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倾向测试铺垫就业指导新台阶

职业倾向测试铺垫就业指导新台阶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3年的不断完善与补充,东北师大职业倾向测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心理适应能力”、“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天平倾向何方3年来,东北师大共有3200多名学生接受测试。这表明,东北师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与高师院校毕业生主体到教育和科研部门就业的方向基本吻合。2000年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东北师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很强、良好、一般和较差人数比例依次为7.6%、24.9%、58.3%和9.2%。

目前,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求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是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倾向缺乏真正的了解。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就越来越为各高校所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就业指导缺乏科学的依据。过去,教育者有时凭“想当然”去指导,与大学生的需要不合拍,因此针对性不强,难以尽如人意。

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自1998年以来,东北师大连续3年开展学生职业倾向测试。职业倾向测试采用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编制、修订的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经过3年的不断完善与补充,东北师大职业倾向测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心理适应能力”、“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到底重视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

大学生的职业天平倾向何方

3年来,东北师大共有3200多名学生接受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东北师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倾向表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的职业兴趣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研究型(偏好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并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研究)、社会型(偏好以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和现实型(偏好与物体打交道,喜欢摆弄和操作机械、电子设备等具体有形的实物)。这表明,东北师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与高师院校毕业生主体到教育和科研部门就业的方向基本吻合。

东北师大学生的职业兴趣情况(2000年测试结果)

职业兴趣:研究型(加权百分比:25.3%)、社会型(22.1%)、现实型(20.5%)、艺术型(13.0%)、企业型(10.0%)、常规型(9.1%)

注:加权百分比表示高师学生各种职业兴趣的偏好程度。

2.学生的优势能力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上述能力倾向与学生偏好的职业类型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基本上是一致的,与用人单位看重的人才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研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等基本吻合。

东北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情况(2000年测试结果)

数理能力(加权百分比:19.2%)、动手能力(12.5%)、语言能力(11.7%)、社交能力(11.0%)、组织管理能力(10.2%)、空间判断能力(9.5%)、觉察细节能力(9.3%)、书写能力(8.9%)、运动协调能力(7.5%)

注:加权百分比表示高师学生各种能力的强弱程度。

3.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2000年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东北师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很强、良好、一般和较差人数比例依次为7.6%、24.9%、58.3%和9.2%。这表明,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体验前所未有的轻松

测试后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对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一直跟着感觉走。现在,通过测试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感觉自己今后的发展、择业方向明晰了,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兴趣与能力不相符,希望老师能帮助寻找适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自我否定情绪太重,无论做什么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就归结为自己能力差,自我评价过低,时常担心因能力差导致择业失败。职业心理倾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客观的评价,并且对自己能力发展有了针对性。职业倾向测试受到学生的欢迎。

随着就业指导针对性和主动性的加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断上新台阶,探索建立了以学生职业倾向测试为支点的“两全”“三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即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与三向(入学定向、中间导向、毕业去向)教育、学风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就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教育部公布的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直属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排行榜中,东北师大连续3年位列前10名,居高师院校前茅。

东北师范大学 许丙东

【注释】

[1]《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