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谢宝利[1]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把本阶级的价值体系灌输给社会民众,从而达到支配民众思想、行动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在中国现阶段,加强意识形态的整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为重要。“左”的思潮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怀疑和否定。

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谢宝利[1]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把本阶级的价值体系灌输给社会民众,从而达到支配民众思想、行动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而这种目标往往是通过“软国家机器”来实现的。意识形态的整合是“软国家机器”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对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有着作为实体的“硬国家机器”无可比拟的作用。法国结构主义大师阿尔都塞说的好,“政治国家机器是意识形态整合的硬元素,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意识形态整合的软元素,后者在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整合中具有特殊的功能。”[2]

一、意识形态及其整合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在《意识形态原理》中创造出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向人们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特拉西的概念,并对此概念做了阐述:(1)它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2)它是带有某一阶级或集团的鲜明特征的虚幻的信仰体系;(3)它是产生意义和形成思想的普遍过程。马克思.韦伯认为,每一种真正的统治形式中必须要有“对统治合法性的信仰”,而信仰体系是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目前在学术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类、社会及与之相关的宇宙知识和道德的各种复杂形态;第二,意识形态是“表示一个人对各种政治价值观及政府和政治权力作用的思想或信仰结构”;第三,“意识形态是一个信仰体系,它以既存或构想的社会,解释并辩护为人喜好的政治秩序提供策略”;第四,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或掩蔽现实的联系。”[3]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是特定阶级或集团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表达,通常以哲学、宗教、价值体系等理论形态来表现,反映了该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取向,并为他们的集体行为提供合理性辩护。因此,不同的阶级或集团,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能够在本阶级或本集团占统治地位,但未必能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但是,在任何国家,作为政治合法性论据的主流意识形态只有一种。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观念、思想上层建筑,是特定阶级或者特定社会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及其发展要求对现存的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与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即实体上层建筑)相互对应,是统治阶级巩固或改变一定的社会关系、聚合民众的思想认识、规范民众行为方向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句话其实暗含的意思是:被统治阶级也会有自己的思想,只不过不占统治地位而已。

(二)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从意识形态的含义我们不难发现它的主要功能是导向功能、维护功能、批判功能、教化功能和保证功能。在五种功能中,维护功能和批判功能尤为重要,郑永廷先生把这两种功能综合为整合功能。他指出,“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维护功能和批判功能的综合,”因此,他进一步指出整合功能是“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实现方式。”[4]安德鲁.文森特认为,意识形态就是整合民众或者个体(to integrate individuals),使他们能够凝聚和团结在一定的目标下(to cohere around certain aims)。葛兰西更是形象且深刻地把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比喻为“社会水泥”,他认为,一个政党要争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成为一个“历史集团”,从而使社会成为统一体。所以,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5]

阶级社会的历史一再证明,任何阶级的政治统治,都离不开思想统治,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也都是有意识的,因而他们也思维;既然他们正是作为一个阶级而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个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一切领域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而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6]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的统治集中表现两点,第一,统治阶级中的个人,都是思维着的人,他们直接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统治,必须源源不断地生产自己的思想、理论,并以此来规范和决定整个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举例对这一观点做了说明。他们认为,如果在某一国家的某一历史时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分享统治,那么在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会是关于分权的学说。第二,统治阶级除了直接生产自己的思想以外,他们还对分散而相近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转化、聚合,对异质而对立的意识形态形式进行批判、分化、瓦解,这就是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强化,使得它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得它有可能运用所有的手段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大脑;使得它有可能按照本阶级的意志,用本阶级的思想与要求去塑造“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情感与态度,以利于阶级统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整合功能是意识形态与生俱来的“天职”。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必要性

加强意识形态的整合是任何国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现阶段,加强意识形态的整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为重要。表现在:

