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何龙群校长在六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完成整改项目32项,占应整改项目总数的90%,其他整改项目根据条件也在有序推进当中。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何龙群校长在六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党和国家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各种重大考验,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学校也在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的大局,充分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以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为载体,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认真整改,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任务,形成了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完成整改项目32项,占应整改项目总数的90%,其他整改项目根据条件也在有序推进当中。作为全国、全区和高校工委的重点联系单位,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群众总体满意度达98.7%,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二)办学层次实现新突破,学科建设全面推进

2009年1月,学校被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确定为2008—2015年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制定和实施了《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1年)》,相关学院和学科根据《规划》要求,制定了《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建设任务书》和《博士学位支撑学科建设任务书》;与中央民族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了我校6位教授的博士生导师资格;与中山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大学同意在我校设立“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和申报工作扎实开展,13个学位点学科获得了总计195万元的自治区财政资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和法律专业硕士授权点通过审批,实现了学校专业硕士授权零的突破。

调整和完善学科布局。制定了《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组建方案》;撤销政法学院,设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进一步加强理工科学科建设,拟订了《广西民族大学工科发展三年计划(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与北京佳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协商合作筹建广西民族大学软件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引进博士、教授12人,录用硕士研究生45人。修订了《广西民族大学教职工培训进修规定》,制订了《2009—2010学年度教师进修工作计划》。资助教职工攻读委托或定向培养博士11人,国内访问学者3人。12人获得广西地方财政资助出国学习、进修。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比例为46.2%,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65.6%。1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外国语学院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民间文学教学团队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名教师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称号。59人被评为2007—2009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质量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新成果

教改立项和成果喜人。档案学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壮语》、《化工原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等4门课程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公共心理卫生》(《公共心理学》)获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文科综合”、“物理”、“经济管理”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第五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7项,启动项目7项。有1项课题入选广西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综合类项目,“东盟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写作学人才培养模式”等2个创新实验区成为首批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国第九届多媒体大赛中,获高教文科组一、二、三等奖各1项,高教理科组二、三等奖各1项。在第七届全区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首届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

教材建设有新起色。校级教材立项经费从原来的1000元提高至3000—5000元,调动了广大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21部教材获得校级立项,其中校级重点立项10项,校级一般立项6项,共资助经费68000元。《东南亚经济与贸易》、《新编大学物理实验(英汉对照)》、《壮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壮汉英三语对照)》、《审美学原理》等4门教材获“十一五”期间第二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在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中获全国银奖和铜奖各1项,列广西高校之首;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2项;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博客商务主题赛一等奖;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舞蹈节目二等奖1项,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2项,三年级组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广西高校泰语演讲比赛中包揽前三名;获广西首届翻译大赛特等奖2项;在我校承办的广西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教学设计单项奖2项;在第五届广西啦啦队健美操比赛中囊括体育专业组中的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和三人操3个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广西赛区冠军。

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2009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435名,在职研究生1202名;本科招生专业50个,其中新增会计学、广播影视编导专业,共录取本科生3354人,预科生163人,专科生398人;一本录取的文史类和理工类分数均高出区内最低控制线;二本录取的文史类和理工类最低分数均高出区内最低控制线37分;相思湖学院新生报到1782人,报到率83.66%,文、理科录取分数均居全区独立院校前列。

预科教育扎实推进。预科学院按期完成了整体搬迁到西校区的工作;修订了《广西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2010—2014年发展规划》,启动了申报“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前期工作。

继续教育工作有新突破。制定实施“继续教育三年振兴行动计划”。新开办了48个校外教学点,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函授点办学行为,初步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学分制管理系统的研发并投入使用。出台《广西民族大学非学历教育暂行管理办法》,规范非学历教育办学行为,面向社会举办8次培训班,培训学员549人次。函授招生工作圆满完成,报考4111人,录取3415人,录取率为83.07%,完成计划指标122%。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新的提高。

(四)科研成绩显著,服务社会能力有新提升

学校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获16项国家级课题,为历年之最,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西南边疆项目4项,共获资助经费达193万元。获省部级立项25项;获教育厅立项38项;校级课题立项86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7项,有1项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专利成果转让;125项课题获准结题,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2项,厅局级27项,校级64项。对2008年度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奖励,共有264名教职工获科研奖励267万元。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有所增强。与河池市政府签署了《校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的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与广西化工研究院等12家单位进行科技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学校被评为2009年“广西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

学术交流活跃。举办“第二届中越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专题会议”、“全国档案学理论学术研讨会”、“中越发展论坛”、“2009年第15届松香年会”、“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理论基地第三届年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学作学术报告60场次,鼓励和资助多名教职工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学报工作有新收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名刊工程中期检查,并继续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文献评价中心核心期刊目录,在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中名列前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广西第七届优秀期刊奖。

