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礼仪的素养训练和行为准则

社交礼仪的素养训练和行为准则

时间:2022-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仪是指导人们与他人相处时,让对方感到舒适的行为准则。可见礼仪体现了人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外在表现形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

礼仪是指导人们与他人相处时,让对方感到舒适的行为准则

——佩吉·波斯特

我国香港有个大富豪名叫李嘉诚。他是非常重视礼节和教养的一个人。对于他几个孩子的教育,他就这样总结过,他是三分之一在教怎样做生意,三分之二在教怎样做人。他曾定下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周一晚上一家人一定要一起吃饭。用餐时他和家人对佣人都是彬彬有礼,他会对给他端汤的佣人连声说“谢谢”。曾经有个商人去拜见李嘉诚,他说令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就是李嘉诚先生虽然是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对人却一点架子也没有。那次见面结束的时候,李嘉诚先生不但亲自送他走出办公室,还一直热情地送至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上时还没有离去。这一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明白李嘉诚之所以事业能获得如此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待人真诚、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可见礼仪体现了人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青年人提升自我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言:“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

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范行为,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代所说的“礼节”都是有据可查的。例如,握手礼的由来就是古人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的;而碰杯礼的由来据说是过去角斗士为了表现未在酒中下毒,角斗前要将杯中的酒洒向对方的酒杯以证明安全等。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自我测试。

社交礼仪自我测试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注重社交礼仪的人? 不妨先来做一个自我测试。

1.介绍集体时,应首先介绍( )。

A.熟人 B.集体中的领导者

C.女士

2.介绍他人中,哪项规则是错误的?( )。

A.尊者优先了解情况 B.先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C.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D.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3.介绍他人或为他人做引导的手势应该用( )。

A.食指 B.拇指 C.掌心向上 D.掌心向下

4.在介绍两人相识时,应遵守的原则是( )。

A.先卑后尊 B.先尊后卑 C.先女后男 D.先主后宾

5.握手的时间应控制在( )秒钟以内。

A.2 B.3 C.5 D.10

6.自我介绍时,正确的名片交换顺序是( )。

A.客先主后 B.身份低者先 C.身份高者先 D.主先客后

7.我们在呈递名片时,以下不当的做法是( )。

A.只可以用右手呈递 B.要将名片正面朝向接受方

C.接受的名片应放到名片夹或上衣口袋中

8.普通场合的拜会时间应控制在( )以内。

A.1小时 B.半小时 C.3小时

9.礼仪是一个人性格、( )、品味、道德修养的外化。

A.仪容仪表 B.服饰打扮 C.气质 D.仪态

10.接听电话过程中如有突发状况需暂时让通话对象等待,时间一般不超过( )。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5分钟

11.接电话的最佳时机应在铃声响过( )之后。

A.一声 B.两声 C.四声 D.五声

12.下面哪一项不能成为职场着装的禁忌?( )。

A.过分杂乱 B.过分鲜艳 C.三色原则 D.过分短小

13.我国的国花是( )。

A.牡丹 B.菊花 C.玫瑰 D.郁金香

14.下列哪些是不允许正式赠予的礼品?( )。

A.烟、酒 B.书画

C.纪念章 D.组织形象标识产品

15.在五人座的轿车上,最尊贵的座位应当是( )。

A.副驾驶 B.后排左侧 C.后排右侧 D.后排中间座

16.为客人奉茶时,通常不宜斟得过满,更不允许使其溢出杯外。正确的做法是应当斟到杯身的( )处,不然就有厌客或逐客之嫌。

A.2/3 B.3/4 C.1/2 D.4/5

17.路遇他人应该( )。

A.靠右侧行走 B.主动侧身让路

C.快步行走 D.互不相让

18.在楼道行走或上下楼梯时应( )。

A.靠右侧行走 B.靠左侧行走 C.走中间 D.随意

19.在地铁、火车、剧院、宴会厅等公共场所,朋友或熟人间说话( )。

A.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要轻声细语

B.可以不顾旁人高谈阔论

20.礼仪是以( )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符合礼仪精神和规范的行为准则。

A.平等关系 B.和谐关系 C.亲密关系

标准答案为:1.B  2.B  3.C  4.A  5.B  6.C  7.A  8.B  9.A 10.B  11.B  12.C  13.A 1 4.A 1 5.C  16.A  17.B 1 8.A 1 9.A 2 0.B

