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按照夯实基础、强化应用、体现差异的要求,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要求:
1.明确导向
根据学院的办学层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就业导向,在分析、比较借鉴的基础上,与母体学校的相同专业培养方案有所区分,体现差异。
2.拓宽选择
坚持并完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进一步扩大学生课程学习的选择空间。
3.优化结构
进一步优化结构,基础课程适当集中,加大重要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训练力度。
4.强化实践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实验教学,把能力培养系统化落到实处。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在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前提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
学院各专业具体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等情况,结合学院的办学层次和培养规格,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准确定位,体现特色。
积极推进因材施教,形成分类培养、张扬个性的学年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实施"三三制"培养方案,即"三阶段培养"和"三途径发展"。"三阶段培养"主要指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在大类培养阶段,学生用1.5年时间修完以通识通修模块为主的课程。随后,学生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用1.5年时间修完以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为主的学科专业模块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素养和专业训练。最后,学生通过类别选择,进入学院专门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设计的不同发展路径,即多元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为1年时间,具体而言,对于有志在本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考研学生,学院将提供更深层次的本专业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上与研究生课程相贯通;对于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院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程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院将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他们取得职业准入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对于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提供相应课程辅导。
各专业要充分体现学院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完善"三三制"培养的方案、路径和举措,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集中讨论与相互交流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实验实践、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复合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
三、组织实施
1.按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安排,教学管理部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2.各教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工作,各教学系应组织本系老师认真研讨,统一认识、集思广益、提高质量
3.教学管理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整理、汇编工作,学院将召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论证会,聘请专家教授审阅论证后由学院审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