研究生创新活动成果丰硕。获得2009年区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39项。评选出2009年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00项,资助总额22.4万元。开展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文竞赛,举办首届研究生田野调查资助立项活动,资助了20项田野调查和社会调查项目;开展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演讲竞赛,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学术表达能力

图书馆藏呈现出特色化、专业化。在图书采购中进一步对重点学科倾斜,试行教职工网上图书推荐征订系统。实施专题特色数据库工程,包括广西作家文库、东盟中文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学术氛围。制订和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学术规范》,修订《广西民族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暂行规定》,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完善基层学术组织,形成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五)国际交流有新拓展,国际化进程加快

留学生培养进入国家队,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争取,教育部国际交流司专家评估,2009年10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学校,这是我校留学生培养新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总数已达1017名,分别来自21个国家。落实广西政府奖学金老挝留学生项目,招收17名老挝学生。362名留学生完成学业,其中37人在汉语水平考试中取得7级以上的优异成绩。

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进展。与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获得批准,并在两国主席见证下签署协议。承担了国家汉办2009年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派往泰国46人,菲律宾25人。举办了4次汉语水平考试,首次承办汉语高等考试。泰国教育部在中国建立泰语水平测试点预测,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与我校合作进行。承办国家汉办委托的第一期非英语语种汉语教师培训班(泰语),培训了来自广西、云南等地的30名汉语教师。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2009年,共接待国(境)外来访或顺访团组55个409人次;与国(境)外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新签协议9份,续签协议8份。首次与泰国曼谷大学、泰国苏叻塔尼皇家大学、泰国作家协会、越南“165计划”办公室、越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承办了越南“165计划”5期短期培训班和1期长期培训班,有来自越南河内、凉山高、中、基层干部共127人参加了培训。共派出1972名学生赴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有关合作院校学习和实习,为学校派出学生最多的一年。

(六)抢抓机遇、筹措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紧紧把握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大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重要机遇,积极向有关部门寻求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我校争取的自治区政府平台1个亿的项目和教育厅平台1.45亿的项目已经国开行总行审批,并签订了贷款项目,第一批款项已于2010年元月5日到账。争取到新增贷款中国建设银行项目1.5亿元,中国银行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由于贷款使用落实较好,在教育厅下达的2009年广西高校建设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中,我校获得2009年财政贴息1000万元,预拨2010年财政贴息412万元,居全区高校之首,保证了学校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支付。举行了西校区二期工程开工仪式,截止2009年12月31日,西校区二期工程中的学生公寓楼、理工实验楼、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进场施工,艺术楼、图书馆项目完成设计方案;东盟学院大楼项目已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进入设计阶段;一期工程继续完善,相思湖学院学生公寓B6—7#楼、园林绿化工程、内湖修建工程、田径运动场基础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东校区各项工程稳步推进。网球馆、学术交流中心已完成土建工程竣工验收;四坡十四栋学生公寓、附中综合楼工程进入公开招标阶段;国际教育综合楼工程已完成8层施工;完成图书馆、科技楼报告厅、四坡八栋学生宿舍及桂圆路翻修等31项维修工程;相思湖治理工程雨污管网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七)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民族团结取得新成绩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等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广西各界妇女庆“三八”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比赛,获得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召开“庆国庆迎中秋”各族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倾诉’诗歌朗诵会”、广西民族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承办了自治区主席马飚形势政策报告会。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强烈谴责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引导各族师生认清事件本质,并及时解决新疆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相思湖论坛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十佳校园BBS”称号,是获此荣誉的唯一一所非重点大学。

(八)切实关心师生利益问题,努力为师生办实事

2009年,学校认真贯彻就业工作各项方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促进2009年毕业生充分就业。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校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升学人数为3407人,就业率达96.39%。学校荣获自治区“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完成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的13个单位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学院签署了《广西民族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学生扶贫助困工作扎实开展。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680人1249.65万元;审核和发放各项奖助学金9855人次1605.68万元;发放物价补助、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共计20919人次445.76万元;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到1510个,发放勤工助学金280.55万元。

三栋高层全额集资住宅楼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参加集资的教职工喜迁新居;新建第30栋住宅楼项目进入招标阶段;启动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作;启用四坡新食堂,开辟八坡教工餐厅,为学生和教职工就餐提供便捷服务。认真做好教职工慰问及生活特殊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工作。实行《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外出参观活动安全协议书》;积极向离退休人员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两会”精神;从2009年起在职教职工每年增加一个月的固定岗位津贴,退休人员每人每年增发600元生活补贴。

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启动《防控甲型H1N1流感预案》,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宣传、预防服药、设立隔离区、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及时治疗患病学生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积极扶持附中筹建新教学大楼,完成附中旧教学楼的拆迁工作;努力争取有关部门对附中附小办学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的资助和支持。