以上测试如果正确率超过三分之二的话,说明被测试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一个比较注重行为规范的人。反之就意味着被测试者礼仪意识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很可能导致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懂得礼仪的人在使他人感到轻松快乐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人格。当其对他人表现出和善和礼节时,此人也会从中享受到特别的幸福感。这种感觉不断刺激人们铭记礼仪的内涵,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遵守礼仪的准则。

一、现代社交礼仪及其相关研究

1.概念界定

礼仪即尊重的含义,具体表述为在人际交往中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的表现和仪式。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可能就重视你,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礼多人不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外在表现形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和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和体现的修养风度。[1]

综上所述,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也就是待人接物之道,它强调三个方面:交流、沟通和规则。

2.理论基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在交往中一直遵循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而中国几千年来传颂的儒家思想也把“礼”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这些准则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影响。相对于我国来说,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十分强调礼节的重要性。

美学是社交礼仪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研究的是美的定义和美的规律。礼仪与美学的关系是:“有礼则雅”,符合礼仪的做法是美的;美是衡量礼仪是否完善的标尺。因而我们可以说礼仪实际上是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美。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交际。交际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交际作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会行为,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常见的社会现象。

传播学理论是社交礼仪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传播学所研究的是信息传播的规律。如我们用传播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的交际活动,即被称为人际传播。通过研究得出两者的关系:礼仪活动通常与传播密不可分,传播学是礼仪规范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交际是信息传播,传播制约着交际。

另外,“交际”这个词语在汉语中出现,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宋朝儒学大师朱熹作注:“际,接也。交际谓人以礼以币帛相交接也。”而《孟子·万章下》曰:“敢问交际,何心也?”这些内容都阐述了交际的含义就是交际的方式和礼仪的关系。此后,“交际”一词就被泛指为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应酬。社交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3.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社交礼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教育是否基于道德教育中;二是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是否基于道德教育中

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意见,现代伦理学研究的普遍看法是礼仪不属于道德。他们认为礼仪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社会活动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社会关系就有了研究如何搞好这种关系的学问。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但是不能把它等同于其他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道德与伦理研究。

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礼仪是基于道德产生的。在这种理论下有两种观点,即“还原说”和“独立说”。“还原说”认为礼仪的价值是它体现了公认的道德原则。人们的交流需要共同语言,礼仪就是一种能表达所有人都理解和认可的语言。“独立说”认为良好的礼仪是跟尊重别人、诚实等原则并列的独立道德要求。“礼貌与尊重人、为他人着想或宽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礼貌总是包含着表示尊重、宽容和为他人着想。因此,礼貌是道德行为中一种基本的交流形式。”这种观点表示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多种道德原则的共同表现,所以它是一种独立的道德标准,不能将它等同于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种。[2]

中国学者的观点比较简单,似乎礼仪属于道德是根本就无须讨论的真理。比较集中的观点是“礼仪的根本是道德,正因为有道德作为内在根据,礼仪才未被看作社会强加于人的外在的行为规范”。

(2)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既是对文化文明的传承,同时也彰显了个人的素养与气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礼仪在世界各国都是一门必修课。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交礼仪能够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具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能帮助一定的主体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包括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第二,它能促进人们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增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贵在有礼。有礼之人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能扩大交往的圈子。第三,它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中人人都具有良好的礼仪形象,必然能使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二、素养培育

交际交往也需要技巧。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免不了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和陌生人初次会面时,能否做到知礼、守节,往往关系到自己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和双方关系的发展。

1.要素结构

在正式社交往来中,礼仪包括会客礼仪、问候和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座次礼仪、乘车礼仪、行路礼仪、电梯礼仪、礼品礼仪和宴请礼仪。掌握了这些社交礼仪就能使我们在社交往来中避免言语、行为有失,同时也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2.方法演练

(1)会客礼仪

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会有迎来客往,在会客的过程中要想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要在往来过程中始终做到文明、礼貌、热情的三原则,俗称“待客三声”。所谓“待客三声”是指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来有迎声

