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品牌专业

建品牌专业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系教学设备齐全,实验手段先进,管理模式开放,建立了多个供学生实验实训的场所。计算机科学系在全院率先提出,无论学生基础有多差、无论教学任务有多重、无论创业之路有多艰难,教学改革一刻也不能停止。

院系风采

健康卫士的摇篮

———医学院简介

医学院是仙桃职业学院重点院系之一,成立于2002年8 月,由原仙桃卫校整体并入组建而成。医学院在成立之初,设有临床医学、护理两个专业,2005年增设医药营销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有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医药营销专业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国际医药贸易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学、药理学。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医学院现有教学班98个,在校生5000余人,规模居全院之首。

医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室装备一流,分基础医学实验基地、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三大块,下设微形态学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网络多媒体诊断实验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诊断实训室、无菌操作室、模拟护理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重症监护室、美容护理实训室、针灸推拿实训室、眼视光实训室等17类实验实训室,拥有多媒体教室3间,并先后配备了一大批先进的医学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现有教师123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50人;研究生学历3 人,本科学历90人。

三年来,医学院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落实“三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教学管理方面突出了管理方法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实行层层负责的“三级管理”:医学院党总支及院级领导齐抓共管的一级管理,各科室牵头负责的二级管理,十三个教研室具体抓的三级管理。医学院以教研室为阵地,以课程为龙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高职高专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科学制订各课程教学计划;精选教材,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选派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保证授课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严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的测评关,确保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内培外聘”的形式。对校内青年教师统一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培训,实行“老带新”,由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教学;组织集体备课、教研,开展公开课、研讨课、汇报课、竞赛课等活动,严格、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及名牌医学院进修相关专业技能;注重与校外医疗单位和知名院校联合办学,积极聘请专家学者来医学院进行授课、学术讲座交流,使教师们不断地充电加油,以适应新形势。

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能力提高。坚持“明确定位、整合课程、分层教学、简化教材、案例引路、强化技能、岗位对接”的指导思想,按照“理论够用、技能管用”的要求,着力培养“三个面向”的实用人才,即面向农村的医疗人才、面向城市社区的医疗人才和面向医药营销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训方面坚持规范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注重效益,由实验中心集中管理实验实训设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还结合专业特点,成立了医学驿站、天使之约、康泰协会、爱眼协会、针灸推拿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敬业精神。2003—2005年,医学院多次组织临床、护理等大型技能比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医学院坚持“科研先行、科研兴院”,结合教学实际,承担了省级重点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编有《晨煦报》和《医教简讯》一报一刊,以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和交流。为了让学生迅速、高效地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防治手段及护理程序,医学院组织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资深专家编写了一套《医学生实习指导手册》。在医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2级460余名学生于2004年参加专升本考试,99人被录取,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

医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谨记医学教育的使命,紧紧抓住学院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步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撰稿人:饶剑辉)

产学研之路 育实用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系简介

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2001年4月,现有学生2500余人,分别就读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3个专业。系里下设系务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招生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软件工程研究所、应用维护教研室和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专职实验师6名;副教授4人,讲师22人;研究生3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能力,是一支乐于奉献、团结务实、充满朝气的队伍。

计算机科学系教学设备齐全,实验手段先进,管理模式开放,建立了多个供学生实验实训的场所。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网络通信实验室),设有计算机组装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原理与接口实训室和软件工程研究所,供学生上机实训的计算机500余台。

计算机科学系根据学院提出的“一专三强,身心健康”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计算机科学系在全院率先提出,无论学生基础有多差、无论教学任务有多重、无论创业之路有多艰难,教学改革一刻也不能停止。为此,计算机科学系以培养学生尖子为突破口,逐步形成特色教育;以学习型社团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2002年,计算机科学系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了第一次课改,删除了不适应学生学习的部分课程,紧密围绕市场开设课程,并选拔一批基础好、专业强的优秀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形成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特色。2001级毕业生有三分之一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其他学生迅速融入市场,得到了用人单位很高的评价,毕业生庞炜在湛江市公务员考试中获第一名。