第一,“左”和右的思想依然存在并对改革创新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邓小平同志讲,要防右,但主要是防“左”。“左”的思潮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怀疑和否定。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是“挂羊头卖狗肉”,是“打左灯向右拐”,认为搞的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的特色资本主义,主张要重走改革开放以前的老路;当然,右的思潮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廓清的一个认识是:邓小平同志讲的“要防右,但主要是防‘左’”是从“左”所具有的迷惑性、不易为人所察觉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而不是因为右的危害性比“左”小。右的主要表现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7]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否定革命的历史、否定党的历史甚至不惜诋毁党的领导人、否定新中国的历史,鼓吹私有化、鼓吹国有企业一卖了之、鼓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鼓吹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政治、鼓吹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能发展,等等,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

第二,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影响。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在新的形势下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渗透”战略。“西化”、“分化”的目的在于“消解人们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确立资本主义的‘至尊’地位。”[8]中国加入WTO后,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加深,西方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力度也在加大,逐渐影响到国人的价值选择。由于“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且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很容易为一些人所认同和接受。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是美国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一个版本。未来的国家冲突,将日益表现为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分歧而引发的冲突。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一定要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三,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现,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种价值观出现、多种信仰并存。说的好听一点是“百家争鸣”,说得不好听则是“群魔乱舞”。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加上社会不公、干部腐败等负面现象的客观存在,使一些人在思想问题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导致是非不分、荣辱不分和“四信缺失”。有一部分人不信马克思主义而信各种邪教和歪理邪说、信西方的社会学说、政治学说,有些党员干部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背叛了入党誓言。少数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迷失了方向,价值观在拜金主义影响下发生倾斜,把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变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不牢固;有些人认为社会上贫富差距已经很悬殊,两极分化开始出现,走共同富裕之路难于实现等等。

最后,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也验证了:意识形态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和苏联:美国由于始终坚持和强化其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注意不断整合新的意识形态资源以保持活力,最后“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苏联由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注意整合,结果在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全面崩溃。亨廷顿在苏联解体后曾总结道:“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信仰、信念的动摇上。”可谓一语中的。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决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进行引导、转化、消解,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时代诉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它如同一面旗帜,坚定而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无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如何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变化和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的,经常出现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局面。在多元价值体系中,必有一个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对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价值体系,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旗帜和主心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10]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方法论建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表现在它既是宣传、普及自身价值的过程,又是批判、限制和反对其他意识形态的过程。面对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方式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要在价值“一元统领,多元取向”的格局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从价值取向的根本意义上来理解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11]也就是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不能以别的理论为指导。其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是从具体现实以及价值个体性的意义上来理解的。思想分化、多种价值观并存、多种信仰并存是当前的客观实际,这点我们不能否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说明,“一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的价值取向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混乱性,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价值观念之间既是“一元统领”、“协调有序”,又是“兼容共生”、“和而不同”,体现了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宽容性的统一。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是更为重要的。在当前矛盾突显和风险多发的时期,情况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噪音和杂音,各种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峻挑战。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第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要在正确处理批判与建设的关系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批判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对各种异质意识形态的批判。通过对异质意识形态的批判,以达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捍卫;其二是自我批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自我批判的理论品质。通过自我批判,可以达到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建设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对异质意识形态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意识形态。毋庸置疑,意识形态具有继承性、民族性等特点。古今、中外的意识形态在相互激荡、碰撞的过程中相互吸纳与排斥,同一与斗争,渗透与抵制,因而意识形态在整合时要做到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以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营。毛泽东历来强调,“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1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正是在吸收和批判前人思想成果如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在批判旧的、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意识形态活跃和发展的时期。先进思想不去占领,落后思想就会去占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要在正确处理批判与建设的关系时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要在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社会意识不是脱离社会发展的抽象概念,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对外开放的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层次性。这种多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整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客观差异,用“一刀切”的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另外,我们还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上不断提升、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13]

【注释】

[1]谢宝利,200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现为西安音乐学院教师

[2]陈炳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1994(4)。

[3]陈振明:《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44-545。

[4]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0。

[5]转引自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1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8]侯惠勤等:《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6。

[9]《十七大报告》,人民网。

[10]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1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6。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860。

[13]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第9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