来有迎声指的是当客人到来时要主动、热情而友善地与客人打招呼,主动、热情、友善地问候。

问有答声

问有答声指的是当面对客人提问时要有问必答,不厌其烦。有问必答是一种耐心,同时也是个人教养和风度的体现。

去有送声

去有送声是指善始善终,是文明待客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客人离去时,不管对方有没有主动道别,也不管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是否顺利,都要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主动向即将离去的客人表示真诚的拜别。不做好这最后一个环节,前面的良好表现都会前功尽弃。

同时仅仅在口头表述上体现文明与礼貌是不够的,更应当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如只讲礼貌用语,但却缺乏必要的诚意,就会给别人以形式主义或被勉强的感觉,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沟通的效果。

如何做到诚心诚意地会客,体现在与客人交流沟通时做到眼到、口到、意到,我们通常称为“热情三到”。

眼到

眼到是指会客时要善于与对方进行眼神的交流。面对客人时,无视对方或不注重规范地乱看都是失礼的行为。要注意眼神交流时间的长短和部位是否正确,尤其是注视对方的角度是否向对方传达了你的尊重友善之意,斜眼或者全方位扫描对方的做法都是失礼的行为。

口到

一是使用通用语言。使用普通话是在接待国内客人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待外国友人时最好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尽可能用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交流,避免出现沟通障碍

二是说话到位。说话到位就是要求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要避免出现沟通脱节问题,由于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变化等原因,双方可能存在对口头表达语言理解的差异。所以我们在交流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心理状况和文化差异。

意到

意到就是指表情、神态要与口头语言一致,始终表现出对待他人的热情、友善和专注。

一是表情恰当,神态自然。在会客时要做到不卑不亢,表情恰当,能够体现沟通者见多识广,临阵不慌,而表情过分严肃实际上就是有怯场之嫌。

二是及时互动。及时互动是指沟通双方的表情一致,即尽可能使自己和对方的情绪保持一致。如对方高兴的时候你不要不高兴,对方不高兴的时候你也同样表现沮丧等。不要以同一种表情,比如微笑来应对所有场合。

(2)问候和介绍礼仪

见面问候

问候是我们社交场合双方见面后的第一个重要礼节。在问候时应注意几个细节性问题:

首先是问候的顺序,一般原则是位低者先行。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场合而异问候内容有别,如女性优先体现在社交场合而非工作场合。

其次是问候称呼,一般原则是称呼行政职务、行业称呼(如“护士”“老师”等泛尊称)、称技术职称或者是时尚性称呼(“先生”“女士”)。但是在正式场合尽量要用全称,不要简称如“李处(长)”“赵局(长)”等。在外事交往中,外商更习惯称呼或被称呼为“先生”“小姐”“女士”。

引见—— 介绍、握手

在人际交往中,介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而我们常称介绍是“交际之桥”。介绍按介绍者身份可以分为介绍他人和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要注意两点:

①谁作为介绍人:一般我们在会客时介绍人由专职接待人员、双方的熟人充当,如果是介绍贵宾应由主方职务最高者充当介绍者。

②介绍的先后顺序:被介绍双方中尊者居后(地位低者的情况要让地位高者先知道),如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例如专职接待人员(陪同人员)将客人介绍给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介绍顺序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看职务的宾主介绍,正确的顺序是介绍者应先介绍主人(客人有优先知情权),主人按职务高低介绍,再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介绍他人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介绍他人的顺序是向年长的介绍年轻的,向职务高的介绍职务低的,向女性介绍男性,向关系疏远的人介绍关系亲密的。

介绍他人时的注意事项:介绍他人时不可单手指人,正确的做法是应掌心朝上,拇指微微张开,指尖向上。被介绍者应面向对方。介绍完毕后应该与对方握手问候,并说一些表示友善的话语,例如可以表达为“很高兴认识您!”不要在同一个场合对某个人过多地赞扬,特别是异性之间。如果介绍者正被介绍时是坐着的,除了职位高者、长辈和女士外,被介绍者出于礼貌和尊重应起立。但是在会议、宴会等场合不必起立,被介绍人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自我介绍

很多人际交往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如今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重要的工具就是名片。名片其实就是自我介绍信,又称社交联谊卡。

在用名片进行交流和沟通时要注意:一是接受名片时千万不要把对方名片放入裤兜里。二是递交名片时应该双手递交。如上级在场时,不要先于上级向客人递交名片。三是应该双手接拿名片。如果双方同时递交名片时,应左手接,右手递。四是名片(内容)上有“三不准”:不得随意涂改;不得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必要时可以准备多种名片以供需要;除了手机号码和邮箱外,尽可能不提供私人的联络方式。