为了不断强化教风和学风,计算机科学系提出了“教风靠教改,学风靠竞赛”的口号。每位教师根据所带课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允许改革有先后,但不允许不改革。五年来,教师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改革如CAI教学、案例教学、网络化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建立了先进的考试测验平台,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大部分的课程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中英文录入比赛、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会计点钞大赛等大型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加强教学的同时,系里还十分注重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成立广播台、篮球队、足球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计算机组装DIY与网页制作爱好者协会,举办大专生辩论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送知识下乡等活动。

计算机科学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其他院校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已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教材多部。同时,计算机科学系以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所为依托,适应市场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自主开发了“考试系统”、“财会收费系统”、“房地产管理系统”和“圆盘液压制鞋控制系统”,其中“圆盘液压制鞋控制系统”、“房地产管理系统”分别被列为省级、市级科研项目。2004年,计算机科学系自主研发的“房地产管理系统”通过仙桃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被列为市级重点攻关项目。2003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胡文斌、雷天明制作的网页《中华梦缘》获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三等奖。计算机科学系还负责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以及INTERNET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承担全院其他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以及相关的培训任务,并且被指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湖南大学远程教学基地。

IT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迎接挑战,为争取把计算机科学系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系部而努力奋斗!

(撰稿人:刘斌仿)

创一流管理 建品牌专业

———电子信息系简介

电子信息系前身为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由公共课部托管。2003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正式通过省教育厅专业设置评审。尔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从公共课部剥离,于2004 年4月独立成为电子信息系。2005年3月,学院正式确定电子信息系为重点建设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

电子信息系现有教师37名,其中正副教授8名,讲师6 名,助讲15名,专职实验教师4名,专职辅导员4名;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电子信息系设办公室、学生科、教务科、实验实训中心、招生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等管理机构,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与微机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计算机辅助设计4个专业方向。目前,电子信息系有教学班20个,学生910人。

教学设施初具规模,实验设备先进。现有基础实验室4 个,即仪器仪表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有专业实验室5个,即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实验室、PLC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有多媒体室4个、基础实训室3个、专业机房3个;校内实习工厂正在筹建中,并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建有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电子信息现已形成校内专业实验室、实习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训练平台,满足了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电子信息系认真贯彻学院党委提出的“打造就业型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技术、善创新”的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较明显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

在教育管理中,电子信息系认真落实学院党委提出的“正面引导、搞好服务”的德育工作原则,坚持“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项工作”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的学生工作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诚服务每一名学生,促进了良好系风的形成。

在教学改革方面,狠抓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学生”的原则,确立了“听得懂、感兴趣、会应用”的教学改革目标;更新观念,探索高职应用电子类人才的素质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合理配置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比重,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社团组织电子爱好者协会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社团,学生孙文举、刘鹏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并屡获佳绩。2005届毕业生专升本比例为25%,就业率为100%。

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系教师先后承担了2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院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精品课程的研究任务;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出版了《单片机实训教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实训教程》、《数字电子技术实训课程》、《EDA实训教程》等6本教材,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电子信息系正朝着“创一流管理、建品牌专业”的目标奋进。

(撰稿人:徐国洪 陈培军)

九万里风鹏正举

———中文系简介

中文系是仙桃职业学院最早成立的系部之一,作为其前身仙桃师范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教育学院联办中文大专班已有近30年历史。2001年4月,仙桃职业学院中文系正式成立。经过不懈的努力,中文系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从最初的40人增加到400多人。目前,中文系有汉语、文秘2个专业,正在筹办新闻采编与制作、播音与主持专业,同时还承办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

中文系办学经验丰富,专业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整齐。拥有正教授1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16人,讲师及相当职称的12人;有硕士研究生6人,省管专家1名,特级教师2名,学院名师2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涌现出梁大新、刘砚中、王选贤、乐其麟、杜望祥、危艳萍、万国艳、刘彩蓉等一批学术带头人;在普通话、口语教学方面,师资力量尤为强大,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 名,省级测试员7名。

