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立足复合型城市规划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1.本课题的目标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综合性、专业性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本项目以江苏省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为总体奋斗目标,拟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改革,以实现下述目标。

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立足复合型城市规划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的目标

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综合性、专业性强。传统的教学体系有两种:以建筑学与城市设计为基础的物质规划型教学体系和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为基础的宏观政策型的教学体系。从目前城市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城市开发与建设部门反映出的信息表明,这两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均显现出一定的不足。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正蕴藏着全新的拓展机遇,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索城市规划复合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业已成为我国规划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本项目以江苏省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为总体奋斗目标,拟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改革,以实现下述目标。

(1)在既有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组织和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

(2)以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规划理论与规划设计、区域规划与城市设计并重的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学术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城市规划专业优秀人才。

(3)结合现有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拓展学术领域,并加强和完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教材的建设工作,通过多部本科教材和参考论著的出版,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形成较大影响。

(4)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继续保持和扩大本学科在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社会实践报告与居住区设计竞赛中的既有优势,并进一步提升本校的教学和学术声誉。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继承和发扬我校“中西兼并,严谨求实,学以致用,开拓创新”优良传统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新技术教学与设计教学的综合训练,在注重学生基本功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加强现代技术与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交融与互动,研究和探索适应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培养新模式与新途径。

(2)建立一套以复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摆脱物质空间规划型与宏观区域政策型两种传统城市规划教育体系的局限性和相对隔离状态。

(3)应对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根据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对城市规划专门人才的要求,在既有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以江苏省城市规划品牌专业建设为总体奋斗目标,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国家“十五”规划纲要的任务,结合国家城市建设实践,追踪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针对中国城镇建筑环境的整体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依照建筑学这一一级学科,融合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及其理论以及建筑技术科学,以国家专业实验室CAAD实验室、UNESCO的GIS亚太培训中心和VR工作站为支撑,借助本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与美、加、澳、日、德、瑞士、瑞典建立良好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新的教学体系建立和系统的课程群建设,加强学生培养渠道的宽口径,探索和研究城市规划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本科生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宽阔学术视野和务实工作作风的优秀专业人才,使目前学生培养的传统模式有所改进、突破、创新和提高。并重点在城市规划本科生教学上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职业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整体协调和统一,加强各二级专业学科的交融与整合,突出人才培养的多元复合化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建立与国际先进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接轨、基于建筑学为背景并融入区域观念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完善包括课程大纲、教学方式与手段以及教材等的专业课程建设。

2.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观念及组织方法,将原有以建筑学“注重物质空间设计”教育为主的传统城市规划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为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注重宏观政策规划与物质空间设计并重”的教学体系,建立利于学生认识前沿与社会需求的开放式教育机制。

3.围绕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目标,组织“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城市建筑类型与设计”、“城市专项系统与规划”、“城市相关知识与综合”、“城市规划实践与拓展”等课程群,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系统的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4.借助本学科拥有国家专业实验室CAAD实验室、UNESCO的GIS亚太培训中心和VR工作站的优势,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以GIS与VR技术为核心,建立教学的数字技术应用研究平台,保证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5.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与“规划理论”为纵向主干的互动式教学框架,逐步建立起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进行生动的实例讲学;高年级的规划设计课与教授研究室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参与重要的规划设计竞赛或研究性的实践项目;采用研讨型和倡导型教学等新型方式。

6.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结构体系和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改革的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面对社会实践,密切结合中国城镇建设实践尤其是江苏自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旧城更新、城市设计、小城镇规划建设、城镇物理环境控制和节能技术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2.结合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使他们通过对城市规划更为广泛领域的研究,培养理论探索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术视野以及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敏感度。

3.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培养教育之中,使学生借助现代城市规划科研教学的技术支撑平台,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和技术,向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4.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以及物质形态环境设计与社会经济类课程的整合研究,理顺规划设计和理论主干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适应能力、设计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

5.扩大开放加强交融,充分利用本学科已先后与美、加、澳、日、韩、德、瑞士、瑞典建立的良好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展国际教学,逐步实现与国际先进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的接轨。

6.建立以建筑学一级学科为主体的宽阔学术平台,形成以本学科两院院士为核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学科、建筑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学科群体,带动学生培养整合模式的开展。

五、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阳建强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

img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