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指导概述,什么是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概述,什么是就业指导?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本书中,就业指导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就业前思想指导、就业信息获取指导和求职技术指导。

一、什么是就业指导?

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一)就业条件

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

(二)收入条件

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三)时间条件

指的是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在我国,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才能就业。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推行就业。后来,在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的帕金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1909年他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191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我国,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

二、就业指导的分类

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就业指导的目的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制度,熟悉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求职技巧,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步入社会作准备。

四、就业指导的意义

帮助毕业生就业是开放式办学的内在需要,高校招生报考投档率在很大程度上由该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决定,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一个大学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牵涉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影响面大、涉及范围广,影响到许多家庭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技术人才,他们在所涉及领域有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外行人员或者是未涉行业人员提供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意见。如今,人们也越来越偏向在开辟或开发一个自身未涉及过的领域之前,寻求这些有经验人士的指导——当我们需要拍摄一场电影,我们会需要美术指导、技术指导;孩子要在语文方面取得好成绩,就很需要为他找一个写作指导老师;报考大学之前,我们会在众多书籍中寻找一本合适的报考指导;买房前,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也会阅读大量的购房指导……各种各样的指导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避免人们多走弯路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就业指导也在一定意义上起着相同的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情况相对严峻,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研究和课题。

五、就业指导的由来与发展

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推行就业指导;1902年,德国出现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1906年,美国波士顿商业学校把就业机会纳入教学计划;职业指导的正式创立一般以帕森斯1908年在波士顿创立职业局为起点。他主张开设职业课程,配置专门职业咨询工作者。1911年,哈佛大学首开大学生就业指导先河,开设就业指导课十讲。

那时,职业指导工作内容较单一,主要围绕“人职匹配”进行,工作范围主要限于三方面。

(一)了解个人:生理特点、能力、需要、兴趣等个性特征;

(二)了解职业:职业规范、要求、条件等资料;

(三)人职匹配:做出适当判断、进行职业选择。

六、我国就业指导的历史与现状

1916年,清华大学发起职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演讲职业问题,指导学生填写工作志愿,预测就业趋势。1925年,清华大学庄泽宣教授编写《职业指导实施》。1979年,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劳动服务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各地开始设立人事交流中心。1988年,国家教务高校学生司出版了《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

进入90年代,全部省市区和本科院校均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50%的部属高校为毕业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2002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19号),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做出了指导意见。这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七、就业指导的途径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臻激烈,对就业者的各种压力势必愈来愈大,若要在就业竞争中取胜,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是必要的,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是直木做梁,肩负千斤;是弯木成犁,耕耘大地”,让物尽其用,人尽其用。在本书中,就业指导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就业前思想指导、就业信息获取指导和求职技术指导。

八、就业思想指导

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其内涵有三:一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二是帮助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三是帮助毕业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目前,大学生遇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挑战,同时遇到了难得的人才发展、培养、成长机遇。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空间;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政策性障碍正在消除;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是国家极为关注并极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但就业归根结底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大学生唯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有众多的择业选择,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保障就业质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中包括: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一)自主择业观——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但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有待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恩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大学,就要求有比大专生、中专生、高职生更高的回报和更好的待遇。对学历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证明在教育上你所达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在工作上所完成的任务、所作出的成绩,这是两个问题,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联想到一起。

(二)职业平等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里的平等就业观,即不带有鄙夷与看重等个人主观意见,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就业岗位。而现在能持有平等就业观的人已经不多了。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平等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为社会经济的前进做出了贡献。职业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一个职业是不被需要的,也没有一个职业是低人一等的。

就如现今很流行的话一般,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与严峻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的青年急于求成,总有一大帮人涌向较少劳动的轻松行业,而不怎么有人愿意从事苦力的、赚钱不易的工作。于是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良的风气。有些人眼高手低,有些人盲目跟风,还有些人甚至走向错误。只因平等就业观观念浅淡,急于求成。我们发现,大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绿化面积越来越少,而农村的人越来越少,都涌向了城市。很多人对农民持有看不起的态度,认为作为一个农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宁愿去城市,背井离乡做一份小工。但是如果中国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呢?就算是在大多数人眼里体面的公务员,还不是得靠着农民种的粮食活着。所以,所谓的职业好坏,高低都是人们主观的想法而已。而要达到平等就业观的标准,我们具体要做到“一降、二升、三适应”。

