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崔金红 王朝培 陈恭和摘 要: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普通高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于一体,属于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院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大纲和教材,我们界定《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可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崔金红 王朝培 陈恭和

摘 要: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普通高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于一体,属于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该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系统分析与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就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课程特色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科研与实践互动环节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搜集和分析案例,小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课堂演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系统分析与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专业课。该课程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于一体,是信息时代多学科(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等环节,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处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系统开发”为主要研究过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人员与组织构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可行性分析;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踪该领域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了解其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借助适当的案例教学,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仔细的研究,我们认为该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院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大纲和教材,我们界定《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可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基本概念

课程围绕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在企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并适当补充案例和课外读物,让学生理解概念,引起兴趣。

2.开发理论和方法

课程通过讨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流程再造的作用,分析和比较不同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开发方法。

3.开发工具

课程重点介绍与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关的开发工具,比如Visio和数据库技术。

前者提供了标准化制图的工具,后者信息系统赖以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工具。

4.开发实践

让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实现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并组织参观企业。课程跟踪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发展,讨论热点话题,以期扩大学生的视野。

针对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学生对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要求,从基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信息管理的意识和素质。学生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学习并完成小型管理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的课时比例为1∶1。

三、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首先通过企业实际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国内外企业在信息系统理论方法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课程知识体系的设计情况,对现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组或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内容作为一系列问题提出,教学方式不再是以灌输为主,而是讨论式、启发式、引导式。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最新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研究兴趣、掌握基本科研方法、激发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此课程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上机实验、学生课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和上机实验的教学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设计的上机实验,帮助学生以讲授和自学的方式,掌握Access和SQL Server数据库基本用法,并以Access数据库为开发环境,学习构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学生课堂演示各小组设计与开发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不仅检验了学生学习效果,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

(二)实践教学

1.基础实验设计

由于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涉及的学科多、知识多、方法多、应用工具多,在设计基础实验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注重实验方法、内容和课程的衔接。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进度紧随课堂教学,实验始终与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步。基础实验主要包括了Visio、PowerDesigner、Project软件学习。

2.基于SAP ERP系统的综合实验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在实证的基础上,对某个企业管理问题应用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等分析和设计工具,清晰地表明业务的信息流特征,并构造相应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先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做从前期调研到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一系列工作,既有系统分析工作,又有设计与编程实现,还含有大量的与客户交流。利用学院北京现代服务业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SAP ERP教学平台,抽取ERP中的几个典型模块如物料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让学生体验企业业务流程,同时形象地接触到实际ERP系统的界面组成与布局、功能层次、表单设计、报表设计和后台数据库等,很好地加强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兴趣。

3.基于项目实践的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基于实际问题,以针对实践问题的逻辑建模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安排了基于项目实践的课程设计,以实证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工程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培养一个完整系统的开发过程,这样才有深刻的体会。教师会要求学生分成3- 5人的小组,像做毕业设计一样的选题、调查、分析、设计、实施、汇报演讲,有几届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一举多得,在课程设计打下的基础可以延续到毕业设计中。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深化实习项目作业,不但深化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而且在开发案例中让学生了解若干领域内最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

(三)科研与实践互动环节的设计

据不完全统计,课题组成员近年在各类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本课程深入研究教师如何更好地将科研工作与实践教学、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的结合,设计相应的创新型科研实践活动及参与机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自主探索实验环境,由教师指导学生的参与科研和实践创新活动;探讨如何建立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机制,给学生提供实践,进行创新机会。本课程力图推动教师将科研工作和科技发展融入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体现科研成果、映射研究前沿,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从实践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四、课程特色

学生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开拓思路,较全面客观地了解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学生们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信息分析与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素养与能力。通过让学生完成案例的搜集和分析,开发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等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领域的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搜集和分析案例,小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课堂演示等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1.继续深化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课程包括演示型实验教学、案例型实验教学、参与型实验教学、设计型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开出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并加强对学生实验的跟踪与管理。

2.系统地提炼本课程的关联知识

根据本课程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深入研究在设计型实验与综合型实验教学环节中,本课程所应用到的相关课程的关联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竞争能力。

3.培养新技能——开拓能力

通过让学生完成案例的搜集和分析,开发小型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环节,使学生理解“活”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精髓,培养学生具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领域的能力。

4.合作与沟通——适应社会

我们要求学生在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课堂上小组演示,能够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这些做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模拟了现实社会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从2002学年到2006学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都来自信息学院,每年100多人,与信息学院招生人数相符,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平均分为87.35分。

在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中,除了对老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都给予充分肯定之外,认为老师“上课讲解详细清楚,并能以实际操作给学生做示范,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调动课堂氛围,授课有重点,条理清晰,课堂效果好” ;除了对老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都给予充分肯定之外,并认为“提供的课外案例很有代表性” ;“结合实际的教学风格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很有收获,授课深入浅出。 ”

通过考查学生完成的信息系统案例的分析、小组作业和课堂演示,我们认为《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际效果令人满意的。学生搜集的案例大部分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的,他们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基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应用角度出发,分析系统成功之处。学生开发的小型分析与设计系统涉及学校、医院、图书馆、音像店、餐饮、企业等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领域,基本可以在系统需求分析部分中,总结出系统背景材料、主要问题和设计目标;在系统分析部分,采用E- R图和数据流程图工具实现功能分析;并采用Access实现系统数据库设计和部分功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书第7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甘仞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戴伟辉,孙海,黄丽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孙志恒.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计算机教育,2010 (2)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