自成立以来,中文系坚持以德育为先导,注重思想教育,加强正面引导,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创新意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中文系率先提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的教学理念,坚持用“一体两翼”的指导思想办专业,培养“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的中文实用人才。所谓“一体”,就是以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讲授、阅读为主体,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所谓“两翼”,就是以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以普通话口语、演讲口才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练一笔好字、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并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将实训内容引入传统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力图通过吟诵诗文、复述中外名著故事梗概、讨论等实训形式,把枯燥、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增强文化底蕴的同时,锻炼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技能的运用水平。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历届毕业生专升本比例均名列前茅。2004年,中文系34名学生参考,28人被录取。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中文系结合学生特点举办了具有中文特色的“镜湖风情”说唱文艺晚会、中华古诗词吟诵比赛等活动,并在大一学生中开展朗诵、征文比赛,在大二学生中开展演讲、辩论比赛。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如2001级学生张萍萍、熊雄在“全国推新人大赛”江汉平原赛区中荣获“十佳”荣誉称号,2003级学生李媛代表学院参加湖北省高校普通话大赛获得优秀奖。

大力扶持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才情。中文系两大品牌社团“梧桐林文学社”和“镜湖文学社”引领全院社团文化。两大文学社团主办的《梧桐林文刊》、《镜湖水》、《镜湖青年》等刊物,在文学青年中广为传阅,并受到市内外文学界人士的高度赞扬。2002级学生李海波、韦海霞等联合推出的文学专集《镜湖文丛》和韦海霞出版的专著《左岸·右岸》得到了李前程院长及专家们的肯定。此外,中文系还坚持不懈地编辑《快乐写作》一书,三年编成三辑,全面反映了中文系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成果。几年来,中文系培养出了甘应鑫、李海波、韦海霞、刘寿柱、赖诗博、纪锡垕等写作好手,他们在校期间共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500余篇(首)。

重视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为龙头,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五年来,中文系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中的两个子课题,完成省级课题2个,有82篇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奖。同时,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知名教授王又平、戴建业、梁志群、李安平、刘汉民等和著名作家董宏猷、凡夫等前来讲学,为学生不断注入来自社会、来自时代、来自生活的新鲜血液。

注重对周边城市的文化辐射和对本地文化的引领作用。梁大新副教授先后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召集的《大学语文》和《实用写作》研讨会、湖北省第五期优秀中青年专家理论培训班;危艳萍、万国艳等担任过仙桃市政法战线演讲比赛的首席评委,并多次受其他单位的邀请指导各级各类演讲、辩论比赛,受到了一致好评。此外,中文系的教师还积极参加了本市许多重要学术文化活动,并给予了学术理论上的支持。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文系在厚积中展翅翱翔,必将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撰稿人:贺 军)

务实创新谱华章

———英语系简介

2001年4月,英语系正式成立。2002年,应用英语专业被学院首批确定为全院特色专业。2003年,应用英语专业在省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合格专业。目前英语系设有应用英语、英语教育两个专业,拥有专职教师50 人,其中外籍教师3人,客座教授4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1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英语系现有学生700多人,主要培养从事商务、外贸、涉外文秘、英语教学等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教学设备齐全。英语系配有办公电脑4台、收录机52部、音响设备1套、各类教学磁带3000多盒、教学光碟1500多盘、英语图书资料10000多册,拥有视听实训室3个、多媒体教室3个,硬件设施和资料均能满足教学需要。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英语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巩固,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德才双馨的师资队伍;按照“立足市场、依托优势、植根本位、瞻顾异域”的原则,推进专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学分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相长,初步形成了适应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组建高水平精干的师资队伍。英语系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国内外学术造诣高、有独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名家参与重要课程的教学;评选教学名师,推行优秀教师挂牌上课制;请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为学生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学习,加大与国内外高校交流、互聘的力度,不断引进新的知识和经验,提高本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规范管理,建立严格的教学考核制度。