一降,即降低就业期望值。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从薪酬待遇而言,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升,即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就职的能力。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涉及很多细节性问题,如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时刻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水平。

三适应,即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必须明白,就业严峻是相对的,机会永远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在校期间,就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竞聘岗位时,要沉着冷静,从容面对;无论求职成败,都要自信乐观,要有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求,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三)竞争就业观——克服不足,提高内功

对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动手能力差,沟通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等不足,大学生应尽量克服。

首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在应聘材料中不要弄虚作假,一旦签订合同就要认真履行合约。工作过程中要有主人翁意识,爱护单位财产,维护单位名誉,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的人。

(四)多种方式就业观——做好生涯规划与就业准备

树立多种方式的就业观,就是指要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正确看待就业方式(到政府机关工作是就业,到国企上班是就业,到村镇任职、去私企锻炼自己,都是就业,只要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各种就业渠道、各种就业方式都是可取的),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九、就业信息获取指导

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孙子兵法》中曾提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即使打上百仗也不会失败。求职者只有搜集和掌握了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同时对自身的条件充分了解,熟悉自身的长处及弊端,才能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就业信息获取指导在此就起到了一个传递招聘信息、统计就业需求量和高校毕业生量之间的比率波动情况、就业岗位空缺量等信息的告知作用。

在就业指导之初,指导机构有义务帮助择业者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例如职业的分类、岗位的内容、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要求、薪资情况等。在帮助择业者充分了解了就业市场情况之后,引导择业者选择符合其本身能力范畴的就业方向。在此,一定要注意多渠道捕捉就业信息。

定下大的就业方向之后,就要广泛收集相应的就业信息,尤其是相关行业的招聘(工)信息,获取渠道可以是网络、报刊、广播电视,从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和人才交流市场,也可托熟人、亲戚朋友、同学等,为自己拓宽就业门路奠定基础。

最后,提高分析对比,锁定岗(职)位。从就业信息中,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位,然后按此单位招聘(工)要求,与自己现有的能力条件作比较,认真分析自己能否胜任。在此同时,你还必须从网上或通过熟人、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该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单位的性质、从事行业、工作方法和单位的价值观、经济效益、工资待遇等等,便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能准确地锁定符合自己目标的且“力所能及”的岗(职)位,如果仅是关于“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条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但经分析这些条件又不影响你胜任工作的,你也可锁定。一般你至少要锁定2个职位,3个单位。

如此一来,就业信息获取的过程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为应聘做准备,也就是应聘技巧的学习。

十、求职技术指导

求职技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之一。一般来讲,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普遍思想准备不足,有惶恐感,在供需见面时比较拘谨,甚至手足无措,有的因此而错失良机。还有一些毕业生不清楚各项有关的政策规定,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至于具体的招聘应聘程序,个人表格的填写、资料的整理和使用,面对用人单位如何介绍自己,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不按时到会、介绍不着边际、材料不得要领、礼貌不周、言语不当、衣冠不整、手续不全等技术原因造成的求职障碍。

做好应聘前的必要准备。锁定了现有的单位与职位,你就得做些必要的应聘准备:

(一)根据应征岗(职)位写简历,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易扼要,突出岗(职)位相关的经历、技能和荣誉,以便顺利获得面试机会;

(二)有计划地向单位预约面试时间,不同单位约见时间间隔2-3天为宜;

(三)温习应聘职位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一下专业技巧,避免面试或笔试时不知所措,给人留下“滥竽充数”的印象;

(四)不妨预先托人向锁定单位介绍和推荐自己,尤其当你“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条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的情况下,但切忌“过火”,弄巧成拙;

