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的特性探讨

新课程的特性探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研究,新课程正稳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此笔者对新课程的性质作了一些探讨。新课程的实施不是对原有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反思中在批评的基础上继承。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新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研究,新课程正稳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此笔者对新课程的性质作了一些探讨。

一、新课程的批判性

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没有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一样。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不在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而我国虽历经七次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使得学校教育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场所;2.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势力强大,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偏重书本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几乎脱节;4.课程的管理过于集中,使得学校、教师没有参与课程的热情。

二、新课程的继承性

新课程的实施不是对原有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反思中在批评的基础上继承。我国的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与所处的时代要求一致,但一切课程变革也都是在继承已有的课程实践的成功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不断发扬已有的、正确的、成功的课程基础上,以前面实施的课程作为改革的起点,进行合理的学习和借鉴,才能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改掉旧课程的种种弊端,对于已有的先进经验、先进理论,先进做法,不但不能抛弃,反而应该继承和发扬,让其与新的教育实践、新的教育经验、新的教育理论结合,产生更先进的经验和理论。

三、新课程的实践性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新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程为我们教育的未来勾画了一幅美丽的前景,其理论的产生源泉是前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经过鲜活的教育实践的检验,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比较先进、比较完善的课程理念体系,于是推广,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用这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和武装我们的教育思想,但理论相对于教育实践活动,总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教育实践活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各地各校的环境不尽相同,会不断地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经验,这些实践中的遭遇又为新课程理论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正是这样,新课程先进的理论在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教育实践活动又不断地修正,完善甚至摈弃新课程理论,使之更加接近于教育实际情况,更加接近真理。

四、新课程的主动性

主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教育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是以《课程标准》来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它没有指定的教材,它要求把广大教师作为课程的一种资源,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扼杀了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制的参与者、研究者、开发者。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即使不编教材,也有权选择教材。教师应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学生不可能买多套教材,但教师需要了解和学习各套教材,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才能教得活、教得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主动地探究知识。

五、新课程的探索性

新课程的“新”是相对于“旧”课程而言的,我们已经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育方法。“旧”代表着过去,代表着已经存在的成功或者是失败,过去有的可能是辉煌,也可能是悲伤;而“新”表示还没有的、不曾存在的、需要去创造的未知的事物,从“旧”到“新”就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工作者从已经存在的现实走向还不确切的、需要探索、有待展望的未来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师和学生要面对一些从来没有面对的问题和现象,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和现象,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敢于为人先,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积极探究,大胆将视觉触及到前人或者他人还没有研究的教育领域,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欢迎不同的观点争论,从而让教育的未来呈现精彩纷呈、蓬勃发展的局面。

本文发表于2004年7月21日《教师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