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教学如何使用互动学习

课堂教学如何使用互动学习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即教学与学习展开的历程;教学成为创生课程事件的过程,即课程开发的历程;而学习成为建构知识与人格的过程,即教学交往的历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操作理念重塑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在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方面彰显出巨大的价值。

(一)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这种转换首先表现为课程概念的转变。课程不再是静止的“跑道”(racecourse),即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或需要遵循的教学指南,课程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biographic situation),意即成为“在跑道上奔跑”(to run the racecour)的历程。派纳总结说:“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课程不只是我们劳作的场所,也是我们劳作的成果,在转变我们的同时也转变自身。”

其次,课程概念的转变随之带来课程形态的变化。正如多尔(William Doll)在《后现代课程观》中的思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所体现的课程转向引起了传统课程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重塑了“我之为我”的个体尊严。课程不再是控制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它有效地弥合了个体与课程之间的断裂,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价值、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二)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学范式的转型。传统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其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离出来,从而造成教学的“非人性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教学范式的转型意味着教学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以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意味着教学消除师生作为“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建立起师生之间以对话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的沟通,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主体角色;意味着教师摆脱“专业个人主义”的桎梏,建立起协调、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协同教学”(team teachig);意味着知识不再作为永恒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为探究的资本和创生意义的材料接受质疑和考问。

可见,教学范式的转型还教学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满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诗意;其次,教学恢复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与对话的态度,以更具创意和开放的精神提升教学的品质;再次,教学摆脱知识、纯粹理性对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异化。通过努力,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弥合了人与教学间的断裂。

(三)重建学习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学习观秉承主客分离的知识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心灵对固定的外部实体的确切把握。而这种把握的最好途径无疑是准确、完整地复述指定教材中的知识,于是教育中的接受学习和记诵之策大兴其道。学习因而成为单纯的认知行为,成为封闭的个体行为。综合实践活动打破知识的“霸权性”,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认。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由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遂改变原有的单纯的认知学习,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holistic learning)和“全人活动”(whole personal activitie)。米勒(John P.Mill)把整体学习称为深度学习,因为它影响到学生的整个生命,并以深刻的方式改变着他们超越智力之外的东西。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深刻和完善彼此的见解,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

学习方式与组织形式的改变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之不停地进入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此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整体学习的倡导,还融合、统一了学生的知识探索与精神建构,从而弥合了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使生命的责任感与丰富性重新返回到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即教学与学习展开的历程;教学成为创生课程事件的过程,即课程开发的历程;而学习成为建构知识与人格的过程,即教学交往的历程。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而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与学习彼此割裂的现象,避免了三者之间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在一体化的状态中,教师、学生、活动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交织在一起,没有一个逻辑的行为主体,师生的活动共同构成了课程。杜威说:“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教师与学生将作为完整的人生活在一体化的状态中,其人生过程、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也将随之彻底改变。

注释:

①转引自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②N.Gough.From Epistemology to Ecopolifics:Renewing AParadigm for Curriculum,i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9,Vol.21,No.3,P.225—241.

③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④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⑤W.F.Pinar,W.M.Reynolds,P.Slattery,P.M.Taubmen,Understanding Curriculum,NewYork:PeterLangPublishing,1995,P.848.

⑥Yoshiharu Nakagawa.Exporing Holistic Education in Each Own Culture Education, http://www.neat.tas.edu.au/HENT/world/papers/exploring-holistic.htm

⑦John P.Miller.Making Connections through Holistic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9,Vol.56,No.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