(五)尽可能地打听到锁定单位历任此岗(职)的人员,向他(她)们讨教一下工作要领和经验,特别是关于面试的;

(六)通过上网搜索和实际观察来了解和加深应聘职业的形象,并以此强化自己。

(七)规范面试的容貌、衣着和言行,塑造职业形象。面试时,需根据应聘职位修饰一番自己的容貌、衣着,切忌当管理去的如“瘪三”,做普工去的似“老板”,给人留下不踏实的感觉。同时也要时常注意你的言谈举止,把握每一个细节,它是你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你塑造形象和表现自己的机遇。如进办公室要敲门,看到杂物挡道要摒除,移开椅子要归位,介绍情况和回答问题时要紧扣主题,发表意见和相互交谈时要措词恰当、多用职业语,等等。当你某几个条件不符合招聘要求,但你又是真才实学的,你不妨大胆提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实证,让单位征服于事实面前。最后,要充满信心,设法通过你的言行、衣着打扮、知识能力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让对方感到你很像是从事这类工作的。

十一、政策指导

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力推文化产业激励,将促进国内文化大行业的发展。从消费需求看,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在GDP达到一定程度后,文化产业便飞速发展。在中国,文化消费在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高。文化产业有三大发展动向:一是科技型文化,如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媒体等。二是传统型文化,发展前景在于不断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刺激文化消费,如演艺、会展等。其中,电影算是一个重点。三是包括动漫、网游在内的出版媒体,未来的焦点在数字出版,以及已上市出版传媒企业的并购重组。

每个五年计划都是企业和投资商的指导方针。细读“十二五”规划,一个未来五年发展的行业蓝图便会展现在眼前。“十二五”规划给各行各业都指明了方向,比如,“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这说明,连锁超市等将向农村进军,依托政策,超市等企业将会在农村寻找商机和经济增长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句话指明了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尤其值得注意。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规划也给每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重点,比如物联网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点。物联网产业的形成尚未开始,但是物联网是中国发展的一大战略。能够进入到物联网科研机构,以及受政府扶持的相关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服务业中,请注意选择生活性服务业,首当其冲的是养老服务。老龄化在中国是大势所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已达13.26%。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迈入“老龄社会”(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养老服务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十一五规划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一个声音:鼓励老人以房养老。中国养老服务这个市场大得无法想象,有上万亿资本盯住了养老服务这个行业。养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一方面市场需求使其快速成长,人才需求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人才匮乏也势必会限制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发展规模。但是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仅就乐成养老,就已经在北京、海口、浙江等区域落地开花。养老服务正处于亟待爆发的状态,各风险投资商正跃跃欲试,行业盈利模式一经出现,便会出现投资井喷。想涉足养老行业的毕业生还要注意,养老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它不仅对从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有极高的要求,同时,从业人员还要充满爱心、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根据“十二五”规划和风险投资方向,除了文化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外,以下产业也会有较大发展。

咨询行业:咨询业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手段,以协助客户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行业。未来信息咨询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将不再集中于占有信息成本和占有信息量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也就是信息增值业务。未来咨询服务渗透到各个行业。因此,需要融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人才。

职业教育行业:现在许多用人单位相对于文凭学历,更注重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性,与其高薪聘请高学历、低能力的职员,不如选择通过职业培训后能力更强的实干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网络金融就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包括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网络证券及网络保险等。金融企业最需要三类人才:懂得信息化和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各类金融业务,能够设计金融产品的经营人才;金融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

十二、就业指导的意义

不管是从事哪种工作,抑或是自己创业,若能有人做正确的指引则可以减少自己艰辛的过程,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若能够有人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则可以更明确方向,调理好求职心理。就业指导对初出茅庐的青年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上。

(一)正确择业

一个人的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他发展与成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高等院校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二)心理调整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高校就业指导将帮助他们客观分析主客观条件,理性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教会学生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三)指导意义

帮助毕业生就业是开放式办学的内在需要,高校招生报考投档率在很大程度上由该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决定,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一个大学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牵涉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影响面大、涉及范围广,影响到许多家庭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