在很多社交场合,我们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联系方式,这时就要及时地索取名片。索取名片时要注意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参考:

一是谦恭法:对于长辈或高职务者,可以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得到您亲自赐教”。二是交换法:通过递送名片得到对方的联系方式,可以说“能否有幸交换一下名片”。三是平等法:遇到想要进一步交流的同辈时可以直接问“如何与你联系”等。

一般递名片讲究有来有往,但是遇到自己不想递送名片的时候也要注意用语和方法,例如可以讲“名片用完了”或“没有带”这种善意的谎言来达到尊重他人的目的。

(3)握手礼仪

社交活动中,双方只要发生交往行为,见面礼节是不能缺少的。目前我们国内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握手礼。

在使用握手礼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握手的顺序。一般的原则是: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先伸手;男女之间,女士先伸手;社交场合的先到者与后来者之间,先到者伸手。

二是握手的方式。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忌讳用左手,左手不可拿东西或插在口袋里;不可交叉握手。一般情况下,握手时不戴手套、墨镜;不能用脏手与人相握,更不能握手后擦拭自己的手;握手时要起身站立。

三是握手的时间。一般掌握在3~5秒为宜;握手时双方距离为1~1.5米为宜;握手力度适中;不要仅握对方的手指尖也不要抓着对方的手来回摇摆;握手时不要东张西望。一些不恰当的握手方式如图10-1所示。

图10-1 不恰当的握手方式

(4)电话礼仪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电话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接打电话同样也要注重礼仪。礼仪运用得体,会为我们带来成功,反之会成为人们交往中的绊脚石。

电话礼仪就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话内容要合乎规范。打电话时要先做自我介绍,热情问候并报出公司或部门名称。如:“您好!我是×××公司×××!”如果有急事或在接另一个电话而耽搁时,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其次,注意通话时机要恰当,不要打扰他人的非工作时间。再次,接打电话时要注意举止表现合乎规矩,如接电话时一般在六声以内要尽快接电话。最后,接电话时要注意语音的大小适度,尽可能与话筒保持适当距离。接打电话时嘴里不含东西。接听电话时不能长时间不发声音,否则对方会以为您不在听或没有兴趣。接电话过程中可以简要地汇总和确认来电事项,并向对方表示谢意及尽快处理相关事宜的承诺。如果碰到对方打错电话,不要粗暴地责备对方,尽可能向对方提供适当的帮助。帮助别人接听电话时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单位与姓名,询问来电事项,并做必要的记录。记录电话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我们的原则是要做到4W1H:Who(谁)、Where(哪里)、When(时间)、Why(缘由)、Howto(处理方法)。最后,记录人签字并标明记录时间。

表10-1是一个电话记录单的示例。

表10-1 电话记录单示例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一个要提请注意的问题是:双方通电话时,应由谁先挂断电话? 一般情况下的原则是地位高者(上级单位)先挂,同级之间主叫先挂。

(5)座次礼仪

在社交礼仪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了解和明白,那就是顺序和位次的排列。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但凡正规场合,排列顺序的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牢记三个基本原则:内外有别,主人要让客人坐;中外有别,我国政务左尊,国际(商务)交往中右尊;墨守成规。

下面我们了解社交和会务场合中涉及位次安排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看会议筹备中主席台的座次安排。有三个基本原则:前排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政务活动中以左为上,国际惯例或是商务活动中以右为上(左右指就座人之间的左右,与观众视角无关)。以上所述都是通常情况下的惯例,但是礼仪讲究的是“礼之用,和为贵”。这也就是说在会客时尽量要做到主随客便,客人坐在哪里,哪里就是上座。

其次在会客过程中会客室的座次安排也很重要。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式:①自由式,适合非正式场合,社交往来;②相对式,是指面对面坐,即正式场合,双方公事公办,相对有距离感,谈判多采用这种方式。座位以进门者视角的右为上(动态的右),多人时内侧高于外侧;③并列式,体现的是双方关系比较亲近,谈话气氛较随意,双方平起平坐,表示友善。这里是面门为上,以在座者的右为上(静态的右),离门越近地位越低。如图10-2所示。

