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意见

中国地质大学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意见

时间:2022-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与“一流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现就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提出如下意见。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实现学校“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一流本科”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彰显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各学院(课部)、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集中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构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与“一流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现就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育教学新体系。

(2)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实现学校“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一流本科”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彰显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3)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完善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各专业进一步削枝强干,理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平台建设。

(4)认真总结2011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成果与不足,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逐步稳妥地推进学分制,力争“十三五”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

二、总体安排

1.总体学时学分要求

本科毕业生应修满170~190个学分。其中,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5~8个,理论课16学时为1个学分,实践教学1周为1个学分。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发明创造、创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重要奖项、期刊论文等途径获得。具体要求如下:

(1)理工科专业(含地学类专业)应为本科毕业生设置175~190个学分的四年理论课学习与实践训练,理论课(含课内实验)总学时2200~2400。其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不低于35周、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5~8个。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含必修与选修课)。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应大致相当。

(2)非理工科专业应为本科毕业生设置170~180个学分的四年理论课学习与实践训练,理论课(含课内实验)总学时2100~2300。其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不低于25周、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5~8个。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含必修与选修课)。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应大致相当。

2.理论课基本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制订、组织开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14个学分,含社会调查2个学分)、军事理论课(2个学分)、体育课(4个学分)、计算机类课程(2.5~3.5个学分)、英语课(12个学分),专业大类导论课(1~1.5个学分)和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12个学分,含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其中跨学科课程不低于5个学分)。

(2)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路及电子技术、制图、测量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等基础课程。各基础课授课学院,包括数学与物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等应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需求,对已有分层方案再次修订,特别应精炼内容、优化体系,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满足各专业教学要求。各专业应特别注意完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专业课模块总学分不变情况下,各专业可自主确定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4)第一至第六学期,每学期每位学生理论课选课学分不得低于20个学分。

(5)鼓励任课教师进行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鼓励教师将理论课课堂讲授与理论课课内实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增加理论课课内实验、实践学时,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3.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2个学分)、计算机类设计课(1.5个学分)和各类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2)各专业认真讨论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周数,按照相应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要求,认真制订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实验、实践教学落在实处。

(3)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均要求有完备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或者校内教学指导用书。

4.学校鼓励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要求前提下,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如试点学院、基地班、菁英班、卓越计划班、实验班、双语班等)可在总学时学分框架下,自行确定各课程模块的学时学分分配。但涉及全校性的基础课、通识教育课,若与学校安排、基础课分层方案等有冲突,应提前与有关授课学院做好协调工作,并报教务处备案。

5.各门课程的学分计算

各门课程学分计算可以精确到0.5个学分。请各专业使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6.体育课的开设及学分安排

体育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1个学分。

三、修订重点

(1)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应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要关注本专业的国家标准;积极开展国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讨论;了解行业、用人单位意见以及学生意见。在上一轮教学计划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思考,梳理专业、课程的关键知识点,精炼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杜绝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

(2)各工科专业在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时,要重点关注本专业工程认证要求,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体现。

(3)覆盖面较大的相关通识教育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含实践教学),应和其他学院(课部)充分沟通、听取意见、认真讨论,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方案,分层次开出内容深浅不同、学分不同、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模块化课程。

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本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的最低标准做出规定,学校鼓励学生按更高标准选择必修课程学习。

(4)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各专业对此做出相应培养要求。

(5)鼓励开设选修课,鼓励双语教学。鼓励各学院(课部)各专业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含创新创业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各专业通过分组构建专业选修课,向本专业学生提供若干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菜单”;学校鼓励在各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中实施双语教学。

(6)合理安排,避免课程内容与次序混乱。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出现,使课程先行后续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7)切实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需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参考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认定一览表(建议稿)》,制订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认定项目及规则并认真执行,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落到实处。

四、时间进度

2013年12月,学校启动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修订工作。2014年1月至7月,学校已进行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调研、方案修改与审定工作。

各学院(课部)及相关单位应具体安排好以下教学计划制订工作:

(1)2014年9月至12月,全校基础课调研及基础课分层教学方案的修订工作完成。必修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路及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测量学、地质学基础等)的分层方案,于2014年12月30日前完成二轮修改,向教务处提交正式方案。

(2)2015年1月至3月中旬,各系(室)集中讨论,提出本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上交学院(课部)。各学院(课部)组织教学委员会委员讨论、审核本学院(课部)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经与系(室)协商后,形成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15年4月10日前,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新方案汇总至教务处。

(3)2015年4月至5月,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新方案进行审定。2015年5月至6月底,形成学校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报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校务会批准。2015年9月起,执行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认定一览表(建议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12月30日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科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学分认定一览表(建议稿)

续附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