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违法犯法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违法犯法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违法犯法的主要原因这些年来,大学生犯罪发生率逐年上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在违法犯罪时,并非完全不懂法,而是知法犯法,在实施犯罪时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但法制观念很淡,心存侥幸心理,自认为只要手段高明一点就不会被发现,从而走向犯罪道路。一些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氛围的影响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

■ 大学生违法犯法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来,大学生犯罪发生率逐年上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校园里能发生马加爵制造的这类重大血案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济不完善

国家正处于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之中,旧体制的作用正在消失,新体制正在建立健全起来之中。新的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价值观念与旧的平均观念、计划观念、传统观念相互摩擦、冲突、交融,使社会某些领域产生形形色色的失范行为。高等院校也受到强烈冲击,各种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既包括先进思想,也包括消极思想。各种思想的活跃,必定会使部分大学生的个体自控力减弱,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失信、腐败现象等,给高校对学生实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时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理应知法、懂法、守法。然而由于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片面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忽视法律素养的培养,使得大学生中的法盲大有人在。某大学生在斗殴中严重伤害他人身体,被捕后振振有词地讲自己是正当防卫,其实他对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知之甚少。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过法律基础课,知道刑法等,但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的,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这些都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在违法犯罪时,并非完全不懂法,而是知法犯法,在实施犯罪时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但法制观念很淡,心存侥幸心理,自认为只要手段高明一点就不会被发现,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3.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阶段,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心理上存在着自我意识增强与认识能力发展不协调;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理想性丰富但现实性贫乏;喜欢交往但又存在自我封闭等特点,这种心理上的特点,使大学生表现出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思想活跃敏感,有理想、有强烈的正义感等优点,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大学生具有强烈、激动的情感,易冲动好表现,易丧失理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已初现端倪,知识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大学生成为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他们往往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值,从一开始,他们就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不能通过正常渠道释放,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加上一定诱因,就有可能通过犯罪释放出来。

4.学校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大学的管理较为松散,存在对学生的管理有所疏忽的现象。如果这时候学生本人缺乏自控能力,就容易使自己缺乏行为规范,随心所欲。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爱好、行为、消费等情况漠不关心,即对学生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一概不知,对学生要求上放低标准,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如考勤制度,不准夜不归宿制度等。有少数大学生经常旷课,甚至彻夜不归,同学没有向院系报告,上面也不闻不问,甚至有少数院系领导对学生错误思想和违法的苗头也听而不问、视而不纠。这么一来管理人员省事,学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学生的业余时间抓不紧,放任自流。实行双休日以来,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增多了,在这期间,如果学校不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学们就难免接触社会上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以消磨时光。

5.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氛围的影响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一些父母以物质刺激调动子女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子女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进步,使一些孩子陷入了“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泥潭;有些父母以种种方式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子女的过分要求,对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子女的过错百般袒护,甚至放纵怂恿,使子女养成唯我是从,蛮横霸道的任性性格;还有些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家庭残缺不全,导致孩子产生孤僻、冷酷、无情的性格。这类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因“先天不足”而缺乏免疫力、抵抗力和自控力,一旦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发生了矛盾,就会产生越轨行为。

6.受社会不良环境影响

部分大学生从高中“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进入高等学府,被人们视为“时代的骄子”、“命运的宠儿”,他们在一片赞扬声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吃喝热、交友热、旅游热、使用高档手机热、穿名牌服装热等在大学校园盛行,导致一些大学生盲目攀比。特别是一些从农村考来的大学生,由羡慕到嫉妒城市学生,在不具备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为改变自己的形象(所谓“包装自己”),为追求享乐等而不惜铤而走险,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