(九)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对全校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了134件规章,修订31件规章,新制定34件新规章;对学校部门管理制度及各类办事程序、办事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范。研究制定了《广西民族大学岗位设置方案》,开展岗位设置的前期工作。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加大。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在自查自纠阶段全校共查处小金库728.65万元,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将各部门收费按照财务制度纳入财务处收费管理系统,减少了收费漏洞;制定了《广西民族大学基本建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民族大学基建工程项目招标代理单位选择暂行办法》等基建管理文件,推进基建工作依法管理;健全物资招标采购机制,全年采购106项,实际金额1942.45万元,节省资金288.03万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成经济合同审计事项271项,合同金额达20214.12万元;基建与维修工程结算审计79项,审定金额9132.6万元,审减率7.5%。

积极开展标准化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认真做好节水节电各项工作,学校被评为南宁市节约用水管理先进单位;签订经济服务实体《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伙食价格管理体系,确保饭菜质量和物价稳定。

加强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排查整改工作,严打校内违法犯罪活动,抓获不法人员49名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协助上级部门进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校友联络、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也顺利完成。当然,在2009年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各学院、各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资金紧缺和资金积滞并存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学校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201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编制“十二五”规划、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建设、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国际性大学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全力以赴完成和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和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规划,统一思想,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新世纪的前两个五年计划,学校突出特色、创新优势、抢抓机遇、争上台阶,实现了共建、更名、申博等重大突破,构建起了高水平民族大学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学校将面临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举办建校60周年庆典、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验收、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搭建东盟学院高层次平台等。我们要在原有发展基础上,以内涵建设为主,以“丰富内涵,拓展平台,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内容,认真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长远规划和学科、队伍、基础设施各专项规划。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当前,国务院正抓紧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期明确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方向: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需要服务;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边疆地区的民族院校,我们既要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积极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需求,要以全球的视野,从国家战略、区域建设的高度来规划学校的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围绕社会需求,丰富内涵,拓展各类平台,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质量,潜心打造学校各项事业的品牌。

另外,要启动60周年校庆的前期工作。成立学校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机构;制定《广西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筹备方案》;做好广西民族大学50—60年这一阶段的校史编写工作和各种展馆的筹备工作;积极联系校友,改选各地校友会领导机构,召开第二次校友代表大会。

(二)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申报,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积极落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任务。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1年)》要求,巩固各学科建设成果,完成2010年建设目标。落实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的合作协议内容,确定2010年省部共建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国家民委科研课题和经费资助,鼓励高水平的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担任博士生导师、参加国家级项目课题研究和高级别学术会议;推进中山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地建设,尽快招收博士后,建设各博士授权点、支撑点的学术信息平台,为通过中期检查及合格验收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将专业学位由重点大学下移一般大学的机遇,把硕士点申报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学位上,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体育、翻译等专业硕士点;同时重视申报应用类硕士点,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我校学科发展的合理布局;继续加强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高校的合作,联合申报硕士点、博士点,拓展研究生教育的领域与范围。继续搞好原有硕士点建设,采取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式,对学位点学科进行检查评估。

支持理工学科发展。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工科发展三年计划》,积极推进工科建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企、校地合作。

着力培育和打造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设立“相思湖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军人物的作用;实施“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学科带头人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力争有1到2个创新团队被列入自治区第四批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完善学科建设机制。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各学科建设工作的组织,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院两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为学科建设提供保障;修订《广西民族大学学科建设要求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及《广西民族大学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学科管理活动。

(三)深入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加快课程改革。以国家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档案管理学》课程网站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网站,发挥精品课程的品牌优势;做好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加快精品课程教材的出版;启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争取成为自治区级、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积极培育特色专业和新增专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争取自治区教育厅实施的“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加强专业网站的建设,做好现有的4个国家特色专业点的中期检查工作。对近3年的新增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夯实新专业基础;积极挖掘原有专业新的生长点,以增设本科专业方向为突破口,优先发展区域经济急需的工学专业和其他应用类专业,不断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教学团队的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创建国家级教学团队。

继续推进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在加强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基础上,深化内涵,努力打造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培育多一些自治区级教学名师,争取产生国家级教学名师;抓好各级各类教改工程的研究和结题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以申报国家级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预科教育改革。研究制定国家级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申报方案,认真做好申报前期工作;制定实施《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规定》,改进预科学生管理工作。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拓展办学类型,提升办学层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积极探索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办学的路子,建立广西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广西壮汉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努力争取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项目。