A为上座,其次B、C、D。

图10-2 会客座次安排

(6)乘车礼仪

社交活动中难免有乘车的时候。乘车也讲究礼仪规范,不同身份的人的位次安排是有讲究的。在乘车礼仪中有三个上座,其判断标准为:场合不同及人际关系不同,则位次不同。具体表现为:

①如果是主人开车,那么上座就是副驾驶座。

②如果是专职司机开车,那么副驾驶座后的位置为上座(根据交通规则而定),副驾驶座为随员座。

③安保系数最高级别时VIP上座为司机后面那个座位。那个座位安全系数最高,副驾驶座为末座。

最后要提请注意的是文明乘车,不在车厢内吃东西、抛废物、脱鞋、抖袜子。另女士在上下车时要注意动作的文明和优雅,如穿短裙的女孩上车时应首先背对车门,坐下之后,再慢慢将并拢的双腿放进车内,然后再转向正前方。下车同样如此。

(7)行路礼仪

会客时当两人并行,内侧高于外侧,客人靠墙可以避免被他人打扰;多人行走,中央高于两侧;单排行进,前高于后,把选择前进方向的权利交给客人。另陪同人员引导客人上楼的前后顺序:如果客人认路,进出门、上下楼,前面位置为尊;客人不认路,则应在客人左前方。

(8)电梯礼仪

接待客人来访时,如果遇到乘坐电梯也要注意电梯礼仪。一般情况下的原则是:有专人操控电梯,接待人员要后进后出;无人操控电梯,接待人员要先进后出。

(9)礼品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礼品往往是表达心意的最佳选择。它既是一种纪念品,又是一种宣传品。礼品的选择是否恰当也是决定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方面。礼品的选择要看对象、看关系、看场合、看目的。

在交往中,宜选的礼品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纪念性。顾名思义就是指礼品要有纪念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礼品让对方牢牢地记住自己。

②独特性。独特性就是要做到特别、有意义,符合个人的爱好属性。没有独特性的礼品往往会给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觉。

③宣传性。宣传性即所选择的礼品有明显的标志,意在推广宣传某形象,特点是不贵重。

④时尚性。在交往中选择礼品也要注意符合现代的审美特征,有时代气息。

⑤便携性。当客人来自异地时,要注意送给对方的礼品是否便于携带,也就是要不易碎,不笨重。反之就会给对方平添不必要的烦恼。

另在选择礼品时还要注意几个基本原则,即“4W1H”:

①“Who”送给谁。要考虑礼品接收者的喜好。

②“What”送什么。送的东西不能太贵重,不能给对方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更不能送违法的东西。

③“When”什么时间送。一般选择在客人进门时送或在客人离开前的告别宴会上送。

④“Where”什么地点送。因公在办公地点送,因私在私下送。

⑤“How”如何送。按被赠送者身份确定,如果是贵宾或被重视的客人应由主方最高领导者或其代表亲赠。同时要对礼品做适当说明,包括阐明寓意、用途和特殊价值等。

(10)宴请礼仪

宴请礼仪指的是在社交往来中以宴请为主要的交际和增进情感的方式。在宴请时,应注意请客的艺术,这时往往吃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而用餐过程中的享受和体验尤为重要。

要在接待和宴请过程中始终给访客以最舒适的体验,就要注重宴请礼节,尤其是对很多细节的关注。例如在以饮料招待客人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以语言征询对方的需求。这里提请注意的是我们在征询对方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用封闭式问题,而非开放式问题。因为使用开放式问题的缺点是会让自己很被动,当我们给客人无限选择时,一旦客人提出的要求我们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尴尬。比如“请问您想喝点什么?”或是“请问您喜欢什么?”这类问题都属于开放式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客人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回答,如果客人选择的饮料恰好是你没有准备的,就会显得很被动。因而专业的征询方式是使用封闭式问题,即给出所有选择,让客人从中挑选。例如:“李经理,请问您是喝茶还是喝咖啡?”这句话说明只有这两种饮料可以选择,也可以避免一些尴尬。这就是一种宴请礼仪的体现。

同时,在宴请宾客时要切实按对方的需求考虑,尤其是调查和了解对方的禁忌事项。在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宾时,这点特别重要。笔者梳理了一些会客宴请时的禁忌:

①外国人忌口

中式动物内脏,动物头脚,宠物(猫、狗、鸽子),珍稀动物,淡水鱼,无鳞无鳍的鱼(蛇、鳝、泥鳅、鲶鱼)等。

②民族宗教禁忌

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忌食狗肉,蒙古族不食三鸟(鸡、鸭、鹅)的内脏;伊斯兰教忌猪、烟、酒、血;佛教忌荤腥,包括有异味的葱、蒜和韭菜等,以及所有荤食。

当然在社交宴请时,除了考虑宾客的禁忌事项外,作为主人要安排好宴请时的座次。如中式宴会的座次安排是指同一餐桌上的席位高低。排列座次的原则是:面门为上,即主人面对餐厅正门。有多位主人时,双方可交叉排列,离主位越近者地位越尊;主宾居右。即主宾在主位(第一主位)右侧;好事成双,即每张餐桌人数为双数,吉庆宴会尤其如此。

最后介绍的是在社交宴请时应该注意的进餐礼仪。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比较大,进餐时的规范要求也不同。所以我们分中式和西式两个方面来阐述。

中餐礼仪

中式宴请时,我们在进餐时往往有敬酒的环节。敬酒时眼睛注视对方,双手举杯喝完后再举杯表示谢意。碰杯时,尤其注意己方的杯子不要高于对方的杯子。尊重对方意愿,不以各种理由逼迫对方喝酒。注重文明,保持会场的整洁,不乱扔东西。男士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在室内或公共场所抽烟。如遇不慎摔碎餐具,应道歉并赔偿。用完餐离座时,将椅子往内紧靠着桌边由左出。

西餐礼仪

①餐具的使用

餐具按摆放位置由外而内逐一使用。几道菜会放置几把餐具,每个餐具使用一次。在使用刀叉时,正确的是左叉固定食物,右叉切割食物。使用完的餐具向右斜放在餐盘上,刀叉向上,刀齿朝内,握把皆向右,等待侍者来收取。刀叉的摆放如图10-3所示。

图10-3 西式餐具的使用

②进食的方法

进食的顺序为:开胃小菜—沙拉—汤—主菜(白肉)—主菜(红肉)—甜点和水果。在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进餐方式:面包不能直接啃着吃而是用手撕成小块放入口中,面条用叉子卷起来吃;不可将汤碗端起来喝汤,要用汤勺由内往外舀,喝汤时不可发出声音;牛排等主食用刀切割,吃多少切多少;水果用叉子取用;嘴里有果核,先轻轻吐在叉子上,再放入盘内;进食喝酒的话,要注意鱼肉等白肉配香槟等酒类,牛肉等红肉用红酒搭配。

③坐姿

进食时坐姿要端正。拿取离自己较远的东西,应请别人递过来,不要离座伸手去拿。不可含着食物说话。在公共场合不能喧闹,文明用语,轻声细语,不要影响邻座的客人。

3.评价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尊重来自双方的以诚相待。礼仪是做人之道,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教养和内涵的统一表现。正如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知易行难,行慎于也”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礼仪并不难,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文明行事,知书达理。从每一个细节着手关注礼仪,身正以范。现代社交礼仪遵循着真诚尊重、平等适度、自信自律、信用宽容的原则。礼由心生,礼由俗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以上所述的合乎礼仪要求的行为规范是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的。学习礼仪要遵守以上规范,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墨守成规。首先要灵活应变,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是遵照自己国家的礼仪,还是遵照所在国的礼仪? 此外,如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我是客人,就会强调客随主便。

三、应用及注意事项

交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同样的目的但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正如著名的管理学家安德鲁·卡内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这个道理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可见当代社会知礼、守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的青年人。我们都希望在文明的国家、法制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每个青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在美化自身的同时实现美化国家、美化民族形象的美好愿望。提升自我素养就是为提升整个国民素质做贡献。青年人在社交往来中,既要做到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在接待宾客时,既要亲切友好,尊重客人;又要自尊自爱,端庄稳重。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通过学习礼仪、关注礼仪实现提升个人品位、增进人际交往的目的。

“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也使人们疏远。”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即体现为教养和文化素养,是人的内在气质和魅力的展现。可是乱用礼仪,不分场合、亲疏,反而会使人觉得不懂教养,甚至会弄巧成拙。因此,应用礼仪讲究的是适度和谐,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 袁征:“礼仪是不是道德”,载《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