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党和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为基础。

以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武 英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内容之一,后者为前者指明方向,二者统一于和谐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逐步建立和形成促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切入点

大学生是时代的英才,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有没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今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继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大学生乃至国人民的社会道德实践生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它们的意义尤其重要。

一、正确认识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对任何道德规范的遵循与背离,都可以直接表现为荣与辱的价值评判。荣辱观古已有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以做什么样的事为荣,做什么样的事为耻,有其鲜明的道德指向,其实质是价值观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核心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指明了方向,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特别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和建设任务,并且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党向全国人民鲜明亮出的一面旗帜,它要昭示的是人们在面对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时,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无论如何是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党和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般而言,一定的价值原则决定了一定的荣辱原则。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荣辱观是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述和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文化奠定基础。

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又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遵纪守法等人类普遍的基本价值;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先进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广泛性。因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转型中人们的道德领域势必受到冲击。其中不乏是非不分、荣辱不辨等负面现象充斥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就我校所做的调查就可见一斑。2007年5~6月,对我校352名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当代大学生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荣辱观、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元化趋向。大多数的同学坚持讲诚信,但对落实到自己及身边发生的具体事情上则要打折扣,有些人对不诚信的行为纵容,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听之任之的人占了一半以上,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知和行分离、脱节的不良现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部分人偏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离开了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人们评判荣辱的价值标准就失去客观性,造成荣与辱界限的混淆和模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中央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坚定正确的价值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分清荣辱的界限并在二者间进行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方向。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认为,“和谐文化,其核心的内容则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基本的规范体系,形成一种能够统摄社会成员信念的社会共同意识,使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产生共同的方向,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活动模式和秩序。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向上,追求“八荣”,摒弃“八耻”,做到趋荣避耻,宣扬了一种和谐统一的价值理念;代表着进步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符合,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因而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每一对“荣与耻”褒贬分明,价值取向鲜明对立,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直接导向性,在实践上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又是其道德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不仅是环境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必须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内化到人的内心深处,才能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导向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践行,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保证。近年来,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促进良好校园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校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的文明道德风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使健康的道德蔚然成风;推出曹禺亚(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同学们树立思想道德的楷模;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带动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践证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只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理论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正确的道德价值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明确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但现实生活中,认识是一回事,具体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认识与行为脱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谈不上任何成效。

作为大学生要注重道德践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探索和掌握思想道德教育规律,不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向深入。此外,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道德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知。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道德践履,把参加社会实践当做大学生人生历程的重要部分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把社会变成大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为使社会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还应设立学生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政府则要为这些活动提供基金。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涉及面应当广泛,如开展文化、体育、健身、美化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帮助孤寡老人和病人、救济无家可归者等一系列活动。社会实践可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同情心,形成自尊、自强和平等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价值体验、认识自身对社会的作用及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并以积极的行动影响社会。我们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和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接受社会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3.逐步建立和形成促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长效持久地得到保障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的统一,融荣辱观教育于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之中,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通过发挥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引导和督促大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要组织、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制定高校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采用公约、规矩等形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制度化、具体化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准则,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熏陶道德情感,丰富精神世界,升华道德境界。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发挥高校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以此为切入点,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2006-10-19

[3]陈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谐文化建设.人民论坛,2006(10)

[4]宋春洪.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集体经济,2007(9)

[5]杨慧,王昆.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高校德育研究论卷第十卷,2008,10

(作者武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专职教师,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