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高三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高三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课堂活动为例,来说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施叶军

摘 要: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着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以发现、探究及解决问题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的“教”与“导”和学生“学”与“习”,师生之间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双主体 互动式 主题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关系,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更强调作为互动双方的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在于: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与生、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完成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展现出互动式教学的双主体格局。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课堂活动为例,来说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精选案例式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学生的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心智活动过程。学生除了自身知识所限外,还不同程度地受一定的心理因素制约,如心理定势的反作用使解题时学生经常机械地照搬过去的经验去解决类似的问题,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导致解题迷茫或失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如在刚复习弹簧问题的基本知识点时给出如下个案,让学生分析,克服思维定势问题。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由于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所以四种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只由力F决定,而与桌面是否光滑无关,力F相同,则弹簧的伸长量相同,所以D正确。学生正是受了“光滑”“有摩擦”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没有注意到“弹簧的质量都为零”这样的字眼而出现错选的。思维定势是考生头脑中习惯的固有模式,意为“想当然”。为赢得时间,考生只粗读题目,头脑中便依据固有的模式对题目进行处理,结果必将出错。

通过此例的反思训练,一方面是值得老师反思的在高三复习时我们在复习基本概念、规律等方面时,放低题目的难度是必要的,但要通过简单题目的讲解突出掌握或理解上难点。

主题探讨式互动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例如,在复习圆周运动之后,与学生进行如下主题的探讨。

【主题设计】

(1)地球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半径R(约为6400km)。地面上有一辆汽车,重量是G=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FN。汽车沿南北方向行驶,不断加速。如图所示。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驾驶员躯体各部分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时可能有什么感觉?

(2)“神舟七号”中的宇航员处于“漂浮状态”(完全失重状态)时,是不是他们的重力消失了?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激情。)

【现场探讨】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的点评如下。

生2:如果我们把地球想象为特大的“拱形桥”,那么航天飞机就是“汽车”,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上的重力,通过整体法对宇宙飞船受力分析,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宇宙飞船的速度为,再对宇航员进行分析可得。此时座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零。即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互动反思】

物理类比是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类比,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延伸、推扩,最后给出新知识,使十分难以理解的物理内涵变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类比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在相异中寻求相似,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相似中寻求相异,从中找出各个事物的个性

说题教学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题都讲了N遍了,仍有很多学生做错。”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讲授法,是否还能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清疑点、突破难点呢?其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说题教学通过让学生说清题意、说清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感想,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位置,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赛车从起点A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0.1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1.5W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阻力恒为0.3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记。图中L=10.00m,R=0.32m,h=1.25m,S=1.50m。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10m/s2

说题要求:

(1)解题时,应认真体会关键词,请你说出本题中的“关键词”。

(2)抓住力与运动关系的分析展示清楚物理情景是解题的基础。请你说说本题的情境设置具有什么特点?

(3)请你说说解题中关键的几步。

(4)通过本例题的理解你掌握了什么技能?

说题的功能:可以通过说题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形式进行再认识,对行之有效的对应解题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

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说题是一种重要形式。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撞”中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相互赏识、相互纠正。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互评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所学的知识,增强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当学生完成一个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既是对知识的再现,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的全面反省。学生说题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

应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