二)存在问题

但是,冷静、客观地分析,从全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上看,从课程建设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上看,我校课程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精品意识不强;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不多;课程建设的质量要素体系不够健全;课程建设质量水平不够高等。具体从各个质量要素上考察,表现在:

1.教师方面:对教学的精力投入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结构不健全;教改研究不积极、不深入;学术研究浮躁;缺乏教学名师和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2.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不高,学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课程内容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缺乏与理论课程内容相配合的完整、系统的实验实习课程;还有就是不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中。

4.教学条件方面:我校国内优秀教材的选用率比较高,但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选用率很低,甚至几乎没有;缺乏针对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重点支持高水平特色教材编写的系统规划和有效措施;目前校园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网络教学资源却很匮乏,网络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另外,图书资料、实验室及实验教学队伍、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等方面,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5.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普遍,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唱主角;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面,但研制、开发和应用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还处在初级水平。

6.课堂教学方面:备课不认真、不充分,有的教案多年不更新;上课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缺乏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后缺乏必要的作业与辅导答疑。

7.课程建设管理方面:课程建设文件的修订和完善还不够及时、有效;课程建设条件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尚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几点建议和今后的打算

针对我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紧紧围绕“五名工程”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精品意识,进一步深入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建设,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要素品质,从而来推动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师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全力培养和造就教学名师、高水平课程负责人和优秀教学团队。

2.以“四型机关”和“四好班子”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建设,从而带动和促进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继续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切实加强实验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大力促进课程内容的吐故纳新,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

4.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加大对争取到省部级及以上教改教研课题和取得省部级及以上教改教研成果教师的资助力度。

5.在继续加强图书资料、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常规建设的同时,重点鼓励和支持国外优秀原版教材选用与双语教学实施工作,重点鼓励和支持符合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际的高水平特色教材编写工作,重点鼓励和支持网络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工作。

6.大力倡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多媒体式等教学方法,要求每门课程必须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今后凡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教学方法,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缺乏实效的教师,一律不能参加校内外教学奖励的评定。

7.加强备课环节的工作,今后在每学期末或新学期开学前,各二级教学部门都要认真组织一次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加强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和辅导答疑工作。

8.以“质量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文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建立健全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深入开展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和学生评教活动。

9.把精品课程建设由目前的“单打一”式向“精品课程群”建设推进,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我校在做好单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还应跳出以单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单打一”式的课程建设模式,通过对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特别是经管类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以构建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课程群结构体系,从而开展精品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建设是指在单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既注重基础教育,又重视专业教育;既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又重视科学精神教育;既充分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融合上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为此,对下一步开展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具体考虑是:(1)采用以二级学科中某门主干课程为核心,辅以相关四至五门(或三门以上必修课和若干门选修课)学科专业重点建设课程来构建课程群;(2)与理论课紧密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归属同一个课程群;(3)一个课程群设置一名负责人,负责本课程群建设与管理、本课程群有关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本课程群教学运行管理、本课程群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本课程群师资建设与管理、本课程群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的组织等等;(4)探索构建与精品课程群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总之,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个系统工程。相信,有学校的统一领导,周密的布置和安排,经过广大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和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