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张鹤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上要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上既不是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张 鹤

摘 要: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上要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上既不是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的统一,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式教学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间”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间那种给予和接受、支配和被支配的单向关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是抓住了在教学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师”与“生”这两个主体。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相互作用,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使得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长期以来,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向学生“单向灌输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受制于教师,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大学新生中学教学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的单向灌输,多数学生对互动式教学虽然报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高。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要成为主动者、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师生互动式的民主型课堂,以达到推进主体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转变指导思想和更新教学理念。而教师的关键是从学生的实际来设计互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互动方法。教师也要通过学生的参与达到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前提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难以实现“互动”。教师要做好课前动员,明确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交互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课前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要引导学生课前看书、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同时,尽可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内容要求与任务,并在小组之间形成一种学习讨论的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观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这种方式还可以为学生与组织的其他成员的合作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二)以教学形式多样化为手段

提问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不断提问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保持冷静与沉着的心理、百折不挠探求真理的精神;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积极主动地思考,有条不紊地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同类问题或相关问题的能力,对获得的答案记忆深刻。提问应该根据章节的重点概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也可以启发学生描述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来解释重点概念。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教育,其教育思想体现民主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思、讲、议、练等方面来实现。思,就是课前预习和思考案例及参考题;讲,就是让学生上台讲,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议,就是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练,就是案例模拟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解决现实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合作式教学: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在合作式学习中,首先要明确合作目标、合作分工、合作步骤。其次鼓励学生互助互勉,强调学生合作责任心,树立团体意识。在合作教学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成就。

课题式教学:也称为“探究式教学”、“任务式教学”。这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确定一个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实际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设计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找到研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感觉。课题式教学,避免了直接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枯燥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率。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点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既使个别学生在听课中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解惑释疑,反而作为扰乱课堂秩序而加以谴责。互动式教学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有较高的素养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而且要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做到注重教材而不惟教材,在理解教材基础上实现对内容的再认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课下还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谈、答疑,加深对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品行风貌、举止爱好的了解和掌握,使教学有的放矢,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要走向社会,参加实践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性强,为了能够使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并正确地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应该在钻研理论的同时深入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并使书本理论接受实践检验。教师通过实践也使理论得到实践的印证,不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感性而具体,并且有利于对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丰富的案例教学素材,讲课中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设计的案例符合实际。如此一来,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三)要创造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

互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觉地改造自己的心理过程,不断实现人格的提升过程。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善用丰富的感情语言,巧妙的动作、神情去影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情绪,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互动点上。同时,互动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鼓励、导向性语言,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感情波动中明白事理,得到启发,获得知识,从而使其思想境界不断得以升华。

(四)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结合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思想的特点,在学生中建立具有较强影响力、深受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网站内容,立体、互动的教育形式,及时将正确、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想和网络文化充实到学生思想中去,占领高校文化阵地,拓展思政课课堂教学渠道。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拟场景教学,使思政课教学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互动式教学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思政课“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分部合唱”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就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真正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