实施全新的人才培养策略。按照学院提出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现实”的要求,英语系确立了“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弹性学制与灵活就业相结合。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把专业办在求学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点上。二是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三是积极推进学分制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要求确定选修课程,考试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允许重修;允许已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允许学生中途停学参加社会实践半年至一年,然后再回校完成学业;就读设有专业方向的学生可在一年级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可以在本专业下选择主攻专业方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口本科院校输送人才。四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设立大学生扶贫助学基金,组织环保、募捐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五年来,英语系各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本系教师先后承担省、市、院科研课题8项;有25篇教学论文获奖,有5人的教学论文获得省级奖励,其中1人获省级一等奖;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参与湖北教育学院合编教学参考读物1本;参编高职高专英语教材1部;自编校本教材《英语语法训练精编900例》、《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辅导用书》、《英语口语教学概要》3部。2002年,在学院举办的大学生科技知识竞赛中,英语系学生获第一名。2005年,在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英语系2名学生参赛,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全省组织的“专升本”考试中,升学率达60%以上。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8%,就业形势保持着良好势头。

英语系全体师生将发扬团结奋进的精神,在开拓奉献中实现更为辉煌的目标。

(撰稿人:丁华中)

养浩然正气 育法律人才

———政法系简介

政法系是仙桃职业学院新设置的系部,创建于2002年9月。三年来,政法系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两课”和法律事务专业两个教研室,开设经济法律事务和行政法律事务两个专业方向;有教学班7个,学生332人;拥有1间多媒体教室, 1个高标准模拟法庭,14000余册图书资料。

教师是立系之本。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政法系先后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引进硕士研究生6名和本科生7名。系里从实际出发,坚持青年教师入门培训制、带教导师制、集体听课制、定期研讨制,组织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使业务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有2名教师考取在职研究生,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司法职业的执业资格。全系现有教职工2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有研究生6人,在职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13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充满生机与活力。

政法系以培养“政治合格、品行端正、知识够用、能力过硬”的学生为宗旨,着力造就基层法律事务工作者,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机关的管理人才和实用型法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政法系提出了“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知行合一、重在实践”的教学理念,并且以此为指导,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突出核心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增设了法律实务、证据法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编写了案例集,购置了100余张法律案例光盘,制作了多门课程的案例教学课件,教师在引导学生弄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案说法,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学生学习饶有兴趣,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与此同时,系里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用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创办了《法眼》报,成立了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法律实践协会、法学沙龙、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开展以法律实践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增长才干。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每年暑假组织学生进行普法调查和法制宣传;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每月走上街头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每天中午和晚上开通校园法律咨询热线。每年举办一次法律文化节,内容包括法学讲座、知识竞赛、时事辩论、模拟法庭、论文竞赛、文艺演出等,仙桃电视台将政法系第三届法律文化节的模拟法庭开庭活动拍成专题片,于2005年12月中旬在“江汉视线”栏目播放。组织师生旁听民事和刑事案件庭审,增长见识,并且在仙桃市法院、检察院和3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训基地,为仙桃市1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特色法律服务。

政法系频开学术讲座,营造学术氛围。仅2005年,本系就有7名教师作了9个专题的学术讲座,并延请校外陈志伟、刘小虎、黄旭辉3位法学博士和2位优秀律师前来讲学。全系科研氛围浓厚,成果骄人:编撰了《法律案例集》和《“两课”教师论文集》,有40余篇学术论文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有2人参与并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2人正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政法系还担负着全院“两课”教学的任务。“两课”教师殚精竭虑,改进教学。一方面,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入“两课”课堂。另一方面,联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取舍,充实大量鲜活的、有说服力的内容,努力增强“两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2005 年4月,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暨管理工作会议在仙桃职业学院召开,院领导在会上介绍了“两课”教学的做法,来自省教育厅和全省各高校的100余位“两课”教学专家听取了政法系6位“两课”教师的公开课,对政法系“两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备加赞赏。