(四)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拓展科研为地方服务的平台。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落实与防城港市、河池市等地方的合作协议,拓宽合作项目,形成积极主动的良性合作机制;大力开展科普和“三对创新活动计划”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组建开放式的东盟学院,建立东盟问题高端研究平台,综合各学科优势,集聚人才,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科研共同体,加强与东盟国家和国内重点大学的科研合作,创建多学科联合的集约型科研平台,培育若干个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群体。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推进研究性教学;探索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弘扬学术道德,强化学术规范;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构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按照教育部的建设要求,以构建具有先进实验教学理念、完备的仪器设施、高素质实验员队伍的实验室为目标,全面开展实验室内涵建设工作。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度和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继续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形成若干个辐射性、共享性强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力争获得“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目。

(五)拓展平台,加快国际性大学建设步伐

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为契机,加快实施以东盟各国合作为重点,兼顾港澳台及欧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大学发展战略。举行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挂牌仪式,做好首批学员的招生、教学工作;积极筹建与印度尼西亚卡查玛达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的工作,努力推进与越南海防大学建立孔子学院的工作;加强与越南165项目办公室的合作,落实2010年培训项目;努力争取承办“中国东盟教育高端论坛”;积极申报国家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项目;重视和加强校园网英语版和东南亚语言版建设,建立东盟文献及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努力成为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战略的重要信息中心;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氛围,完善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多层面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国际大学建设的积极性。

大力推进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扩大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启动与老挝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落实和接收越南和泰国合作院校的“2+2”和“3+1”培养模式的学生,推进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专科院校和我校联合专本连读项目的各项工作。

落实和争取多层次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加大留学生奖学金宣传力度,积极办好国际教育展,认真做好中国政府奖学金、广西政府老挝留学生奖学金、广西政府柬埔寨留学生奖学金和南宁市政府柬埔寨留学生奖学金的招生、遴选和培养工作;抓住中美两国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互派留学生合作的机遇,积极争取美国学生到我校留学。

(六)以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学生公寓、理工实验楼、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艺术楼、基础设施等项目201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图书馆、学生食堂及附属用房、体育场馆项目;着力抓好自治区主席项目和自治区重点扶持项目——东盟学院大楼建设;积极配合李宁基金会做好田径运动场的建设。多渠道融资,为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并做好2010年政府贷款贴息的争取工作。

完善东校区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国际教育综合楼建设,做好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争取年内交付使用;完成网球馆、学术交流中心装修;加快附中教学楼、学生公寓6#工程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品牌活动建设工作;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思想动态,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丰富心理咨询栏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加强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争取辅导员出国培训项目;依托民族和谐素质建导中心,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民族和谐素质。

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建设校园文化。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主题,把宣传作为一种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打造校园网站、校报、校园广播、电视等舆论阵地;加强校院两级宣传信息工作队伍建设;注重校园文化标志物的设计、创新与宣传,凝聚“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八)围绕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西民族大学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全校新一轮全员聘任工作,切实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

加强各项资金管理和财务监控。编制2010年预算分配方案和2011年预算,做好学校财务运行情况分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落实,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继续抓好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为重点的清理规范工作,积极对二级财务进行业务检查和指导,杜绝“小金库”的产生;树立绩效评价新理念,合理配置学校资源。

把握重点环节,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协议采购、定点采购,试行网上询价,对“招标采购评审专家库”人员进行培训,完善物资招标采购档案制度;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认真做好全区艺术高考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抓好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并对全校各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修订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办法,制定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办法及财务收支审计办法;重点加强对东校区完工项目的结算审计和西校区二期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提高基建资金使用效率。

健全后勤保障机制。制定《广西民族大学修缮工程管理暂行办法》、《校园公共物业管理办法》,完善管理制度;优化饮食服务,完成民族餐厅油改气工程,做好四坡食堂申报“食品卫生A级食堂”建设工作;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易发传染病为重点,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积极做好学生参保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工作和执业校验工作;建立智能水电管理平台,提高节水节电效果;完成教职工高层住宅及网球馆周边道路、围墙、绿化等配套项目建设;做好新校区校园管理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新校区后勤保障体系和校园管理体系。

(九)努力做好让师生普受惠、长受惠的工作,创设绿色和谐校园

大力推进相思湖治理。重点推进相思湖雨污管网改造,建立提升泵站,与市政污水干管衔接;修建一坡沿湖路挡土墙,安装沿湖路栏杆、提示牌;进一步美化湖畔环境,重塑相思湖良好生态。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建设创业促进会,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在创业知识、创业项目、创业政策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和实践;进一步加大对“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力度,拓展贫困生专项培训体系,提高贫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参加入伍预征。

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兴建第30栋高层住宅楼,加快推进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项目工作进度,进一步缓解教职工住房问题;积极为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解决办公场所问题,改善办公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问题。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开展校舍安全排查工作,组织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强化突发事件联动机制,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应对能力。

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把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专家顾问咨询机制、落实专家聘用制等制度。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0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事关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扎实推进,全力冲刺,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努力构筑起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基础平台,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