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传播与语言文化的分析介绍

信息传播与语言文化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传播则是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基本手段。信息需要的永恒性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永恒性,而信息传播的永恒性又沉淀为信息传播的历史性。

第四节 信息传播与语言文化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后,含义通常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在英语中,“communication”的意义主要包括“传递、传达、交流、交往、沟通、通信、传染”等。“communication”与“传播”相比,不仅具有单向的精神内容的传布、扩散和物质实体的传扬,而且具有双向的人际交往、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意义共享等含义。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中有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在40年代,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汇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传播学的出现把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新闻学研究置于更加宽阔的视野中,使它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清晰的概念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于“传播”的解释和理解是正确地认识和探寻人类传播的状况和规律的基础。据台湾学者罗浩的搜集,“传播”的定义可以列出以下多种:(1)传播是思想或理念的语文交换;(2)传播是人们致力于为他人了解,又同时了解他人的过程;(3)传播是人们在互动关系中产生共同行动的过程;(4)传播是为求得有效执行,以防卫和强化自我而对不确定状态的消除;(5)传播是使用象征事物来传输资讯、理念、感情、技术的过程;(6)传播是把对某一事物的理念由一件事或一个人移向另一件事或另一个人时出现一条联系线索;(7)传播是将生活世界中不连属部分与另一部分联接的过程;(8)传播是把含有一种意识的音讯由来源传向接受者以施加影响的行为;(9)传播是一种权力藉之而施展的机制。[6]

丹斯在《人类传播功能》(1976)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的统计结果发现有128个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传播定义反映了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中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对于传播的代表性定义,可以将其分为五类:(1)“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的定义是: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2)“影响”说。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认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3)“反应”说。这类定义吸收心理学中刺激反应论的观点。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4)“互动”说。格伯纳认为:传播是“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瓦茨罗维克等人认为:“在互动的情境中,信息价值的所有活动都是传播”。这些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5)“过程”说。希伯特认为:“传播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传播不是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德弗勒和丹尼斯在《大众传播通论》(1989)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信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它要求传播有始有终,而且传播的效果最终能够显示出来。

人类的传播活动是在一定意识的支配下的一种有目的、有对象的活动。传播活动的发生、运行、终止的全部过程都带有明显的或隐蔽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之前需要制定出活动的计划和步骤。传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自择、自控、自觉、自愿、自知、自发的信息传播活动。在传播活动中,从信息的采集、鉴别、选择到加工、传递,都显示着创造性的智慧。

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符号会聚、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操作、共同完成传播活动的过程。没有传播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传播过程便不能存在。传而求通,传播是双向性的,是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信息双向沟通与交流。传播是互动性的,即传播者与受传者不仅共享信息,而且互传信息,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传播是共同性的,即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要真正传通,必须有共同的经验系统和符号系统。传播还需要协作性,即传播是传播组织内部协同操作完成的,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在相互协调中一起完成的。

传播是合作行为,要有效合作就必须遵循以下会话合作准则:(1)数量准则。说话时既不能说得不够,也不能说得太多。(2)质量准则。说话者自己相信所说的内容是真实的,不能弄虚作假。(3)相关准则。说话要围绕主旨,不说与主旨无关的话。(4)方式准则。说话要明白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仅要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还必须考虑说话人的动机、意图、态度,以及言外之意。

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人际传播具有亲近性、直接性和互知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具有快捷性、扩散性、公开性的特征。国际传播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有效的传播总是建立在彼此全面、正确的了解基础上的。

从远古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传播与人类密不可分。传播是人类永恒的活动。传播是空间的连接体,它使信息不受高山大川的阻隔而传之万里;传播也是时间的连接体,它使信息不受沧桑岁月的磨损而传之千年;传播还是人类的连接体,它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传播则是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基本手段。信息需要的永恒性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永恒性,而信息传播的永恒性又沉淀为信息传播的历史性。

二、传播与语言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切传播的核心。没有语言,人类的文化就不能延续下来。因此,研究传播就必须研究语言符号。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高级复杂的符号系统。在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标记或指代了某种事物或思想,它可以被分解为语音形式、文字形式和语义内容三个方面。

完整的语言符号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听觉物质化的语音形式、视觉物质化的文字形式,也包括符号信息化的语义内容。符号负载着某种信息和语义,信息和语义也不能脱离符号而独立存在。

语言与意识是不可分离的。许多人以为人在沉思默想时可以不用语言,只有将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时才用语言。其实人们在沉思默想时用的是内部言语,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用的是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都是对语言的运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细针状的电极嵌入被试者口腔的肌肉内,并让被试者默诵一首诗。被试者虽然不出声,可是他的思维却始终有电位变动伴随着。然后再让被试者朗诵这首诗,所得的电位变动记录与前者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在传播活动中语言是无法脱离意识和思想而单独存在的。

传播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风尚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最具特征的东西。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的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事实上,新闻传播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的。文化的存在形式与传播形式常常互为表里,使得文化交流成为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告诉我们,交流与发展总是密不可分的,文明越发展,交流就越具有广度和深度。

文化由人类的多元性产生和演变出许多特征。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在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产生出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由于一个民族、国家的生产方式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表现出时代的特性。任何民族的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创新,都有其内在的继承性,都经过了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取舍。离开了继承性,就谈不到发展和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逐步走进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文明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影响提供一种新的语境。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世界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民族的传统特质,进行发展创新,又要避免被异文化完全同化,这就需要对自身文化进行整合。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是一种价值体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是多元的,不存在单一的模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民族性,这是一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当任何一种文化失去其民族性时,它作为独立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已经成为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在这样的条件下,世界性的文化接触更加频繁,文化问题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随着西方文化对世界影响的增强,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认识和把握也就更为重要。在进行国际新闻传播时,要特别注意文化的差异,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现在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不停地传播到四面八方。冷战结束后,各国都开始关注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文化手段已经被称为外交中与政治、经济、军事并列的第四种手段。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信息往来越频繁,越容易增进了解。政治信息交流越及时,越能避免发生武装冲突。另一方面,好斗的国际传播媒介也可能把人民拖进战争的灾难,那些带有敌意的国际传播往往会成为对象国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祸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