政法系创建三年来,全系教师默默耕耘,不少品学兼优、才华横溢的学生脱颖而出:2002级学生朱日恒被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高校三好学生”、“湖北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出版个人传记《求学记》,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并创办了《学院青年报》;2002级学生王录锋被评为“仙桃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03级学生陈海燕被评为“仙桃市优秀团干”;周学霞在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屡创佳绩,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运动员”;2003级学生胡伟宁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2004级学生李宝儿、徐田浩目前是政法系《法眼》报编辑和主笔,其中李宝儿的散文诗深受学生喜爱。政法系还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实用型法律人才,不少毕业生已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正成长为基层法律实务部门的中坚力量。

政法系正筹办市场营销专业,朝着兼有法律实务和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方向发展。

(撰稿人: 李贵成 綦保国)

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育系简介

五年前的今天,教育系同学院一同胜利地实现了由中专向大专的历史性跨越。2001年成立之初,教育系设置了系办公室、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室,心理咨询室等机构。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系的主导专业,开设的课程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公共课主要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普通话口语、书法等;专业理论课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英语教学法;专业技能课有:乐理基础、视唱练耳、琴法基础、舞蹈、绘画基础、手工等。教育系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具有高等专科层次、能在学前教育等相关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现有学生159人。

教育系担任专业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活动课教学的教师有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另外,从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名。乐理、琴法、舞蹈、绘画等艺术性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分别由音乐系和美术系专业教师担任。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有符合专业要求的练功房、琴房、画室等。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达到了最佳效果。

学前教育被喻为“朝阳专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教育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克难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团结拼搏,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

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教育系成立以来,全体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精选教材,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迅速适应新形势。系里鼓励教师向名牌高校的名师学习,加入相关的各种学术团体,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脱产或在职进修的良好条件,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激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7 篇,参与了华中师范大学《小学心理学》的编写,科研课题《湖北省地方高职院校新生适应心理研究》已获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现已正式启动。

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系经常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党的意识,树立了远大目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全系学生的70%以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组织纪律性大大加强。

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上,坚持规范管理、严格管理,建立了卓有成效的督导机制。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监督,经常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管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们在学习中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系风和学风,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零缺勤,教学秩序得到了保证。此外,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师生互动,逐步形成了现代教学观念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了教学相长,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改革方面,酌情精简理论课,适当增加试唱练耳、钢琴训练、儿歌创作、美术简笔画、手工艺制作等技能课,既让学生按要求修完计划内的全部理论课程,又通过科技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竞赛等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系在仙桃市城区建立了7个实训基地,每届学生的实习实训分三阶段进行:刚进校时用一周时间进行“岗前早接触”,让学生直接深入幼儿园进行观摩,了解工作对象、工作性质,明确工作方向,增强学习主动性;每学年安排两周时间专门用来实训,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接受实际锻练;毕业前用半年时间实习,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早接触、勤实践、多技能、会应用”的新路子。

回首五年风雨历程,教育系全体师生精诚团结,携手共进,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系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为学院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人:李雅培)

绣七色彩虹 展美育新风

———美术系简介

2003年岁末,科技楼大厅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李前程院长在美术系迎新年晚会上强调指出:“美术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办得很好,学院将加大力度,扶持美术系的进一步发展。”值此五周年校庆之际,回首美术系快速发展的历程,深感“特色”是立系之本、“发展”是强系之基。

2001年,美术系正式成立,迎来了第一批新生。经过几年的发展,美术系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教师32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1人;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现有画室12间,多媒体教室1间,电脑设计室1间,材料工艺室1间,园艺实验室1 间,园林实训基地20余亩。

努力打造强势专业是美术系的不懈追求。美术系原有装潢艺术设计、美术教育、服装表演、园艺技术4个专业。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寻求更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2005年又增设服装设计和插花艺术2个专业。美术系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06人。

在教学中,美术系建立了“基础+专业+实践”的课程模式,提出了“两看四培养”的基本教学原则,即看市场需求,看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系里设有造型基础、设计、园艺3个教研室,每门课程在制定计划、执行落实及作业评审上都有专人负责,具有相对的统一性,避免了教学的混乱。从适应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美术系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将设计的概念融入基础课教学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系里经常组织规模大、层次高的教师作品展和学生作品展。每一个阶段教学结束时,都有相应的作品展出,素描展、色彩展、设计展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出效果醒目。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专业理论够用,实践勤于动手”,几次成功的插花展令人赏心悦目。美术系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在首届“青春中国”广告大赛中,郭海等6名同学获二等奖,梅爱冰、杨薇老师获“园丁奖”;在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上,汤章枝、薛菲同学获优秀奖;在湖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美术大展上,潘小雨、初海亭同学获优秀奖。美术系教师在各级各类展览中获得奖项20余次,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在学生管理方面,美术系坚持“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管理”的理念。首先,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党团建设。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成立了学生党支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热情,形成了思想的共识与团队的合力,使学生增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美术系建立了《文明寝室评估方案》、《教(画)室清洁评估方案》、《学生课外活动安排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由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成立值日督查小组,每天进行检查,量化管理,将检查结果与各班辅导员的津贴直接挂钩,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为避免工作的片面性,美术系建立由系学生科、辅导员、学生干部三方配合的多元管理渠道,对学生实行综合管理。第三,坚持以文化为基础、以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学院第二届大运会上,取得2金1银3铜的佳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系篮球队获“联通杯”第三名;在学院举办的文艺晚会上,美术系的“时装秀”轰动一时;在“电信杯”首届女子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上获“组织奖”。在各类活动中,美术系学生展示了才华,锻炼了能力。

美术系十分重视毕业生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加大了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力度,积极指导学生就业。2001级毕业生就业率100%,2002级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2001级学生郭海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江西南昌创办培训公司,年收入近8万元。2002级学生许力2005年7月竞聘到广西苍梧学院(省属本科院校)美术系任教。2003级部分学生在实习阶段已被有关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形势喜人。

美术系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思考为先导、务实为作风、协作为方式、进取为目标”的基本工作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美术系将不断克难奋进,沿着自己的特色之路走下去!

(撰稿人:韦恒文)

巧抚八音琴 放眼八万里

———音乐系简介

2002年4月,音乐系与教育系分离,成为学院的一个独立系部,现开设音乐教育、音乐表演2个专业。音乐教育含声乐、钢琴表演、舞蹈、乐器表演、作曲5个专业方向;音乐表演含通俗声乐表演、民族声乐表演、美声表演、各类电声乐器演奏、各类管弦乐器演奏、通俗音乐创编、电脑音乐制作7个专业方向。音乐系现有8个教学班,学生261人。

音乐系现有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4人,特聘教师6人,在册教职员工24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讲8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73%,学历达标率100%。系里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现有钢琴96台、管弦乐器100余件、标准舞蹈练功房2个、多媒体教室1间、专业音响1 套,影碟录放机8台,专业图书资料丰富,MIDI教室和数码钢琴已经投入使用。

音乐系采取“一定二拜三比四学”的方法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定”,即教师专业定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二拜”,即在校外拜师和系内“老带新”;“三比”,即优秀教案与优质课评选比水平,教学观摩展示比质量,教师专场音乐会比实力;“四学”,即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参观兄弟院校,观看学习国内外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演出,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获取新的教学科研信息。经过不断努力,音乐系建立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梯次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学术影响大的教师队伍,基本上做到了“站在讲台上是名师,走上舞台是名角”。

为了适应现代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音乐系不断更新各项岗位职责和工作管理制度,在教学上大胆改革创新。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基本上与国内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接轨,构建起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在教学思路上提出了“两个结合”、“两个培养”和“一专多能”。“两个结合”,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岗位相结合。“两个培养”,即在工作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熟悉岗位,注重特色,敢于竞争;在音乐活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善交际,能策划会管理,能训练会编导。“一专多能”,即精通一门音乐专业技能,掌握两门以上的音乐专业基本技能,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音乐艺术人才。在授课形式上,采取大课、小课、分组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运用“交流式”教育手段,因人施教,分层教学。这种做法既明确了师承关系,增强了责任心,也便于师生在教学中进行交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系除积极开展传统的优质课、优秀教案等项目的教学比武以外,还开展了独具音乐特色的教学科研活动。一是集中集体智慧,开展专业会诊课。从2002年开始,每学期都开展1—2次专业会诊课活动,教师和学生提出教与学中的突出问题,在会诊课上展示,课堂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现场示范,通过专业教师集体观看、讨论,在认识与观念上碰撞,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和训练方法来指导教学。二是组织学生专业汇报演出活动。每学期举办1—2次学生专业汇报演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和实践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随时掌握教学状态、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每一次学生专业汇报演出,师生们都会有新的收获。三是主动与外界联系,为师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音乐系与共青团仙桃市委联合主办了两届湖北省江汉平原歌手电视大赛,并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同时,还经常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来学院指导教学,进行现场表演。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请进来”,开阔了师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师生的专业素质。

建系四年来,音乐系走特色之路,创品牌专业,不仅教学科研成果丰富,走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而且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及学院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窗口。音乐系成立至今,出色地完成学院下达的20余场文艺演出任务,为市里和各友好单位进行专场演出13场。2004年以来,音乐系学生获省市奖18人次,获全国奖2人次。首届毕业生全部就业,学生竞争实力得以显现。2002—2005年,全系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作品)32篇(件);获省级学术论文二等奖3 人,三等奖2人;获省级专业比赛二等奖1人、优秀奖4人;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级大型音乐活动6次;出任省、市级音乐比赛、专业比武的评委20人次。

经过四年的砥砺,音乐系正朝着“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争创一流”的目标前进。

(撰稿人:张明星)

扬奥运精神 铸体育品牌

———体育系简介

仙桃职业学院体育系的前身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体育科,2001年4月学院成立时,属公共课部下设的体育教研室。2003年10月申办体育教育专业,同年12月获省教育厅批准。2004年8月开始招生,专业代码为660112,目前有学生163人。体育系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田径、武术、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为代表的优势专业。

建系两年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体育系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教师18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学科分类齐全,教学设施完备。先后投资近百万元,配有较齐全的训练比赛设备、器械以及各类教学仪器;建有田径场1片、多功能健身房1个、舞蹈练功房1个、高档乒乓球室1个、网球场2片以及其他各类球场近20片;拥有各类专业图书、杂志近千册。

两年来,体育系全体教师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承担全院近万名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和体育教育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学院各类运动队的训练。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正学高、德才双馨”的师训,发扬“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的系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多证培训、全面发展、注重基础、重点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课堂教学“跟踪管理”、运动训练“目标管理”、学管工作“全程管理”。有机地把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课堂督查与重点抽查结合起来,使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体育系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2—2005年四次组织学院田径代表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共夺取9金7银6铜,团体总分连年进入前10名,连续四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2002年被省体育局授予“特殊贡献奖”;陈东、李永峰、周学霞、王治宙等4名学生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运动员”;李福贤老师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教练员”。完成省级课题《大众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由龚庆华副教授任副主编、陈远发副教授参与编写的《大学体育》教材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在全省部分高校发行。完成了全省高职院校类《公共体育课大纲》、《体育教育专业大纲》的编撰工作,且即将付梓。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体育系被评为学院“先进单位”,先后有4名教师被评为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系主任龚庆华副教授被评为学院名师。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体育系新生军训汇操表演夺得第二名,并获“优秀组织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体育系将全面贯彻学院党委的各项决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增加专业设置,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校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力争在全国各类运动会中再创佳绩,努力使体育系在同类院校体育系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行列。

(撰稿人:龚庆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